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放棄自製動力電池單體:風險太大

2020-12-18 IT之家

IT之家3月3日消息 2月28日,博世舉行了以「電動技術發展戰略」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並在發布會上宣布:將放棄自製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單體,轉而通過外購電池單體結合博世自有的電池管理系統技術與系統集成能力來為客戶提供完整的電池系統。

博世集團管委會成員、汽車事業部總裁Rolf Bulander先生明確表示博世將不會生產動力電池單體。Rolf Bulander認為,」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已經被亞洲5大公司:寧德時代、日本松下、韓國三星、韓國LG、深圳比亞迪佔據(其中寧德時代和深圳比亞迪為中國企業),動力電池不斷有新的技術出現,不斷面臨更新迭代。」

一套完整的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系統是由若干電池單體組成電池模組,再由若干的電池模組與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池熱管理系統、電池隔離單元和電池殼體組裝而成。而電池單體是組成整個動力電池系統基礎的元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博世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放棄了動力電池的單體,但是博世「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的集成能力在汽車行業是有目共睹的。此外,博世也是全球目前少有的幾家已全面具備電驅系統、電池管理系統和整車電控系統的研發能力及核心技術的公司。據悉,博世正在開發能效更高的下一代電機、逆變器、電池熱管理系統,該系統在同等電量的情況下,將使車輛具有更長的續航裡程。

博世退出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單體的市場競爭,是由於市場現狀而被動的接受現實,還是迎合市場形勢充分利用資源,調整戰略布局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動力電池卻也正處在風口浪尖和不斷更新迭代之時,我國的動力電池技術和產業基礎也正在不斷進步,博世的退出或許也正預示著傳統汽車行業的衰落,打不過就跑,跑不過就皮,搞搞周邊和配套技術能夠在日益嚴峻的行業競爭下站穩腳跟麼?

