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大概從10月份開始吧,「來福醬」這個名字出現在各種汽車媒體上。開始我還納悶兒,汽車媒體集體二次元?這看起來完全是個萌妹子的名字。而對於「來福醬」是誰,所有媒體都統一話術——「飛度姊妹車」。
簡單來說,「來福醬」就是東本的四代飛度GR9,這嗲嗲的二次元小名兒也是車名「LIFE」的音譯。本來,「一臺車兩家造」在國內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南北大眾、南北豐田也沒少幹。但問題就出現在了「LIFE」這個名字上,一眼就出戲了….
第一,「體格」出戲。在本田家的歷史上的確出現過LIFE這個名字,不過它的主人並不是飛度,而是一款K-Car輕型車,早在2014年就停產了。第二,「年齡」出戲。第一代LIFE是1971年生產的,而飛度是2001年才有的車型,正兒八經的00後。
東本LIFE和飛度 車型代號都叫GR9
這事兒跟豐田的「卡羅拉」和「雷凌」還不太一樣,因為「雷凌」這個名字最早是指卡羅拉的雙門運動版,刨到根兒上來說也算一脈相傳,但凡看過《頭文字D》的都能明白。但本田LIFE和飛度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了,你就算把本田家譜翻爛了,再拿膠條都粘上,也找不出他們倆有一毛錢關係。
如果說非要讓LIFE和飛度扯上點兒親戚關係,除了他們都姓本田之外就真沒了。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方親戚就好比你和你表姑家的三舅的小兒子的外甥女一樣…
1971年,本田推出了LIFE,接替使本田在汽車圈站穩腳跟的NⅢ360。LIFE搭載的EA發動機是那個年代本田手裡最黑的黑科技,四衝程雙缸、單頂置凸輪軸、水冷,也是日本第一臺用皮帶正時的發動機;360cc的小排量能在8500轉時壓榨出23kW(31Ps)最大功率。
本田還給發動機設計了全新的平衡機構,用來抵消活塞運動時產生的震動,緩解雙缸機抖動的問題。其實LIFE的出現也代表了本田的轉型,從之前的專注性能轉變為強調舒適。
初代LIFE 4門轎車
從LIFE這個名字也能看出來,這是一款強調生活的車。既然如此,就要具備多功能性,適應不同家庭的用車需求。
但作為K-Car的LIFE要受到嚴苛的製造標準約束。70年代日本正處於360cc時代,所有K-Car發動機排量最高360cc,車身長度最長3m,最大寬度1.3m,高度不得超過2m。也就是說,不論豐田、本田還是馬自達,只要你造K-Car就必須遵守以上標準。
K-Car迷你的尺寸就決定了這種車型功能性單一,很難在一臺車上實現多重複合功能。所以,大部分日本廠家都會通過衍生車型的方法,來拓展K-Car的更多用途。
初代LIFE 2門轎車
1971年的兒童節這天,本田發布了初代LIFE。用官方的話術來說,這是一部空間寬敞,外形設計圓潤的家用車。當時只發布了4門版和2門版轎車,搭載EA 360cc發動機,匹配了3速手動變速箱,最高時速被限定在了90km/h。
初代LIFE售價34.6-46.6萬日元,按照日本厚生勞動省給出的歷年平均月收入來看,1971年日本人平均月薪6.61萬日元,一輛LIFE售價大概等於普通人半年工資。
過了3個月,本田就發布了LIFE的第一款衍生車型——LIFE Light Van。這是一輛宜商宜家的客貨兩用車,做小買賣的買來拉貨回本,老出差的也能多拉幾件行李;和轎車版最大的差別是車頂向後延伸,車尾線條更加垂直,營造出更大的後備箱空間。放倒第二排座椅後能得到寬1105mm,進深1060mm的純平空間,尾門開口寬度和後備箱寬度相同,方便搬運大號行李貨物。
初代LIFE Light Van
LIFE Light Van還出現了3速自動擋變速箱,以及可前後滑動100mm的前排座椅,售價32.1-43.6萬日元,門檻低於轎車版。
到了10月份,本田又忙不迭地推出了更加豪華的家用旅行車LIFE Wagon。這輛車外形上和LIFE Light Van差別不大,都是雙門+大後備箱的結構。但市場完全定位家用,配置更豪華舒適,37.9-45.6萬日元的價格區間處於轎車版和Light Van之間。
初代LIFE Wagon
