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醫生:曾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丨婦產科副主任醫師)
本文由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廖秦平教授審閱並推薦閱讀。
女孩進入青春期,身體、心理各方面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是兒童期到成人期的自然過程。這個階段,家長和孩子需要了解哪些是正常的生理變化,哪些情況可能是疾病,需要考慮去醫院就診。
青春期女孩(11~16 歲左右)由於雌激素水平升高,會出現白色黏液樣的白帶,並持續好幾年。分泌的白帶還會隨著月經周期(從第一天月經來潮開始算起,21~35 天不等,一般在 28 天左右)發生變化,在排卵期(月經來潮前 2 周左右)呈多量的黏液樣或水樣的分泌物,之後變稠,在月經周期的後半期,分泌物逐漸減少呈白色。
青春期女孩出現如上所述的分泌物,是正常的生理性變化,並非疾病,進行日常的健康護理即可,包括穿棉質內褲,勤換內褲,避免長時間應用衛生護墊,清水清洗外陰,避免應用各種外陰護理液等。
青春期女孩由於性激素水平發生改變,還可能開始有性接觸,所患的陰道炎與成年人的病因類似:性傳播(包括密切接觸)、陰道菌群紊亂、月經前後陰道 pH 值升高。
最常見的陰道炎包括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等。可表現為黃綠色分泌物(有時會像芥末一般)、外陰瘙癢或者分泌物有異味。出現這些症狀,需到醫院就診,最好能進行陰道分泌物微生物檢查,準確診斷和治療。
青春期女孩常因外陰不適或白帶異常就診。患陰道炎時,陰道異常分泌物會刺激外陰,產生外陰不適及皮膚黏膜病變。外陰疾病累及外陰皮膚及黏膜,會出現紅腫、皰疹、潰瘍、皮膚增厚及脫屑樣改變,並出現疼痛或瘙癢等不適。醫生需要通過陰道分泌物檢查排除陰道炎的可能。外陰疾病分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疾病兩類。
1. 感染性外陰疾病
包括皰疹病毒感染:以皮膚皰疹、疼痛性潰瘍為主要表現;
梅毒:以無痛性潰瘍為主要表現;
股蘚:表現為皮膚皮疹及瘙癢,常有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的病史。
其他少見的感染性疾病還有軟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腫、腹股溝肉芽腫。
這些疾病的診斷有賴於相應病原體的檢出。不過,不論是否能夠檢出病原體,醫生的經驗性治療有助於抑制感染性疾病的進展,所以,在進行取樣後,不必等到病原學證據充分之後再進行治療。
2. 非感染性的外陰疾病
常見的有外陰過敏性皮炎、慢性皮炎、銀屑病、慢性單純性苔蘚、扁平苔蘚、硬化性苔蘚、白塞氏病,這些非感染性的皮膚疾病常常難以根治,有復發再治療的可能,有些疾病需要到皮膚科、風溼免疫科進行全身性治療。
青春期女孩出現了外陰或陰道不適時,常羞於啟齒,不願就診。因此,婦科衛生保健需要關注這類重點人群,家長、醫護人員應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性衛生健康觀。
青春期女孩應該:
1.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在陰道內放置異物。
2. 不用或者少用陰道棉條。
3.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讓自己不受不法分子的性侵害。
*本文版權均屬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轉載事宜請聯繫騰訊醫典微信公眾號。
*歡迎大家搜索關注「騰訊醫典」微信公眾號(Dr_TXyidian),獲取更多實用醫學知識。也歡迎大家轉發本文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