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買車時都比較看重車子的空間,尤其是家庭第一輛車,大家選車時往往會斤斤計較,為了能爭取到更大的車內空間而去選擇那些尺寸數據上看起來更大的車子。
但是,車體的尺寸數據真的就和車內尺寸成正比嗎?數據上幾釐米甚至幾毫米的差距,會帶來多大的空間差異呢?大尺寸等於大空間,這是很多人在選車時的誤區,而汽車廠商在這其中也設下了不少套路。
首先看看車身長度,很多人認為車身越長車內的縱向空間就越大,其實並非如此,為了讓車身的長度數據看起來更長,廠家往往會在車身設計上做一些小手腳,比如凸起的保險槓、更加誇張的前鏟或尾翼,甚至燈罩和排氣管都能成為增加車身長度的手段,這些東西在數據上增加了車身長度,但對於內部空間卻是毫無作用的。
另外有些車採用了外掛式備胎,在計算車長時備胎這一部分也是算進去了的,這就導致它的長度數據看起來很喜人,但實際尺寸卻要低一個級別。
那麼,影響車內縱向空間的最大因素是什麼呢?是軸距,另外還有中控臺的設計、座椅的長度等等,有的車在長度、軸距上看起來沒什麼優勢,但更加「內斂」的中控臺和單薄一些的座椅卻可以給車內省出不少空間。
說完長度再說說寬度,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汽車後視鏡是越做越長了,像以前奇瑞QQ、比亞迪F0等車型採用的那種圓潤小巧的後視鏡越來越少見了,按理說現在雙曲率後視鏡越來越普及,但為什麼後視鏡的尺寸卻不小反大呢?原因就在於後視鏡的長度是加到車身寬度裡的。
有些車寬度看起來比同級競品領先一兩釐米,其實都是多在了後視鏡上。
最後說說高度,這也是很多人購車時的必要參考項,畢竟大家都不想買一輛坐在裡面會頂著頭的憋屈車,所以廠家為了能讓自己的車顯得「高」一些,也會動不少小心思,最常見的就是車頂行李架,加這麼一個東西上去車子在高度數據上就能增加3釐米左右,但這3釐米對於車內空間卻沒有絲毫幫助。
所以說,買車時過分看重尺寸數據,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想要買到大空間的車輛,在參考尺寸數據時更重要的還是親身試乘試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