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15:53:26 來源:安青網
安青網訊 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科司與人民網聯合組織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安徽師大師生齊聚雲端,與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
安青網訊 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科司與人民網聯合組織「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安徽師大師生齊聚「雲端」,與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這堂大課引起師大師生強烈共鳴。各學院在觀看課程直播後積極組織學生進行了線上學習研討,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熱烈討論,暢談自己對於戰「疫」的思考與感悟,對思政課的體會與理解。
思政課教師曹明臣:
艾四林等四位專家教授高屋建瓴,視野恢弘,課堂精心擷取戰疫中湧現出來的鮮活典型案例,寓理於例,既有現實的時代感,又有歷史的縱深感,對於引導大學生在戰疫中學會觀察和思考,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辯證關係原理,深入理解中國的制度優勢,樹立不畏艱難的鬥爭精神和人生態度,培養愛國奉獻的家國情懷具有重要意義。大災即大考,新冠疫情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次考驗,也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的一次考驗。此次抗疫鬥爭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強大的組織能力與動員能力,實現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是一個有著非凡執政能力的政黨!
2018級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祝福:
這一堂全國大學生共上的思政課,給予了我感動、共鳴和力量。長輩們在疫情面前的捨身護佑令我感動,青年朋友的堅定發聲引起了我的共鳴,國家和民族面對災難的決心和魄力賦予了我力量。疫情是一次大考,考量著黨的執政能力,考量著國家的治理體系,考量著社會的人心冷暖,更考量著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正如馮秀軍教授在思政課上所說:「世上從來沒有天生的蓋世英雄。」歷史的考卷終會交到我們這一代青年手中,我們應當恪守本業本心,堅定理想信念,用自己的知識和熱忱努力做好「接棒人」。
2018級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柴珺瑤:
與全國大學生同上的這堂思政大課,令我受益匪淺。這不僅僅是一堂思政課,更是對我們未來人生的指引。其中馮秀軍教授的演講讓我感觸最深。她從抗擊疫情中的青年人出發,讓我們感受到作為強國富民的青年一代肩上的責任與擔當。疫情當前,雖然我不能趕赴前線,但我們始終與國家同在,依然要為疫情防控獻出青春力量!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這才是新時代的新青年,這才是「大寫」的青春!
2018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朱豔:
通過對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的學習,我對疫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當前,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做到總覽全局、協調各方,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關鍵時刻,廣大黨員幹部充分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堅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讓我感受到了強大的中國勇氣!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科學理智面對疫情。
2017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洪帆:
在這一堂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課上,我學到了作為青年的責任和擔當。作為一名青年,我們的基因裡鐫刻著責任與擔當,我們的血液裡湧動著家國情懷。面對抗擊疫情這張時代考卷,青年在奮鬥中勇擔責任,在這場舉國戰「疫」中,新時代新青年沒有缺席。作為在舉國戰「疫」大風大浪裡歷練過的一代青年,我們堅信,一定能早日成長為扛起時代重任的民族棟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
2017級會計學專業本科生王珺竹:
疫情如令,責任如山。正如馮秀軍老師在「戰『疫』裡的最美青春——談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中所講,「青年成長千萬條,愛國大義第一條」。我們團員青年最重要的就是擁有堅定不移的愛國精神,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擁有了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能讓前輩們放心地將國家大任交給我們。作為大學生「90後」、「00後」,我們雖無法前往抗疫一線逆行衝鋒,但也可選擇在社區、在街道等防疫基層做青年志願者,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我們可以用理性的思維對抗謠言,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用讀書汲取力量,用拼搏昭示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堂思政課,更是我們青年大學生的人生課。
2018級應用化學專業潮明睿:
思政課上,艾四林教授說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整體,人類與自然應當和平共處。我們應當明白,人類並不是自然的主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只是小小的一部分。我們依靠著自然生活,就更應該保護好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人類最為正確的生產、生活方式。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作為消費者,我們也應當樹立起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向家人、向同學、向朋友提倡文明健康的綠色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2019級中國語言文學李慧琪:
思政課中講到,每一次的歷史災難,都是一場歷史機遇,汲取經驗,攻堅克難,終將會有歷史進步作為彌補。從這次疫情防控中,我們看到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彰顯了黨的號召力和組織力。「恨無子嗣承祖志,幸有愛女學木蘭」這是一名退役軍人對於即將奔赴抗役前線的女兒所作的詩。疫情疫情,疫中有義,疫中有情。情義擔當應是青春亮麗的底色,我們的青春應該要在奮鬥擔當中實現價值。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加倍努力,讓青春走出孤芳自賞的小我,讓社會嗅到我們的芬芳。
通訊員 楊穆龍 安徽青年報 安青網記者 程榕娟
責任編輯:黃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