原創 度公子 一日一度
◆印度、男人、衛生巾
度公子
01
印度、男人、衛生巾。
三個平行線般不會交織在一起的元素,在這部電影中全部呈現出來——《護墊俠》。
世界上第一部關於月經的電影,打破了在印度公開討論的禁忌。
上映期間在印度全國一片譁然。
主人公被世人謾罵、唾棄,只因為他作為一名男人,製造並試穿了女性用品——衛生巾。
1998年,新婚燕爾的阿魯納恰拉姆(以下簡稱恰拉姆)在家發現一條染有血跡的碎布條。
他意識到,應該是妻子發生了什麼。
恰拉姆跑去問妻子,「你每天拿著這條破布幹什麼?」,妻子也只是冷冷回一句:「不關你事」。
身為丈夫怎能不管妻子,後來幾天,恰拉姆偷偷跟著妻子,這才發現,原來妻子用破布條墊在內褲上,防止血液滲透出來。
這破布條髒得已經分不清到底是布,還是一跟「擰巴」的細繩。
恰拉姆問妻子:「你怎麼能用這麼不衛生的東西,有衛生巾為什麼不用?」
妻子反問:「買了衛生巾,哪裡還有錢買牛奶。」
牛奶,衛生巾為何兩個不相干的物品有關聯?
好奇心驅使下,恰拉姆來到超市買衛生巾。商店夥計四處張望,用報紙裹起來遞給他,像做賊似的。
他拆開衛生巾,發現裡面就是棉花而已,成本也才幾分錢,但是超市卻賣出了40倍的價格!
愛妻心切地恰拉姆,當即做了一個決定:
他要自制用得起的衛生巾,讓妻子告別髒抹布。
數日之後,他做出了成品,可他需要女性志願者進行測試。但在印度沒有,因為整個社會都把經期視為齷齪之事。
沒有自願的志願者,第一個「受害者」就只能是他妻子Shathi。
即便是夫妻,Shathi也難以啟齒說出來什麼感受,幾天過後,她向恰拉姆坦白,沒法支持他的研究。
自己的的姐姐妹妹都拒絕了他的請求。
他又求助當地醫學院的女學生,結果也很慘澹,20個人中僅有3人願意分享使用心得。
恰拉姆的研究試驗停步不前。
他忌妒印度聖人,那些聖人不用開口,就有女性志願者圍著他們,為什麼我就沒有?
吃了閉門羹的恰拉姆,靈機一動,我自己用!
就像第一次在月球留下腳印的阿姆斯特朗。
29歲的阿魯納恰拉姆,成了全世界第一個使用衛生巾的男人。
02
一個裝有羊血的足球內膽,戳幾個洞,掛在身上,當做「子宮」,再插一根管子通到內褲。
這就是恰拉姆的簡易實驗裝置。
恰拉姆戴著「子宮」,墊著衛生巾,開始了他的試驗。
走路,騎車還是跑步,都擠壓一下小瓶,感受衛生巾的吸收效果。
五天混亂、骯髒,潮溼的實驗日子,讓恰拉姆發自肺腑地敬佩女性。他更加堅定了決心,一定要做出一款好用又廉價的衛生巾。
與此同時,全村子的人都覺得他瘋了,他們認為衛生巾是不祥之物,會給人帶來災劫,唯恐避之不及。
鄰居見他罵,堵在他家請巫師為他做法,妻子忍受不了那些閒言碎語,提出離婚回了娘家。
越隱晦,就有越多的人受苦。
2014年,一家衛生棉廠的調查顯示,在印度,有75%來月經的女性因為「月經羞恥」,仍然使用報紙或破布來製作自己的月經墊。
這些月經墊沒有消毒,反覆使用。
莫名的羞恥感,讓女人不敢把洗過的月經墊曬在陽光下,失去了通過日照殺菌的機會,因此更多印度女人染上了婦科病。
就像一座囚禁女孩的牢籠,無數女孩因為月經而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比疾病更致命的,是精神上的羞辱。
此前,印度一則新聞報導:一個10歲的女孩,因為來月經被羞辱,最終選擇自殺。
老師不僅沒有給女孩科普教育,反而言語之間滿是羞辱,甚至懲罰她走廊罰站。
10歲的女孩,僅僅因為自然生理現象,受到羞辱嘲諷,最終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女孩遺書裡寫道:「媽媽,請你原諒我。我到現在仍然沒有想明白,為什麼老師會因為我的生理期而責備我,甚至這樣折磨我羞辱我。」
更讓人訝異的是,新聞報導出來後大家並沒有為女孩感到惋惜,而是把一半的責任歸到了她來月經這個事實上。
來月經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特徵,就因為她不小心弄到了衣物上,就活該死去嗎?
