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電氣包括:建築供配電、建築電氣照明、建築防雷與接地、建築弱電(包括電話通訊系統、有線電視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消防與防盜監控系統)、建築電氣設備等等。強電:強電包括系統配電線路,電纜,箱櫃,照明器具,開關,插座,防雷接地,系統調試,照明及插座的配管配線,動力配管配線。樹上鳥教育電氣設計師在線教學網絡課程!弱電:弱電指在32V以內,安防監控、綜合布線、報警系統等。
一、供配電系統
1、電力系統
(1)電力系統電壓等級有220/380V(0.4 kV),3 kV、6 kV、10 kV、20 kV、35 kV、66 kV、110 kV、220 kV、330 kV、500 kV。
隨著電機製造工藝的提高,10 kV電動機已批量生產,所以3 kV、6 kV已較少使用,20 kV、66 kV也很少使用。供電系統以10 kV、35 kV為主。輸配電系統以110 kV以上為主。
發電廠發電機有6 kV與10 kV兩種,現在以10 kV為主,用戶均為220/380V(0.4 kV)低壓系統。
(2)根據《城市電力網規定設計規則》規定:輸電網為500 kV、330 kV、220 kV、110kV,高壓配電網為110kV、66kV,中壓配電網為20kV、10kV、6 kV,低壓配電網為0.4 kV(220V/380V)。
發電廠發出6 kV或10 kV電,除發電廠自己用(廠用電)之外,也可以用10 kV電壓送給發電廠附近用戶,10 kV供電範圍為10Km、35kV為20~50Km、66kV為30~100Km、110kV為50~150Km、220kV為100~300Km、330kV為200~600Km、500kV為150~850Km。
(3)1000V是高低壓的劃分界限,在工業與民用建築中常見的等級電壓為10kV和380/220V。
2、電力負荷分級
(1)一級負荷。
一級負荷為中斷供電將造成人身傷亡並在政治、 經濟上造成重大損失的用電負荷。
(2)二級負荷。
二級負荷為中斷供電將造成主要設備損壞,大量產品被廢,連續生產過程被打亂,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從而在政治、經濟上造成較大損失的負荷。
(3)三級負荷。
不屬於一級和二級負荷的一般負荷, 即為三級負荷。
在上述三類負荷中,一級負荷一般應採用兩個獨立電源供電,其中,一個系統為備用電源。
(4)電話機房的電源為一級負荷;高層建築的客梯、生活水泵、排水泵為一級負荷。
3、電力負荷
一般分為照明負荷和動力負荷,但在民用建築中空調、電熱設備歸入照明負荷;動力負荷指電梯、水泵風機、洗衣機等。
4、電壓選擇、功率因數及無功補償
用電設備安裝容量在250KW或需用變壓器容量在160KVA以下,應以低壓方式供電。對高壓供電的用電單位,功率因數應在0.9以上,低壓供電的用電單位,功率因數應在0.85以上。
二、變配電所和自備電源
1、變配電設備和應急用發電機組
變壓器按冷卻方式分為油浸式、乾式。應急備用發電機組目前大多採用柴油發電機組。
2、變配電所所址的選擇
(1)不應設在有劇烈振動或高溫的場所;
(2)不宜設在多塵、水霧(如大型冷卻塔)或有腐蝕性氣體的場所,無法遠離時,不應設在汙染源盛行風向的下風測;
(3)不應設在廁所、浴室或其他經常積水場所的正下方,且不宜與上述場所相貼臨;
(4)變配電所位於高層建築的地下層時,不宜設在最底層,當地下僅有一層時,應採取適當抬高該所地面等防水措施 ;
(5)高層建築的變配電所宜設在地下層或首層,當建築高度超過100米時,也可在高層區的避難層或上技術層內設置變電所;
(6)無特殊防火要求的多層建築中,裝有可燃性油電氣設備的變電所,可設在底層靠外牆部位,但不應設在人員密集場所的上方、下方、貼臨或疏散出口兩旁。
(7)在多層和高層主體建築物的底層布置裝有可燃性油的電氣設備時,其底層外牆開口部位i的上方應設置寬度不小於1.0米的防火挑簷。
3、變配電所對建築的要求及設備布置
(1)可燃油浸電力變壓器室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
非燃(或難燃)介質的電力變壓器室、高壓配電裝置室、高壓電容器室和地下電纜敷設存放層的耐火等級不應低於二級。
