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的七年之癢 | 沉默的獨角獸

2021-01-17 AI藍媒匯

作者|韓小黃

來源|AI藍媒匯(lanmeih001)



距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提出,已經過去六年。

 

六年間,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BAT獨領風騷的時代已經過去,資本加持下,行業快速湧現一批高估值、高成長性的獨角獸公司。

 

電商、零售、出行、教育、文娛……網際網路+的概念席捲萬物,「消費者」搖身一變都成了「用戶」。流量,超越交易量,成為了影響估值更重要的因素。

 

行業在洗牌、格局被衝破。

 

在這場殘酷的廝殺中,諸如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新貴已然完成突圍,穩坐市值第二梯隊。但更多彼時同樣被追捧的明星獨角獸卻逐漸在戰局中逐步喪失主動權、遠離資本青睞,最終聲勢減弱,成為了「沉默的獨角獸」。

 

這些昔日明星,在趨於沉默的過程中又發生了什麼?

 

AI藍媒匯盤點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公司,試圖從他們的沉浮故事中一探究竟。

 

這一次,來看小紅書。

 

二十天前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小紅書創始人瞿芳用兩個詞定義小紅書2020年的變化——煙火氣和人情味。

 

針對前者,瞿芳用了一組數據來證明:「小紅書現在每天的筆記曝光量超過80億次,在小紅書搜索過美食相關視頻的超過13億人次。」

 

針對後者,瞿芳講述了幾個「父親」、「母親」博主通過發布筆記,加強了與異地親朋之間情感連結的故事。

 

「我們希望大家看完小屏幕之後,回到自己大大的生活裡去。」

 

 

時間再倒回九月底,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瞿芳亦在演講中強調:線上種草賦能線下實體經濟,鼓勵大家回到線下生活。

 

再到去年底至今年初反覆強調的「生活方式引領者」、「三次元社區」、「平臺價值觀」……瞿芳代表的小紅書,更多強調小紅書的內容調性和社區屬性。

 

但回顧去年上半年,瞿芳在公開場合談及更多的則是「增長法則」、「用戶價值」、「佣金抽成」這些圍繞內容產業上下遊的商業模式問題。

 

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現在的小紅書相較過去,面對公眾的姿態,或多或少發生了些許變化。

 

回顧小紅書的成長,已經走入了第七個年頭。

 

對於一個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公司而言,七年說短不短。

 

過去數年,資本熱捧之下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日常競速,既有抖音四年用戶量破6億,又有拼多多三年躋身電商第一梯隊的神話。

 

相比之下,小紅書就沒那麼亮眼了。

 

同時作為曾經的明星獨角獸之一,一度非常高光的小紅書,在外界眼中,亦逐步低調了下來,不僅官網「紅史」斷更,其2019年上半年盛傳的E輪融資至今沒有官宣落地。

 

復盤來看,問題或許出在了「年輕」時的搖擺不定。當小紅書開始進入「七年之癢」,業內不禁又要翻出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無數次立於社區和電商岔路口的小紅書,最終的選擇究竟是什麼?

 

 

紅史」斷更

 

過去小紅書有這樣一個傳統:在官網《小紅書發展史》(以下簡稱《紅史》)裡盤點公司歷年大事件。

 

從公司成立、上線電商,到第一個保稅倉投入運營、第一次衝入蘋果應用商店前4,再到高層的第一次下單、資本的屢屢熱捧……每一步都清晰地紀錄著小紅書那些年走過的輝煌。

 

不過,這部標記著小紅書過往經歷的《紅史》已經一年半沒有更新了,最後一條紀錄停留在2019年7月,「用戶數突破3億,月活突破1億。」

 

 

而這份好消息,恰恰公布於小紅書下架前夕。

 

2019年7月30日,小紅書經歷全網下架,歷時75天。針對那一次的下架,小紅書至今沒有正面透露風波背後的真正原因,業內普遍推測其或與用戶存在的涉黃、涉煙軟文、筆記造假等「內容違規」事件相關,一時間眾說紛紜。

 

小紅書也確實在恢復上架之後不斷加強內容審核,因此在短時間內快速恢復了從前的那份繁榮——2019年11月28日,恢復上架45天的小紅書在內容創作者大會上第二次宣布:平臺月活突破1億。

 

可見,打擊確實存在,只是後者憑藉六年間造就的紮實生態和社區氛圍,快速挺了過來。

 

但無論如何,在外界眼中,自那場風波之後,小紅書高調不再。

 


曾經高光

 