這對女性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2020年2月14日,在印度的一所女子學院裡,數十名女生在校舉行抗議示威。
原因是學校強迫脫她們的褲子檢查是否來月經。
在這所學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女學生在經期期間禁止進入宿舍。
為此學校領導把68名學生叫到洗手間,命令她們一個一個脫褲子,檢查是否來月經。
女孩們所面臨的恥辱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為何月經來否成為評判學生的標準?
03
記得一個關於非洲的國際援助採訪,記者問當地女性最想要什麼物品?
她們說比起漂亮的裙子和食物,最需要內衣和衛生巾。
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月事革命》, 第一個將「月經貧困」一詞曝光在主流媒體。
月經貧困,泛指女性因為買不起衛生用品,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嚴重時女孩甚至會因此輟學。
聯合國婦女署2018年《世界婦女進展報告》顯示,全球共有12.8%的女性生活在極端貧窮中,無法負擔起衛生巾。
不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月經貧困」的現象一直存在著。
2017年「英國計劃」的一項調查顯示:英國14至21歲的年輕女性中,每10人中就有1人負擔不起衛生用品。
也許這些數字擺在這,許多人仍無法相信。
衛生巾真的很貴嗎?
為何這麼多人會連一包衛生巾都買不起?
前陣微博熱搜,#散裝衛生巾#掀起一陣輿論浪潮。
只要21.99元就能買到100片包郵衛生巾,平均一片僅要兩毛錢。
而超市中常見的日用衛生巾,每片約1塊錢。
因此底下無數種評論聲音此起彼伏。
有人認為會「得病」;有人覺得買衛生巾沒必要「貪便宜」;
甚至發問為什麼要買這麼便宜的衛生巾;
何不食肉糜,顯示出來的不是優越感,而是無知。
我們來算一筆帳:
女性每個月的經期約為6天,一年例假次數大概十三次左右,一年有近四分之一的時間在使用衛生巾或者衛生棉條。
按照平均2-3小時換一次衛生巾的頻率,一天大概消耗6片衛生巾,兩天用完一包。
一個女性一個月大約要在衛生巾上花費近百元。還不包括額外的紅糖、止痛片、暖寶寶等緩解疼痛的物理費用。
這個世界是真的還有女性因為買不起用不起去買散裝的,這事兒誰都無法否認。
在發達國家,女性經期衛生用品的稅率幾乎和奢侈品在同一檔次。德國為19%,瑞典為25%,匈牙利則為27%。
沒有經歷過她們的痛苦和難堪,就無法真正體會她們的難處。
04
在紀錄片《月事革命》中,我們有幸看到這樣一群被衛生巾機器改變的婦女。
阿魯納恰達姆教大家如何使用機器做出一個合格的衛生巾。
女人們看到這樣的機器,猶如欣賞了一次魔法秀。這些女人們開始工作,朝九晚五,她們生產了將近兩萬多片衛生巾。
她們把衛生巾的牌子定為「飛翔」,寓意每個女人都能因此獲得自由。
印度女性插上了自由的翅膀,一片小小的衛生巾究竟能改變什麼?
她們會像中國古代被解禁的小腳女子一樣,開創出新時代。
那個因為月經而輟學的女孩,因為掙來了錢,贏得了丈夫的尊重,她說被丈夫尊重的感覺真好。
一位從來沒給弟弟買過禮物的姐姐,驕傲地送了弟弟一套西裝。
一直想當警察的絲內哈通過了警察局的體能測試。掙來的錢報考了德裡警察的培訓班,現在她終於有機會接受正規培訓了。
越來越多的女性用上了廉價乾淨的衛生巾,女孩給阿魯納恰達姆寫信告訴他,終於又能上學了。
從一個想法到奧斯卡,走了5年,僅呈現出25分鐘的短片。
獲得奧斯卡獎後,媒體爭相報導「月經的春天」來了,梅麗莎採訪中回應,「這是多麼可笑啊,因為月經從人類誕生起就一直存在。」
恰拉姆也以一己之力,打破這座監牢的思想大門。
他參加TED 演說,和比爾蓋茨同臺論壇,在網上發起#衛生巾大挑戰#活動。
今年2月,印度國寶級明星阿米爾汗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發了一張拿著女性衛生巾的照片。
號召起成千上萬的印度人都在推特上拿起了衛生巾。
恰拉姆推文裡寫道:沒錯,我手裡拿著的是衛生巾,這沒什麼好羞愧的,月經是自然的生理反應。
在國內,一些慈善團隊也開啟了女性關懷計劃。
給女孩們捐助衛生用品行動,帶給孩子們第一堂生理衛生課。
這是一個談性色變的時代,也是一個羞於討論月經的社會。
但忽視並不意味著問題不迫切。
一群人認為花百元買衛生巾是正常行為,一群人只能咬咬牙買21.99元100片的散裝用品。
兩者不用互相理解,但生理期用上乾淨衛生的用品,是每一位女性應有的權利。
她們從不該因此被羞辱。
拒絕月經羞恥,從你我開始。
原標題:《第一個墊衛生巾的男人,公開了她們的難言之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