低壓配電裝置和低壓電容器室等無燃油設備室的耐火等級不應低於三級。
(2)高壓配電室和電容器室,宜設不能開啟的自然採光窗,窗口下沿距室外地面高度不宜小於1.8米,臨街的一面不宜開窗,低壓配電室可設能開啟的自然採光窗。
(3)變壓器室、配電裝置室、電容器室的門應向外開。
(4)長度大於7米的配電裝置室應設兩個出口。
(5)變壓器室宜採用自然通風,進風和排風溫差不宜大於15度。
(6)變壓器室、電容器室、配電裝置室、控制室內不應有與其無關的管道明敷線路通過。
(7)有人值班的配變電所,宜設有上下水設施。
(8)成排布置的配電櫃,其長度超過6米,櫃後的通道應設兩個出口,並宜布置在通道的兩端,當兩齣口之間的距離超過15米時,其間尚應增加出口。
(9)配電室室內地坪應高於室外地坪0.15-0.30米。
4、柴油發電機房
(1)機組宜靠近一級負荷或變配電所布置。
(2)貯油間與機房相連布置時,應在牆上設甲級防火門,並向發電機房間開啟。
(3)機房內的管溝和電纜應有0.3%的坡度和排水措施,溝邊緣應做擋油處理。
(4)機房格工作間火災危險性類別與耐火等級:
發電機間:丙 一級
控制與配電室:戊 二級
貯油間:丙 一級
三、民用建築的配電系統
1、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
放射式、樹幹式、環狀式。
2、配電系統分類
(1)高壓配電系統:一般按每佔地2KM2或按總建築面積4x105設置一個10KV配電所。當變電所在6個以上時,也可設置10KV配電所。
(2)低壓配電系統:接地方式—TT TN IT三種形式。
(3)超低壓配電系統:額定電壓為50v以下的配電。安全電壓限值有兩檔:正常環境50V,潮溼環境25V。我國常用於正常環境的手提行燈電壓為36V。
四、室內外電氣配線
1、室外配線
(1)架空線路:由高低壓線路至建築物第一個支持點之間的一段架空線稱為架空線。高壓接戶線受電端的對地距離不應小於4米;低壓接戶線受電端對地距離不應小於2.5米。
向一級負荷供電的雙電源線路,不應同杆架設。
(2)電纜線路:在電纜溝和電纜隧道內敷設的電纜,應採用裸鎧裝電纜、裸鉛包電纜或塑料護套電纜。
a. 電纜直埋敷設:當沿同一路徑敷設的室外電纜根數為8根及以下時,直埋深度不應小於0.7m。向一級負荷供電同一路徑的雙電源電纜不應敷設在同一溝內。
b. 電纜在電纜溝或隧道內敷設:同一路徑的電纜根數多於8根、少於或等於18根時適合採用電纜溝敷設,多於18根時可採用電纜隧道敷設。電纜隧道高度不應低於1.9米。電纜隧道長度大於7米時,兩端應設出口,兩個出口間的距離超過75米時,還應增加出口。
c. 電纜在排管內敷設:一般可採用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
2、室內布線
(1)直敷布線—建築物頂棚內嚴禁採用。
(2)金屬管布線—建築物頂棚內宜採用。
(3)硬質塑料管布線—適用於室內場所和有酸鹼腐蝕性介質的場所。
(4)電氣間布線—井壁應是耐火極限不低於1小時的非燃燒體,電氣間在每層樓應設維護檢修門並應開向公共走廊,其耐火極限不應低於三級,樓層間應做防火密封隔離。
電氣間內高壓、低壓和應急電源的電氣線路,相互之間應保持0.3米及以上的距離或採用隔離措施。
向電梯供電的電源線路,不應敷設在電梯井道內。
五、電氣照明
照明方式可分為:
照明方式是指照明設備按照其安裝部位或使用功能而構成的基本模式。揚/光/照/明把它分為一般照明、分區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
照明種類可分為:
正常照明:在正常情況下使用的室內外照明。
應急照明:因正常照明的電源失效而啟用的照明。應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備用照明。
疏散照明:作為應急照明的一部分,用於確保疏散通道被有效地辨認和使用的照明。
安全照明:作為應急照明的一部分,用於確保處於潛在危險之中的人員安全的照明。
備用照明:作為應急照明的一部分,用於確保正常活動繼續進行的照明。
值班照明:非工作時間,為值班所設置的照明。
警衛照明:用於警戒而安裝的照明。
障礙照明:在可能危及航行安全的建築物或構築物上安裝的標誌燈。
1、照明質量
一般照明照度均勻度,不應低於0.7,照明光源的顯色指數不宜小於80.
