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投影儀可以說是一個「氛圍烘託」神器,當然不是說用它來展示 PPT,而是在家用來看電影、娛樂。去年,由投影儀衍生出的新品類「智能微投」開始被大眾所接受,當然它也常被稱作「無屏電視」。雖說很多人的觀點是這東西不就是「投影儀+電視盒子+藍牙音箱」?但從去年開始它已經變得在集成化和設計感上有所突破了,看上去也更像一個家用產品。
但它目前依舊是被劃分在辦公用品中,因為投影儀器還屬於辦公用品。但有意思的是今年雙十一的辦公品類中,「智能微投」成為了投影儀品類裡買的最好的產品。
當然這也許僅僅代表著大眾消費者,公司學校的大量採購也許並沒有算到這裡來。但這也足以證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這種「影院式」的家用播放設備。
前兩名都被國內做的最好的這兩家公司包圓,極米和堅果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二,當然極米不是小米生態鏈公司,堅果也不是老羅的那款千元機。
而最近除了 5000 元檔的極米 H1 和堅果 X1 對標之外,極米下半年還發布了一款 2500 元左右的「可攜式」產品——極米無屏電視 CC(Creative Cube),但除了便攜,我們還看到了「智能微投」產品在集成化之外的優勢。
三部電影、陰天和金耳朵
其實在之前,我更認為「投影儀+電視盒子」這種搭配可能會更好,在硬體參數上可能會比同價格的「智能微投」好,而且電視盒子也可以更新換代,但在這款「可攜式」的產品 CC 中,集成化的優勢已經發揮到很好,它在便攜和性能之間的平衡掌握的還是不錯。
簡單看下 CC 的參數:
CC 採用了 0.3 DMD RGB-LED,突破了傳統亮度,提升到了 350 ANSI Lumens 亮度,儘管在白天有強光照射的這個亮度下,顯示效果依舊不夠好,但它的亮度已經超過同類型產品 40%,畢竟是普通光源的投影儀,能完美解決這個問題的也就是雷射光源了。同時它也延續了上代產品中的主動快門式 3D 技術和 2D 轉 3D 功能。
內置 20000 毫安時大容量電池,一次充電可以續航 8 小時,但實際使用在 6 小時多,三部電影的樣子,這也更多的取決於使用時的亮度了。另一方面這也可以很好的擺脫插線的限制,還有時間、空間的束縛。
在音箱方面,極米從上一代旗艦產品 H1 和 Harman/Kardon (哈曼卡頓) 合作,而這次則根據使用人群的不同,選擇了一個更親民的哈曼卡頓旗下的品牌 JBL 合作,內置了 JBL 40mm 雙喇叭單元,同時加入低音被動振膜,聲音更有層次感。畢竟無論是聽音樂還是看電影,音效還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據悉經過調校的聲音出自「金耳朵實驗室」。
電影向下,音樂向上
CC 方形的設計很有意思,銀白色金屬外殼搭配同色系滑蓋,關機時就是一臺毫無破綻的「藍牙音箱」,但當你把滑蓋向下滑動時,它便會自動開機,「快速自動對焦功能」則讓你在滑蓋開機後無需手動調焦,畫面自動變清晰,同時它還具有垂直梯形校正,但遺憾的是沒有水平梯形校正,缺點就是你只能正對著牆面擺放。
不想看電影了?滑動滑蓋,開啟 CC 的智能音響模式,它還可以在藍牙音響和 Wi-Fi 音響兩種模式間自動切換,藍牙連接手機播放本地收藏的音樂,Wi-Fi 連接網絡則可以播放最熱門的打榜單曲。對著遙控器說出你想聽的歌或電臺,CC 馬上就能為你播放。
不得不說的一點是,作為一個可攜式的產品,我覺得遙控器應該同樣便攜,但 CC 的遙控器卻和上代旗艦產品 H1 的遙控器相同,甚至更大了一點,這裡我覺得應該設計的更小,可以吸附在 CC 的金屬機身上是不是會更好,雖然我知道有手機 App 無屏助手,但遙控器也要便攜才符合它隨時「拎走」的性格吧。
當然,形式上的「拎走」遠遠不夠,功能上的「拎走」才是 CC 與眾不同之處。首先是這個讓你能夠「拎走」的手提帶,用頭層牛皮製成,非常有質感,搭配著方形的機身,在眾多「智能微投」中獨出一致,可以「拎」著走的電視打破了傳統電視的定義和限制,所以廚房、浴室、汽車中,甚至在海邊幫你搞定浪漫的告白,它的使用場景也許連設計人員都想不到。
它還有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細節是,它的鏡頭外側採用了康寧大猩猩玻璃,防止在攜帶過程中鏡頭被磨花、刮花,這一點才是真正的普通投影不會注意到的吧。
最多可以超 6 米的寬大屏,20 集連續劇或者 4000 首歌曲的存儲空間,64 位處理器、支持 4K 硬解碼,同時內置的 Android 作業系統和每周更新一次的 GMUI 系統,操作更流暢,基本與上延續了上一代的產品互動設計。但大屏交互還有許多小的地方需要去優化,比如打字問題等等,雖然已經擁有語音搜電影歌曲等,但還需要把語音真正方便到任何需要輸入的地方。
最後,極米 CC 的售價為 2799 元。最近應該還有小額的優惠,就不要問我哪裡可以買到了,善用搜索。而說到銷量,據去年不完全統計,2015 年國內一整年的「智能微投」出貨量還不足 60 萬臺(數據來源:易觀智庫),而業內普遍認為:「100 萬臺大概是國內智能電視前十的一個入圍標準」,相信今年應該能夠逐漸趕超,當然產品還有很多想像和改進空間,像 CC 這樣的便攜易用也是不可替代的趨勢。
微投市場迅速成長的背後,一方面是因為微投核心技術(晶片和光源等)不斷進化和成本下降,讓微投產品達到了實用化的門檻。另一方面還在於智能微投憑藉創新應用體驗和產品設計貼合了網絡內容爆發增長的背景,吸引了年輕族群的青睞。而不得不說年輕人的觀看方式也正在習慣於碎片化的手機和大屏幕的電影,所以這個電影「氛圍烘託」神器,也許在未來會讓你真正愛上電影。
(編輯 | 誰是大英雄)
無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