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裡,為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而黃河由偏關縣老牛灣村進入山西後,沿晉陝蒙大峽谷經萬家寨水庫一路南下,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裡。在這長達近千公裡的河流中,它不但養育了黃河兩岸的兒女,而且還給兩岸的人們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大自然景觀。
在山西遊黃河,我認為最應關注的就是地處偏關縣萬家寨的老牛灣。老牛灣村雖小,但卻有著明顯特點,它以黃河為界,往南是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
這裡不但是黃河進入山西的起點和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的晉陝蒙大峽谷的開端,更是我們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與代表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精神的長城第一次相見握手的地方,對此,遊山西境內的黃河,如不到這裡一遊,那絕對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老牛灣現存的古蹟,一個是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的老牛灣古堡,它坐落在緊靠黃河大峽谷的懸崖峭壁上,依山就勢,錯落有致,所有建築就地取材,用當地的石頭、石片堆砌而成。
這裡的建築造型各異,石牆、石院隨形而就,是明代長城防禦體系中一座重要的屯兵城堡。目前,堡內的居民全部搬遷至堡外,而留下的只有村民們祖祖輩輩居住過的一座座院落和供奉各路神仙的廟宇。
而第二個值得去的地方,就是地處呂梁市臨縣的磧口古鎮。磧口的繁榮緣於大同磧的驚險。大同磧號稱"黃河第二磧",是一段近500米長的暗礁,落差10米,因水急浪高,船筏難以通行,在交通極不發達的過去,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由河運而來,到這裡後受磧口所阻,絕大多數貨船禹靠岸卸貨轉陸路,由騾馬、駱駝運到太原、京、津、漢口等地,回程時,再把當地的物資經磧口轉運到西北。
其鼎盛時期,這裡各類服務型店肆300多家,每天來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日復一日,磧口便以"水旱碼頭小都會"的美名而傳遍南北。所以又有"活著的古鎮"之稱和"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鎮上的古建群還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內的西灣村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現鎮內有數量豐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建築,主要有貨棧、票號、當鋪等各類商業性建築和廟宇、民居、碼頭等,幾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間典型的漕運商貿集鎮的全部類型。而與其相隔不足十公裡的李家山村也因我國著名畫家吳冠中老先生的力薦,吸引來眾多的遊客前來參觀遊玩。在這裡,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在人們普遍反應旅遊景點門票價高之時,這裡的所有景點還全是免費的,對此,不知你有什麼看法?
而到了山西 遊黃河,還有一個地方一定要去,那就是地處山西省吉縣與陝西省宜州縣相鄰的晉陝大峽谷之間,被譽為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中國的第二大瀑布的壺口瀑布。
它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澱。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016年,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是黃河上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景點。
在這裡,滾滾黃河從舒緩寬闊約400米的河床陡然收束,跌落至只有40餘米寬的巨壺狀深槽,「壺口」由此得名。瀑布兩岸蒼山巍巍、危石突兀,瀑流排江倒海,懾人魂魄,詩仙」李白也不禁驚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壺口瀑布四季景色皆不同:春季解凍時,河水夾帶的冰凌會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夏秋雨水豐富時,瀑布會擴展到百來米寬,氣勢最是磅礴;冬季冰封時,瀑布則是銀妝素裹,在狹長的峽谷中,就像一匹白練。面對著壺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不知能否引起您對壺口的嚮往,但希望熱愛大自然的您,有機會能來壺口一睹它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