2、應急照明
疏散照明包括安全出口標誌燈、疏散指示標誌燈、疏散照明燈。備用照明的持續工作時間大於2小時。
六、電氣安全和建築物防雷
1、安全用電
當交流電在15—20mA以下或直流50mA以下的數值,對人體是安全的。
36V以上的電壓就成為危險電壓。安全電壓額定值的等級為:42、36、24、12、6V
防觸電保護:其中的間接接觸保護—用自動切斷電源的保護(包括漏電電流動作保護),並輔以總等電位連接。
總等電位連接是在建築物電源進線處,將保護幹線、接地幹線、總水管、採暖和空調管以及建築物金屬構件相互作電氣連接。
下列設備的配電線路宜設置漏電電流動作保護:住宅建築每戶的進線開關或插座專用迴路。由TT系統供電的用電設備。
2、建築物防雷
分為外部防雷系統和內部防雷裝置。
(1)外部防雷系統
外部防雷包括避雷針、避雷帶、引下線、接地極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為了幕確保建築物本體免受直擊雷的侵襲,將可能擊中建築物的雷電通過避雷針、避雷帶、引下線等,洩放入大地。
(2)內部防雷裝置
內部防雷系統是為保護建築物內部的設備以及人員的安全而設置的。通過在需要保護設備的前端安裝合適的防雷器,使設備、線路與大地形成一個有條件的等電位體。
將可能進入的雷電流阻攔在外,將因雷擊而使內部設施所感應到的雷電流得以安全洩放入地,確保後接設備的安全。
七、火災報警和消防聯動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由觸發裝置、火災報警裝置、聯動輸出裝置以及具有其它輔助功能裝置組成的,它具有能在火災初期,將燃燒產生的煙霧、熱量、火焰等物理量,通過火災探測器變成電信號,傳輸到火災報警控制器。
並同時以聲或光的形式通知整個樓層疏散,控制器記錄火災發生的部位、時間等,使人們能夠及時發現火災,並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撲滅初期火災,最大限度的減少因火災造成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是人們同火災做鬥爭的有力工具。
保護對象應根據其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等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
2、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在超高層建築中,除不適合裝設火災探測器的部位(如廁所、浴室),均應全面設置火災探測器。
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形式
區域報警系統;集中報警系統;控制中心報警系統;
4、火災應急廣播和專用電話
(1)火災應急廣播
集中報警系統、控制中心報警系統宜設火災應急廣播。保證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個揚聲器的距離不大於25米。走道內最後一個揚聲器至走道末端的距離不應大於12.5米。每個揚聲器的額定功率不應小於3瓦。
火災應急廣播饋電電壓不宜大於100瓦。
(2)消防專用電話網絡應為獨立的消防通訊系統
特級保護對象的各避難層應每隔20米設置一個消防專用電話分機或電話插孔。
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業消防站等處,應設置可直接報警的外線電話。
5、消防控制室與消防值班室
(1)消防值班室:僅有火災報警而無消防聯動控制功能時設。宜設在首層主要出入口附近。
(2)消防控制室:設有火災自動報警和自動滅火或有消防聯動控制設施的建築物內設。