曾經的小紅書有多輝煌?從其官網《紅史》可見一斑。

 

《紅史》紀錄:

 

2015年7月,上海市領導到訪小紅書,對商業模式予以肯定,緊接著的9月,總理在小紅書花了200元「下單」成功;

 

2016年7月,國務院領導視察小紅書上海總部,當月小紅書被國家發改委評為「網際網路+百家實踐案例」並在全國宣傳推廣;

 

2017年5月,《人民日報》頭版專題報導稱小紅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社區電商平臺」,同年9月,小紅書被國家商務部評為全國電子商務示範企業……

 

資本也看到了小紅書的發展潛力,官方資料顯示,自2013年成立至2016年,小紅書保持著一年一輪的融資頻次,且背後均是真格、金沙江、騰訊、阿里等知名投資機構。

 

尤其是2018年由阿里領投、金沙江、騰訊、GGV等跟投的3億美元D輪融資,直接將小紅書的估值推升至30億美元。

 


30億美元已經不是個小數目。

 

不談電商業績,D輪融資公布之時,僅從社交屬性來看小紅書的用戶量剛剛突破1億,橫向對比之下,微博登陸資本市場時市值45億美元,其用戶規模已經達到2.5億,月活數達到1.43億。

 

而之所以資本對小紅書給予了相對更高的期待,或許正是源於前者比微博模式多出來的、更具備想像力的那個業務屬性——電商。

 

彼時所有人提起小紅書,都更傾向於將其劃歸至電商板塊。官方亦然,上述《紅史》提到,2017年的5月和9月《人民日報》和商務部先後以「電商」身份評價和表彰小紅書取得的優異成績。

 

平臺自身也在朝著這個目標頻頻發力。

 

自2014年正式上線電商板塊「福利社」之後,隨後的兩年內小紅書分別斥資在鄭州、深圳、上海等多地自建保稅倉和一般貿易倉,佔地面積加起來超過5萬㎡,超過7個標準足球場規模。

 


2017年5月,平臺自建的REDelivery國際物流系統正式上線。至此,圍繞電商業務必備的兩大基礎供應鏈設施搭建完畢。

 

付出也得到了相應回報,當年6月,小紅書第三個「66周年慶大促」顯示,開賣2小時即突破1億銷售額,移動端APP在蘋果商店購物類下載排名位列第一。

 

再到2018年6月,第一家線下零售店REDhome在上海靜安大悅城高調開業,隨後遍及蘇州、長寧、寧波等長三角地區,銷售涉及家居、美妝、服飾等個銷售品類,更是力邀明星趙又廷到場站臺。

 


電商式微

 

但時至今日,卻是不同景象。

 

今年元旦伊始,小紅書被曝已先後關閉在上海的所有線下門店REDhome,其中包括上海靜安大悅城店和中信泰富萬達廣場店。多家媒體援引消息人士透露:小紅書此次是戰略調整,全國將統一關閉門店。

 


據藍媒匯了解,截至發稿時,在全國範圍內已經搜索不到小紅書門店的有效信息。其官方微博已於2018年11月27日後斷更。

「線下門店是小紅書在新零售領域的實驗性項目,經過一年多運營,大部分線下門店已經實現盈利,但開店數量和盈利規模本身不是小紅書探索新零售業務的目的,我們更希望多嘗試能夠搭建用戶與品牌更高效、深度互動的新場景,所以策略會不斷調整。」彼時,小紅書這樣回應。

 

問題是,小紅書為何要放棄一個已經盈利的業務板塊?

 

或許從第三方的陳述中能夠窺探出端倪。根據《財經》的消息,小紅書自營電商2018年原定的GMV目標是100億,但並沒有達成,也沒有實現盈利。

 

從第三方檢測到的數據來看,那一年的小紅書確實沒有在電商板塊實現突破。

 

根據易觀國際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B2C)競爭格局中,小紅書的市場份額降至4.3%,這個數字在上一季度為4.6%,到2018年Q4進一步下降至3.7%。

 

 

客觀講,在阿里深耕多年牢牢把握供應鏈優勢、拼多多憑藉下沉迅速搶佔用戶心智的市場格局之下,小紅書想要在零售端突圍,確實算得上艱難。

 

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小紅書或主動、或被動地開始剔除電商標籤。

 

七麥數據顯示,2018年6月始,小紅書在蘋果應用商店的分類標籤從購物變為社交。隨後的8月,億歐網報導稱:「未來三個月,小紅書將裁撤電商部門一半的員工,該部門將從約500人縮減至200餘人。小紅書電商部門根據商品品類所劃分的10餘個組別也將縮減至個位數。」