在初代LIFE上市接近一年後,1972年5月1日,LIFE的第四款衍生車型LIFE Touring上市;作為LIFE的雙門運動版,LIFE Touring搭載了全新的雙化油器EA 360cc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了26Kw(36Ps),頂配車型上首次出現了5速手動變速箱,可以更充分地發揮發動機性能,使得LIFE Touring的最高時速達到120km/h。
另外,LIFE Touring也進行了一系列運動化升級,減少了前格柵銀色裝飾面積,使車頭看起來更加兇悍;外後視鏡和輪圈燻黑處理,還採用了運動化座椅,售價38.9-44.9萬日元。
初代LIFE Touring
現在,LIFE家族已經擁有了轎車、客貨兩用廂式車、旅行車以及性能版車型。不過本田貌似對於LIFE車系的「魔改」上了癮,他們在1973年8月21日居然弄出了一臺皮卡——LIFE Pickup。
LIFE Pickup外觀上和之前的LIFE車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者說看上去完全不像一個媽生的兒子。首先,短小扁平的車頭,2座+貨廂的布局看上去已經有了五菱微卡的樣子。貨廂高度只有510mm,方便搬運貨物;1385長/1130寬mm的貨廂面積充分滿足便利店和小商販的貨運需求。
初代LIFE Pickup
LIFE Pickup作為一款完全商用屬性的微卡,不用加裝那些花裡胡哨的配置,價格也只需37.8-40.5萬日元。不過本田貌似對ta信心不是太足,每月計劃產能只有500臺。最後的事實也印證了本田的擔憂,LIFE Pickup直到停產也僅生產了1132輛,因為同時代的本田TN360系列微卡比LIFE Pickup價格實惠不少,自然更招人喜歡。
然!後!過了不到1個月,本田就又又又又拿出了初代LIFE最新也是最後一款衍生車型——LIFE Step Van。乍看起來這是輛徹頭徹尾的微面,但LIFE Step Van繼承了LIFE車系的前驅結構,這就讓ta的舒適度比更常見的後驅微面更勝一籌。同時,沒了傳動軸的牽絆,LIFE Step Van能帶來更寬敞的貨廂容積。
初代LIFE Step Van
LIFE Step Van售價37.6-40.3萬日元,價格區間和皮卡差不多,但命運簡直天壤之別。直到現在我們還能在賽車遊戲《GT6》裡見到ta。
遊戲裡的LIFE Step Van
初代LIFE從1971年上市後就開始折騰,沒過兩三年就鼓搗出了6款衍生產品,這齣新車跟下餃子似的…一頓操作猛如虎之後,到1974年整個LIFE系列突然就GG了。
原因是1972年本田推出了初代思域,雖然比LIFE貴了差不多1萬日元,但畢竟思域定位小型車(別槓,當年的思域就是小型車),體格足足比LIFE大一號。再加上K-Car的利潤越來越薄,本田索性暫停了LIFE去專心經營思域。
初代思域 1972
沒成想,這一停就停了20多年,直到1997年本田才重新宣布LIFE回歸。第二代LIFE代號JA4,搭載656cc E07A三缸電噴發動機,最大扭矩35kW,匹配5速手動/3速自動變速箱,價格從89.8-111.4萬日元。二代LIFE實在沒太多可聊的,因為ta太短命了,只賣了1年就被三代LIFE替代…
「短命」的二代LIFE
1998年10月1日,日本修改了K-Car的製造標準,車身長度和寬度尺寸都有所放寬。在新標準發布幾天後,本田緊隨其後發布第三代LIFE。
第三代LIFE搭載了從E07A升級而來的E07Z發動機,低扭提升20%,同時採用了本田LEV低汙染排放技術;變速箱依然是5速手動或3速自動,帶有電動助力轉向,並提供四驅車型,售價從87.8萬到122.9萬日元。
和前代傻傻分不清楚的三代LIFE
其實三代更像是二代的年度改款,外形基本套娃,動力也沒本質的變化,只是尺寸大了一點。這完全是為了迎合新的K-Car標準,不得不緊急「下馬」二代,改大了點兒再換個馬甲以三代的身份重新登場。由於時間太倉促,實在沒工夫再重新設計外形了…
2003年,本田推出了7代雅閣,我覺得這是本田在中國市場最成功的車型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國內最後一款能做到制霸市場的中級車,50萬+的銷量足以說明一切。也就是同年,第四代LIFE也登上舞臺,針對日本本土的LIFE顯然做不到雅閣這種全球車型的大殺四方,不過四代LIFE也算劃時代的車型。
「裡外三新」的四代LIFE