附設在建築物內的消防控制室宜設在建築物內的首層或地下一層,並與其他部位隔開和設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且距出入口不應大於20米。
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入口處設明顯的標誌,隔牆的耐火極限不低於3小時,樓板的耐火極限不低於2小時。
6、消防聯動的對象
包括自動報警系統(聲光、疏散廣播等)、自動滅火系統(氣體滅火、超音速乾粉滅火系統、預作用等)以及電源切非、防火捲簾、防排煙系統等防火分隔、疏散逃生系統設備設施,滅火設施,防排煙設施,電梯。
7、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系統
消防聯動、自動滅火控制、通訊、應急照明及應急廣播等線路宜暗敷設,其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3cm。
弱電線路的電纜豎井,宜與強電線路的電纜豎井分別設置,必須合用時,應分別設在豎井兩側。
八、有線廣播和擴聲、同聲傳譯
1、有線廣播
現代化建築的公共廣播系統根據建築規模,使用性質和功能要求可分以下三種類型:
(1)業務性廣播系統。
(2)服務性廣播系統。
(3)火災事故廣播系統。
2、擴聲與同聲傳譯
擴聲控制室的位置宜設在:
1、劇院、禮堂類建築,宜設在觀眾廳後部。
2、體育場、館類建築,宜設在主席臺側或面向場地可觀察到全場的位置。
3、會議廳、報告廳宜設在廳的後部。
九、共用天線電視系統和閉路應用電視系統
1、共用天線電視系統(CATV)
系統由接收天線、前端設備、信號分配網絡和用戶終端四部分組成。
2、閉路應用電視系統(CCTV)
攝像機安裝高度—室內2.5-5米為宜;室外3.5-10米為宜,不得低於3.5米。
醫院、旅館的呼應(叫)信號裝置應使用50V以下安全工作電壓,一般採用24V。
十、建築物綜合布線系統
1、智能建築的定義
(1)智能建築特徵即 「以建築為平臺,兼備建築自動化設備BA、辦公自動化OA及通信網絡系統CA,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築環境」。
(2)智能建築特徵即 「是採用現代計算機、信息通信和系統集成技術建立的家庭信息化平臺,它通過家庭網絡將與家居設備和系統互聯並統一管理,以提供一個舒適、便利、安全、節能和環保的家居生活環境」。
綜合布線水平線纜長度不得超過90米。
幹線子系統垂直通道有電纜孔、管道、電纜豎井三種方式可供選擇,宜採用電纜豎井方式,水平通道可選擇預埋暗管或電纜橋架方式。
2、電量單位
電量(英語Quantity of electric charge)表示物體所帶電荷的多少。一般來說,電荷的數量叫電量,用符號Q表示,單位是庫(侖)(符號是C),庫侖是一個很大的單位。在不致混淆的前提下,電荷量可簡單稱其為電荷。
度,中國家庭電量常用單位,即千瓦時,符號為kW·h,功率為1000瓦的設備一小時的耗電量為1度電。千瓦時就是平時所說的「度」,是電功的單位,符號:kW·h,計算公式為功率乘以時間。假設一臺耗電設備的功率為2500瓦,即其一小時的耗電量為2.5千瓦時,也就是一小時2.5度電。
功的單位有焦耳和千瓦時,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下:
1焦=1瓦×秒
1千瓦時=1千瓦×1小時=1000瓦×1小時=1000瓦×3600秒=3600000焦
即:1千瓦時=3.6×10^6焦
1kW.h=1kW×h=1000W×h=1000W×3600s=3600000J
對於日常來說,1千瓦時即1度。
10kV高壓供電系統裡高壓進線櫃、PT櫃、出線櫃分別是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