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也不需要擔心溫飽問題,不過農民也需要想著如何去賺錢,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經濟收入有所提升,從而讓日子變得更好。很多農民走上進城打工的道路中,也有人從事小買賣,成為個體戶,這樣的話收入更高一些。在民間一直有「拜財神」的說法,不少人都會拜財神,那些生意人也會將財神爺請到家裡拜拜,以求得好運和吉祥,希望自己的日子也能過得更好一些。
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二為財神節,這是漢族、土族共同祭奠財神的日子,傳說這一天是財帛星君以及趙公明的生日。這個時節為金秋時節,在五行上為金,此時也處於處暑或白露節氣,在過去,農民通常都是這個時間前後收割莊稼,大家都在農田裡忙碌,商家就會清閒下來,畢竟此時為淡季,商人們會在一起聚集交談,討論如何做生意,也有時間去祭拜財神爺。
筆者的家鄉屬山東威海地區,在這一天很是熱鬧,有不少習俗迎接財神的到來,3大習俗,老農說做得好財源滾滾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宴請賓客
膠東地區一直有宴請賓客的習俗,那些經商人士都會擺上酒宴,然後邀請朋友一同參加酒會,讓親友們一同入場話談,親朋好友在一起交流賺錢的心得,策劃新的項目,不然就是在一起洽談生意,尋求合作等。
看似只是一頓飯,其實在這裡能夠等來很多機會,因此不少人都會參加,一同慶祝。當然那些有發財夢想的百姓,也會擺上幾桌,邀請大家一起樂呵樂呵。而那些商會每年也會舉行宴會,現場很是隆重。
2、放鞭炮
從2002年開始,青島就開始舉辦財神節,每年都會舉辦,那些經商人士都會一同參加,每個來參加的人都會將煙花炮竹帶過來,從而在現場燃放,其寓意是希望生意能夠紅火熱鬧,有更多的好運和財運。
其實早在康熙年間,濟南、濰坊、淄博地區的人就會一大早購買鞭炮,隨後就會置辦佳餚,其節日氣氛並不輸春節以及中秋。就算是如今,當地不少企業可能4點就會下班,然後等5點時燃放鞭炮,大家在鞭炮聲中相互慶賀,在一起祝福道喜。
3、吃餃子
通常農村人都會在這一天吃餃子,不過在吃餃子前,需要提前來到財神廟裡祭拜,一般都是下午六點燒香祭拜,還要準備上供品,一切準備好了後,一家人就會在一起包餃子,團團圓圓,迎接好運,品嘗佳餚,直到晚上8點才會停止活動。
當然,不僅是山東地區有拜財神爺的習俗,在港澳臺等地區更是如此,在當地有不少財神廟,不僅是節日這一天祭拜財神,任何時候都可以,不過在這一天最為隆重,大家寧願不做生意也要供奉財神爺,生怕得罪了財神爺後自己的生意會受影響。
其實拜財神並不會讓自己富貴,但也能求得吉利,希望自己的生意或工作順利,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