 

對此小紅書當即回應稱:是不實消息,公司整體人員穩定並無裁員計劃。

 

但時隔七個月之後,小紅書再次被爆「裁員一層樓規模」,小紅書依舊回應消息不屬實,稱「還要招新」。AI藍媒匯也圍繞業務變化的問題聯繫小紅書求證,但截至發稿時並未收到正面回復。

 

不管裁沒裁員,電商業務線的式微已經從各個層面得到反覆印證。

 

創始人瞿芳甚至在2017年底面對億歐網專訪時直言:「小紅書不是電商……內容社區是小紅書的橫向底層架構,電商只是一個豎向變現方式,這兩者是無法比較的。」


回歸「種草」

 

無論如何,小紅書的故事更在「社區」。

 

回顧《紅史》,2018年8月至斷更時,小紅書的11項大事件僅一件與電商相關,其餘除了瞿芳和公司的個人成績之外,多數與內容生態、品牌孵化相關。

 

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小紅書高調進軍娛樂圈,成為《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節目的次席贊助商,擁抱Z世代,擁抱新流量。據36氪報導,兩者的投放金額均在千萬級別。

 

同年,小紅書開始大規模邀請明星來平臺種草。

 

以最早入駐的演員林允為例,其在平臺通過推薦平價美妝工具而受到歡迎,截至目前已在小紅書積累超過一千萬粉絲,與微博相差十分之一。

 

另一個經典案例就是範冰冰,如果說林允的入駐僅僅為平臺帶來了流量和內容增量,那麼範冰冰則正式打開了明星可以帶貨自有品牌的窗口——與範冰冰共同入駐的,還有範冰冰家的面膜。

 

曾有知情人士向AI藍媒匯透露:「當時小紅書聲稱所有入駐明星都不給錢,他們的老大最初只談妥了一個範冰冰,條件就是允許她在平臺上售賣其自有品牌。有了一個範冰冰,後面的明星就都好談了。」

 


#範冰冰賣面膜、#張雨綺說一克拉以下的碎鑽不值錢、#景甜洗臉、#人間種草機王霏霏……平臺、明星、品牌一時之間形成共贏——小紅書通過明星導入其它社交平臺流量;明星憑藉「種草」這一新的內容形式實現翻紅;品牌坐享二者帶來的「拔草」收益。

 

根據小紅書官方公布的數據,2017年6月,小紅書用戶規模為5000萬,一年後用戶規模翻倍至1億。隨後的四個月從1億攀升至1.5億,三個月攀升至2億,直至《紅史》停更的2019年7月,小紅書用戶規模正式突破3億大關。

 

但回到開頭所述,小紅書在運營數字的最高點迎來當頭一擊——APP下架。

 

還是那句話,針對彼時的那次下架,無論是小紅書本身還是監管層至今都並未給出明確原因,業內只能從其不斷加強的審核力度推測大概率與內容亂象相關。


基於內容變現生態,今年以來小紅書也做了大量動作,從直播到短視頻,再到上線官方流量工具,一直在摸索嘗試。

 

今年7月,小紅書的未來品牌大會上,嘉賓雕爺把小紅書捧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新品牌孵化時,天貓淘寶是「爸爸」,小紅書是「媽媽」。

 

一個負責播種,一個負責收穫。


當然亦有事實支撐。在完美日記的品牌打造過程中,小紅書便創造了不可替代的價值。


這便是小紅書「內容種草」的力量與價值。

 

只是縱向對比之下,今天側重種草的小紅書,與三年前市場期待的包攬從種草和拔草的完整商業閉環,或已經存在不小差別。

 