首先,LIFE從四代開始進入渦輪增壓時代,全新的P07A型660cc三缸發動機提供自吸和渦輪兩種動力,渦輪增壓版LIFE最大功率47kW(64Ps),最大扭矩93Nm;其次,全系標配4速自動變速箱,不再提供手動擋;在高配車型還提供自動空調和氙氣大燈。同樣,第四代LIFE的價格也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起步價就要95萬日元,頂配渦輪增壓車型要128萬日元。
四代LIFE還有個特別護理版車型,副駕座椅可以電動升降旋轉,方便腿腳不方便的人或老人上下車,和GL8福祉版的第二排座椅功能類似;特別版價格自然也更高,售價133.3-143.3萬日元。
四代LIFE 特別護理版
全面革新讓第四代LIFE收穫了相當不錯的市場反饋,上市前本田計劃了月銷15000臺的目標,但上市不到一個月就收到了28000個訂單,這大大超出了本田的預期。
時間到了2008年,此時距離初代LIFE發布已經過了37年。在這37年裡,LIFE為本田帶來了超過150萬用戶,這是個可怕的數字,要知道在1974-1997這23年中本田可是暫停了LIFE。這麼來算,LIFE的實際在售時間只有14年,平均下來每月賣出將近9000臺,是當時本田在日本的銷量王。也是這一年,銷量王迎來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垂直換代。
五代LIFE
2008年11月,第五代LIFE上市,外觀採用「daily smile technology」設計理念,從車頭看過去就像一個張笑臉。當然,長相喜慶並不是為了逗車主開心而已,大面積三角窗,更細的A柱和大面積前風擋優提升了駕駛視野。
五代LIFE是有史以來最豪華的
五代LIFE是最豪華的LIFE,提供無鑰匙進入/啟動,倒車影像首次出現在了K-Car身上,4.3英寸中控多媒體大屏採用了索尼PSP3000同款LCD液晶屏,還可選裝導航、車載ETC以及專門喚醒Siri的麥克風等功能。
倒車影像首次出現在K-Car身上
動力層面,五代LIFE依然延用上一代的P07A發動機,提供自吸和渦輪增壓兩種動力,參數也沒變,但整車重量輕了40kg;傳統部分全系匹配4速自動變速箱,驅動形式為前驅/四驅。按照本田的市場策略,LIFE瞄準了20-40歲女性消費者,所以他們跟施華洛世奇合作,推出帶水晶的聯名款排擋飾板。
施華洛世奇聯名水晶飾板
其實結果還不錯,五代LIFE上市不到一個月後,累計訂單就達到了15500臺,雖然沒有上代車型那麼火爆,但也高於官方13000臺的月銷計劃。在這批訂單中,有12%的用戶選裝了氙氣大燈,還有10%選裝了導航系統。
五代LIFE終結於2014年,那時候本田剛發布全新K-Car N-WGN,裝備更先進的雙頂置凸輪軸S07A 660cc發動機,CVT變速箱和VSA電動防側滑。而且價格上N-WGN也和LIFE高度重合。N-WGN上市一個月後就賣出了24000臺,是本田銷售目標的一倍;更重要的是,N-WGN無差別地瞄準了各種消費者,並非LIFE單一地去討好女性,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LIFE這個系列都到了該讓位的時候了。
2013年N-WGN的出現 讓LIFE徹底退位
其實寫到這兒也把真·LIFE講的差不多了,但還得多叨叨兩句東本這個所謂的「LIFE」。我不知道是東本不長心還是其他原因,拿一個K-Car來給更高級別的「飛度」命名,聽起來就顯得不高級。別人家傳播新車的時候都挖空心思往上貼金抱大腿,你看人家上汽大眾的桑塔納,明明一個PQ25小型車平臺鼓搗出來的東西,叫了個中級車的名字,乍一聽就很唬人。所謂拉大旗作虎皮,甭管什麼車,都得先鑼鼓喧天咋呼一把,忽悠一個是一個。
東本在LIFE這事兒上就顯得太鐵憨憨了,可能他們覺得國內沒啥人知道LIFE這車,但都2020年了,即便平時不關注車的人,上網隨便一衝浪也能知道個七七八八,何況還有像我這樣「好事者「呢?
其實人家飛度本尊也有不少馬甲可以用,你完全可以拿來飛度在歐洲的名字「JAZZ」,順便再來一波「歐版飛度落戶東風本田」之類的營銷,多高端大氣。要是JAZZ不讓用,不是當初命名飛度(Fit)的時候還有個方案叫「Fitta」麼?你直接複製粘貼不香麼?而且「Fitta」和「Fit」不論看起來還是讀出來都傻傻分不清楚…
「飛度」在歐洲/澳洲/東南亞等地區被稱作「JAZZ」
什麼?你說「Fitta」在瑞典語裡是髒話?那你知道第一代思域代號SB1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