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幾個老闆,也見識了老闆整人三招,招招不同,但招招能達到目的,那就是把看到不爽但偏偏又有能力的人弄出門,還不用補償。
01/第一招:架空你。
這是第一次在一個地方打工,也是第一次見識這種操作。被整的這位員工,算是一個中層管理人員,頗有點能力,帶的團隊也不錯。
但,偶爾老闆發現,此君團隊有小金庫。這是私立企業最忌諱的地方。於是,老闆一聲不響,找到了可以替代的人手之後,一天忽然宣布,把此君調到總部,而這個用來替代的正好就是老團隊的二把手,升職是水到渠成,此君的地盤就順利的被人接手了。
大家知道,所謂的團隊,並不是鐵板一塊,打工嘛,無非就是求財,誰管那麼多,大多數照樣幹活,而且活還幹的不錯。
削藩成功,下一步就是讓其自動走人。此君來到總部之後,老闆客客氣氣的給他安排了位置,但就是沒有具體的工作。
每天上下班照樣打卡,也沒有辦公電腦之類的,就是一副桌椅,給老闆談了幾次話之後就是讓其寫檢查。
公司裡面的人也都明白老闆的意思了,也不願意過份走近。每天無所事事的,此君在辦公室那個真是難熬啊。原來團隊的事情又插不上手了,眼下又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打發時間。完全就是孤家寡人一個。
加上沒有原來的那種暗箱操作的收入和明面上的績效收入。每個月的基本收入肯定是難以維持家小原先的生活狀態了。熬了不到三個月,自己要求走人。
用老闆的話說,公司沒有了你,公司還是公司,你離開了公司,你也還也是你,用不著互相捨不得。
02/第二招:孤立你。
這是一個小公司,老闆是個中年女的。
女老闆管理公司崇尚臺灣企業管理風格(老闆自己說臺灣企業是這樣的,我沒在臺企幹過),具體到本企業就是,下班時間是5:30,因為是包吃的,食堂開飯是6:00。在沒有開飯之前,大家還是老老實實的幹活。所以就相當於每人多幹了半小時。
每個月有100元的加班費,凡是晚上到8.30下班打卡的,有加班費。不自覺加班的,也不說你,反正隨意。
好像成了所謂的企業加班文化,大家都沒有在吃飯之後就走人的,絕對自動加班。
有一女財務統計人員,對此事深以為反感,畢竟,財務工作真正要加班的也沒幾天,天天沒事假裝加班也怪難受的。
漸漸老闆也發現此人對所謂臺企管理模式很不滿,加之有些事感覺合作不愉快,遂起心要讓女財務走人。
忽然有一天,發現,老闆請客,整個辦公室都叫了,唯獨沒有叫此人,以為是意外。自己也沒去,也沒深思細想。
第二天,第三天……女員工發現辦公室氣氛有點不對勁,大家都有點事都不叫她了。老闆有事也不直接叫來交流,多半是讓人傳話。
再後來,總是感覺同事時不時的在背後議論自己,似有似無,總覺得大家的事在迴避自己,心裡也不安。又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等到和自己最好的同事分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境況之後,同事提醒到,是不是做的事讓老闆有不滿意的地方了。
回想自己入職以來,對老闆要求加班的事執行不到位,估計是老闆要下手了。
聯想到,老闆漸漸沒有個好臉色,大多數同事都不如從前那樣熱心了,知道自己被孤立了。
於是遂起離心,辭職走人。
03/第三招:折騰你。
這是一個發生在小公司的事,總共才十多人。可能有一段時間業務不怎麼好,兩個技術大咖,每人月工資都過萬五,加之又是中層,想辦法減掉一個的話,效益應該要好看一點。
於是老闆想出一種工資分配的辦法,第一個月試行下來,兩個大咖收入都可觀,自然都高興。
第二個月,老闆又改變核算辦法再次試行,結果,因為工作流程不一樣,第二個大咖比上個月少了七八千。第一個大咖比上個月多了四五千。
老闆把兩人叫過來,分析績效核算問題,看看能不能進行調整。老闆可以自己調整,但要兩個中層自己協商調整,怕是不會有好結果。
第三個月,最新的核算辦法出來了,老闆中意的那個大咖工資變化不大,老闆不中意的大咖工資仍然能恢復到滿意狀態。
但老闆私下說,願意在績效不滿意的情況下,以自己的錢私下補償他,但希望儘快提高績效。
這樣明留暗送的來來回回幾次折騰下來,此大咖好像忽然想明白了。
果斷辭職走人,畢竟技術在身,不怕沒有留爺處。
當然,畢竟都小微企業,也不是什麼大老闆,不談格局,只談套路。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