相關焦點

  • 小紅書的七年之癢
    回顧小紅書的成長,已經走入了第七個年頭。對於一個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公司而言,七年說短不短。過去數年,資本熱捧之下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日常競速,既有抖音四年用戶量破6億,又有拼多多三年躋身電商第一梯隊的神話。相比之下,小紅書就沒那麼亮眼了。
  • 七年之癢其實發生在第六年,兩性之間的相處,你癢了嗎
    所謂七年之癢,你知道它的由來麼?小編來科普一下。七年之癢是一個舶來詞,出自於著名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主演的輕喜劇。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已婚男子在結婚第七個年頭的時候與妻子一同去到鄉村度假。瘋狂迷戀上了風情萬種的女房客,被撩撥的心猿意馬,魂不守舍,但最終,還是幡然醒悟,及時懸崖勒馬重回妻子的懷抱的故事。
  • 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危險期多久
    結婚以後,夫妻兩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忙碌,自然也不會像戀愛時那樣整天甜甜蜜蜜地膩在一起,說著濃濃的情話,也正因為細水長流的日子磨盡了當初的激情,夫妻間的感情也趨於平淡,不再有那麼多的轟轟烈烈,七年之癢的出現也存有著這部分的原因。但是很多新婚夫妻還不知道什麼叫七年之癢?為什麼會普遍出現七年之癢?它的危險期是多久?
  • 婚姻中的「七年之癢」,到底癢在哪裡?
    所以,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註定不會是一路平坦的,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叫做七年之癢,說的就是愛情和婚姻在七年後,會因為種種原因進入一段危險時期,它最早源自於1955年上映的美國電影《七年之癢》。七年之癢,其實也是愛情和婚姻當中的一道考驗,褪去了激情和新鮮感的親密關係中,暗藏著各種各樣的危機,有些情侶或夫妻能夠處理得當,化險為夷,而有一些人卻只能在不斷的爭吵中不歡而散,將「癢」變成了「痛」!
  • 命理探究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為什麼是七年?
    最怕的就是夫妻雙方連吵架都沒有了,遇到問題就互相沉默,最後走向結束。冷暴力,是婚姻最大的「殺手」。電影《無問東西》中,許伯常曾對劉淑芬說:「我會一輩子對你好!」,那時的承諾應該是真誠的吧,那時的愛情應該也是最美好的。
  • 《七年之癢算什麼?》
    從磨合期過去就該是夫妻相融不分彼此了,按理說七年之時,應該是越發的不分彼此,相守相和的,可人們為什麼要說七年之癢是夫妻之間的一道坎呢?這是為什麼呢?所以夫妻生活到第七年,是應該慶賀一番的,當然也沒必要因為什麼「七年之癢」憂心忡忡?那只是不負責任的人給自己找了個合理的藉口去沾花惹草罷了,才不是畢竟階段呢?我在結婚第七年的時候,和老公開玩笑說,「要小心昂,我要是癢了,你會怎麼辦?」
  • 婚姻裡的「七年之癢」,到底「癢」什麼
    難道真的是7年之癢嗎?我不相信,可是又不得不懷疑。 現在的我們生活基本沒有交集,白天各忙各的,下班回家接娃、帶娃,哄娃睡覺。然後各自玩各自的手機,他不過問我的生活,我也不會過問他。即使很累,都不會向對方抱怨,也許是沒有心情和精力吧! 表面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我知道我們之間真的出現了問題。
  • 什麼樣的夫妻沒有七年之癢?
    導 語那麼,沒有七年之癢的夫妻都是什麼樣子的呢?既然是婚姻、既然是夫妻,當然要相對而言。彼此努力,才有這樣的理想效果。正 文最近,有這麼一句話特別流行:沒有七年之癢,只有三生之幸。充分說明,七年之癢只是一個傳說。
  • 如何度過夫妻的七年之癢
    結婚幾年後,所有夫妻都會面臨七年之癢的門檻,很多家庭中的夫妻,就因為感情矛盾過不去這道坎,而造成了離婚,這非常令人惋惜。我與妻子婚後的七年之癢期間,也曾為一些瑣事常常爭執得不可開交,那段時間兩人感情矛盾波動很大,差點破碎了家庭。但再矛盾的頂峰彼此冷靜地進行了溝通,我發現爭執的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老婆主要是因為對生活現狀不滿而產生的焦躁情緒,於是我商量著退讓一步,自糾正自己令對方的不滿之處,儘量容忍對方的情緒。
  • 霸道總裁小說推薦:七年之癢,你的七年癢不癢?
    《七年之癢》曼陀羅天使 著七年之癢,你的七年癢不癢? 你和你的他是否正罹患以下症狀?七年,你癢了嗎?《甜寵百分百,祁少的神秘嬌妻》joyce_jb 著祁家是個權貴之家,身份頗為顯赫,但卻非常低調,以至於祁家唯一接班人大婚都是秘密進行,外界從未見過他祁天銘的妻子,更不知道是何方神聖,所以造就了許多版本的傳言。