相關焦點

  • 博世等零部件巨頭抽離電池業務 中日韓「三國爭霸」全球電池市場
    動力電池行業的兩極分化已經形成技術壁壘,而先來者的成本優勢與客戶壁壘,也已形成了行業的主要護城河,並由此形成了基本的寡頭格局。基於此,在動力電池領域,一些後來者已經宣布放棄。比如,日前,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德國博世宣布:將放棄自製動力電池單元,轉而外購電池單元。未來,將通過自身的電池管理系統技術與系統集成能力,來提供完整的電池系統。
  • 博世全球董事Rolf Bulander:中國智能網聯業務拉動整體銷售額,電池...
    這為博世今天迎接電氣化、智能化早做儲備。Bulander表示,目前全世界上已經有80萬輛車的電氣化零部件由博世生產。博世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業務,包括電機、動力電子設備和電池系統等關鍵部件等,去年銷售額增長約80%。博世在不久前成立了智能網聯事業部,專注於開發並銷售數位化出行服務,包括共享車輛、共享駕乘、以及為駕駛員打造的一系列互聯服務。
  • 2018全球新能源汽車時局展望三:動力電池方向
    5、能量密度是動力電池中的主攻方向汽車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競爭的主戰場。而主戰場中的決勝點又是電池的能量密度。近期的焦點就是三元材料。2018年很可能是這場競爭的時間節點,是三元材料中的低鎳向高鎳轉化的切入點。
  • 【專訪】動力電池專家黃學傑:開門創新,做好動力電池
    2016年6月下旬,工信部發布第四批《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企業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公示名單,31家單體企業、1家系統企業入選。加上前三批的25家動力電池企業,目前已經有57家動力電池企業進入目錄,但中韓合資動力電池企業西安三星環新和和南京樂金化學卻仍舊沒有出現在目錄之中。
  • 追逐燃料電池風口 博世與慶鈴成立合資公司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洋 濮振宇)12月23日,博世中國宣布,與中國商用車製造商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慶鈴汽車」)籤署合資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和銷售燃料電池解決方案。據了解,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為8億元,其中博世中國持股60%、慶鈴汽車持股40%,新成立的公司將主要負責燃料電池系統的開發、應用、組裝、銷售和服務。資料顯示,慶鈴汽車為國內商用車集團,集團核心企業為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後者與日本五十鈴合作組建而成。慶鈴汽車主要產品包括搭載五十鈴技術的輕型、中型、重型三個級別的商用車和汽、柴油發動機。
  • 動力電池故障燈亮怎麼解決_動力電池七大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動力電池故障燈亮怎麼解決_動力電池七大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19 09:33:07   動力電池故障燈亮怎麼解決
  • 動力電池發熱量獲取三種方法
    本文主要針對第一種方式測試50Ah三元電芯的發熱量,測試如下:1          電池單體發熱量測試方法及要求正式測試開始前,動力電池單體需要先進行預處理循環。電池放入絕熱加速量熱儀之前,在25℃環境倉進行電池狀態初始化:①     對於放電生熱功率測試,在環境倉內對電池進行標準充電至滿電狀態(100%SOC);②     對於充電生熱功率測試,在環境倉內對電池進行標準放電至空電狀態(0%SOC);準備3個動力電池單體,並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放電過程生熱功率測試:①   儀器校準和漂移測試:
  • 深度報告:動力電池未來幾何?
    單體電芯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組成部分,電池包通常由多個模組組成,而每個模組由多個單體電芯組成。雖然不同車型的電池組成方式可能有差別,但整體來說都是由單體電芯到模組,模組到電池包這個過程。單體電芯在成組再成包的過程中需要加裝結構件、電池管理系統(BMS)和熱管理系統等,以達到固定電芯、監控使用狀態、共同控制管理、提高安全保障的目的。
  •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不同技術路線
    從這個角度來看,豐田還停留在中度混合動力的階段,以短期降低油耗為目的,而對未來的戰略並不明朗;而通用是衝著深度混合動力方向去的,甚至為純電動做好了技術鋪墊,混合動力-插電式-純電動的技術路線已經非常明確。
  • 新能源汽車行業專題報告:動力電池,未來幾何
    單體電芯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組成部分,電池包通常由多個模組組成,而每個模組由多個單體電芯組成。雖然不同車型的電池組成方式可能有差別,但整體來說都是由單體電芯到模組,模組到電池包這個過程。單體電芯在成組再成包的過程中需要加裝結構件、電池管理系統(BMS)和熱管理系統等,以達到固定電芯、監控使用狀態、共同控制管理、提高安全保障的目的。
  • 動力電池包工藝系列——導熱膠基礎
    單純的機械組裝方案所暴露的缺點越來越多,無法滿足動力電池安全不斷提升的要求,膠粘劑組裝或者配合組裝,彌補了機械組裝的不足。應用在動力電池組裝中的膠黏劑類型包括,結構膠粘劑、導熱膠粘劑、焊點保護膠和密封膠等等。膠粘劑對提升動力電池性能和安全性,在多個方面發揮作用。
  •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包關鍵技術---電池均衡方法
    隨著純電動車的快速發展,汽車行業已經由傳統的燃料汽車變為混合動力汽車並發展到現在的純電動汽車。燃料汽車的優缺點主要體現在:成本高、低噪聲、高效能、近似零排放和續航裡程長;混合動力汽車的優缺點主要體現在:價格高、效率低、節能效果差、燃油經濟性和可降低排放;純電動汽車的優缺點主要體現在零排放、低功耗、低噪聲、成本低、穩定性高和安全性高等。目前電動車的應用領域主要應用在機場擺渡車、城市公交車、校園公交車、物流車和私家車。
  • 外資紛紛入局 中國動力電池如何在新能源領域保持領先優勢
    11月27日下午,蜂巢能源再次迎來高光時刻,位於常州金壇的車規級AI智能動力電池工廠一期項目正式投產。從今年7月的品牌戰略規劃及產品發布會,到如今全新電池工廠投產,蜂巢能源不斷在動力電池領域取得創新發展,其背後的思考與創舉或將給整個產業帶來新的啟示。
  • 解讀2018動力電池包(系統)審查技術新要求
    電池單體、模塊的規格型號、生產企業相同;注1:電池單體、模塊的規格型號相同指下述方面無區別:單體種類(如:磷酸鐵鋰蓄電池、金屬氫化物鎳蓄電池等);單體類型(能量型、功率型);單體容量;單體材料(正、負極主要材料、電解質主要成分及形態);單體的外形(方形、圓柱形、軟包)及尺寸。注2:申報的相同規格型號的產品,同一企業允許有不同的生產地址。2.
  • 一文讀懂動力電池BMS均衡功能
    生產製造和使用過程的差異性,造成了動力電池單體天然就存在著不一致性。不一致性主要表現在單體容量、內阻、自放電率、充放電效率等方面。單體的不一致,傳導至動力電池包,必然的帶來了動力電池包容量的損失,進而造成壽命的下降。有研究表明,單體電芯20%的容量差異,會帶來電池包40%的容量損失。
  • 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全面解析(內附動圖)
    ▌什麼是單體能量密度?電池的能量密度常常指向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單體電芯的能量密度,一個是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電芯是一個電池系統的最小單元。M個電芯組成一個模組,N個模組組成一個電池包,這是車用動力電池的基本結構。
  • 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監事會主席公然反對電動車!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監事會主席——弗朗茨·斐瑞班奇(Franz Fehrenbach)發表了新評論,大膽表露其反對電動車的立場,有人認為博世作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
  • 一則傳聞,動力電池巨頭市值直接蒸發400億!公司回應來了
    而這一續航表現搭載的動力電池,則是寧德時代提供的NCM811電池。所謂NCM811三元鋰電池,即鎳、鈷、錳三種金屬材料配比為8:1:1,鎳的成分越高,能量密度越大,車輛續航裡程越高。高鎳化鋰電池最早由松下應用,寧德時代從在2019年起加速了產業化進程。
  • 動力電池企業:沒什麼影響
    此外,包括比克電池、蜂巢能源等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和車企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在標準實施前後,業內曾一度颳起了「電動汽車安全隱患將迎刃而解、新國標或引發行業變革」的說法,但事實上,動力電池企業現存的技術儲備遠高於新國標要求,新標準對其生產成本等的影響也很有限。
  • 博世監事會主席公然反對電動車 稱其環保性存在統計「貓膩」
    與此同時,對於其他絕大多數汽車部件,車企通常會依賴於各個零部件供應商,正是這一趨勢產生了博世等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巨頭企業。其實博世早前也曾參與過電動車轉型,公司曾涉足最重要的電動車部件。2017年,博世收購了固態電池初創企業Seeo,自此零星地透露了2020年推出重量僅有190公斤、容量為50kWh電池包的新技術,但是一直未能投入資源開始生產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