  • 婚後的·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俗話說的''三痛七癢''就是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具體是指長期困擾現代人的婚姻,能夠引起感情危機或者離婚的各種因素。其實談戀愛的話,都可以接受兩年五年有的甚至十幾年,但是對於結婚,恐怕有的一兩年都很困難。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七年之癢,在離婚之後才會真正明白
    七年之癢,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就好像是大多數夫妻之間的一個魔咒,尤其是這個七年之癢,都很難太平,輕一點的也就是感情會出現問題,重一點估計就是反目成仇了,那麼七年之癢到底指的是什麼呢,真的是婚姻中的七年嗎?
  • 七年之癢背後的秘密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可避免?
    是的,是「七年之癢」!1、七年之癢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關於七年之癢,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大多數夫婦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顯然,這不是真的。為什麼?因此所謂七年之癢本質上是夫妻不成熟和缺乏正確婚姻觀念的結果。大多數夫妻有感情問題的原因有兩個。缺乏精神交流精神交流是保持情感的先決條件。
  • 為什麼說夫妻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婚後三年的磨合需要自己來一個改變以適應對方,有些習慣是需要痛下決心才可以改變的,所以說三年之痛。七年之癢是說經過雙方共同生活,由於都有捨不得丟掉的脾氣性格,因而出現了諸多矛盾,有衝破圍牆的意願,但又諱於幾年來艱辛創業理家所付出的心酸,只是停留在出牆的意願上。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可能是大部分情侶和夫妻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相愛容易,相處太難。
  • 結婚七年之癢怎麼辦?四招撓「癢」秘籍
    夫妻到了婚姻第七年便失去了新鮮感,俗稱「七年之癢」。要牢記婚姻並不是愛情的墳墓,但是婚姻必須靠愛情來滋養,那麼,如何避免婚姻的第七年的僵局,突破婚姻瓶頸呢?    夫妻生活久了,相互了解和摩擦,婚姻便失去了新鮮感,怎樣避免婚姻的第7年的僵局,突破婚姻瓶頸,永葆婚姻的幸福甜蜜?    七年之癢?
  • 小紅書產品分析報告:獨角獸還在路上
    不過筆記有意思的一個數據是百度指數的性別分布,男性用戶搜索小紅書的比例達到了39%之多,可見小紅書已經獲得了男性群體的注意,這也跟小紅書在社區內容上引入男士穿搭、遊戲、數碼這些男性化屬性較強的類別不無關係,下一步就是怎麼樣把這些還在門口觀望的男性用戶吸引進來,這應該會成為未來一個階段小紅書需要解決的問題。
  • 男人的「七年之癢」不是七年,而是多長時間?聽聽男人們怎麼說
    大部分人的婚姻原本是美滿幸福,但走到第七年的時候,很多小夫妻都按捺不住了,總怕對方無法度過這「七年之癢」。「七年之癢」真的如此可怕嗎?事實上,很多男人難以忍受的並不是七年,七年只是大多人給出的統稱罷了,形容女人比較貼切,但男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愛情真的會消失嗎?
    1昨天凌晨兩點多,一個朋友給我發來微信:七年,還是分手了。我沉默了許久,不知道回什麼好,有些意外,突然間又覺得理所當然從大學開始,他們曾經是我們所有人羨慕的神仙眷侶,在一片祝福聲中迎接了畢業。然而,七年過去,他們不僅沒能結婚,就連朋友圈裡也漸漸吃不到他們的狗糧了,反而是他們各自寂寞孤獨的心情變多了。我雖然不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但是,他們之間沒有了當初的激情。
  • 婚姻中的「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十年之痛」。光陰似箭,轉瞬即逝……年輕的時候,我時常對愛情抱有幻想。幻想著未來的生活,將會是一條鋪滿鮮花的陽光大道。我的那個他天天寵我寵得不得了。婚後的生活,並非我想像的那樣完美和浪漫。寧靜的歲月讓我很平靜的經歷了七年之癢,十年之痛,我曾一度懷疑當初我的選擇是否正確。我在先生心目中到底能佔有多重的份量。但,每當我下定決心想要離開這種雞肋般生活的時候,卻又常常心太軟,真的不忍心放棄這多年來苦苦經營的家庭。還有一雙除了「學習」什麼都聽話的孩子。日子就是這樣反反覆覆了經過幾多輪迴。
  • 七年之癢,最可怕的不是生活,而是人心
    點關注,不迷路~七年之癢這個詞出處最早來源於1955年美國影片《七年之癢》,是指愛情在七年後會進入一段危險時期。當然還有兩個更完整的說法,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癢、十年之傷,還有就是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十年之約。從字面就能看出來應該完全是兩個版本,一個離別一個廝守,但是都有一個七年之癢存在,今天來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