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來越叛逆,家長可以了解「海格力斯效應」,輕鬆管教
很多家長都有切身的經歷,到了孩子的叛逆期。他們經常跟你對著幹,讓他做什麼,他偏不;不讓他做什麼,他卻非要去做。
孩子迷上遊戲機,父母讓他玩,他就偷家裡的錢,逃學出去玩。父母多次勸阻,甚至父親還經常氣的把他痛打一頓,可是總是收效甚微。家庭經常為此發生爭吵和衝突。媽媽有時候苦口婆心的勸說,孩子卻生氣頂撞:別的孩子都玩,我為什麼不能玩?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叛逆。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們的叛逆?
1、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必然階段。
每個孩子都會有叛逆期。第一次出現在2~3歲,第二次出現在7~9歲,第三次則出現在12~15歲。他會從無意識的個體,到快速建立自己的認知意識。比如要去拿一樣東西,這是之前沒有接觸過的,可是父母覺得危險,不讓他這麼做。但大腦裡卻有充分渴望。好奇心驅使,最終他還是做拿了,這是最自然的表現。可在父母的眼裡,這就變成了一種叛逆。
2、跟家長的壓制有關。
作為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這個必經階段,盲目的認為它是一種天然的對抗,故意的行為,就會居高臨下的判斷:你這樣是不對的,而我是對的,你一定要按我的方式來。
可是孩子他並不能理解,從他的角度來看,他覺得我的行為是很正常的。那麼這就會造成了衝突和矛盾。因為不理解,才有很多的誤會,因為不理解,才有很多的壓制。而面對壓制,本身就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對抗也會更加明顯。
3、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
80後的童年,是沒有電腦手機的,接觸外界的機會有限,更多的是通過父母或者身邊的描述,才構建出對世界的基本認識;可是90-00後,他們因為在手機豐富資訊的推送下,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網絡無處不在,信息也無處不在。孩子們有了獵奇的最好的平臺。比如說第一次抽菸,第一次逃學,第一次戀愛……都有了可以模仿的案例。就因為外界的誘惑太多,孩子求知慾旺盛,總嘗試,才會容易跟父母出現逆反和矛盾。
其實除了這些原因以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有影響。"海格力斯效應"就充分解釋了這一點。作為父母,應該好好學習,並掌握一些方法,這樣才能實現輕鬆管教?
海格力斯效應是一種彈簧式的反抗行為。就是家長希望,孩子去做某件事,可是孩子卻不願意去做。這就像一個彈簧一樣,你拉的越緊,自己就越難受。
所以也可以理解為,按"海格力斯效應"的描述,家長如果越壓制,孩子就會越叛逆。
首先,理解孩子的叛逆。在前面分析孩子叛逆的原因中,我們知道了,叛逆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也就是說他有時候並不是故意來反叛你的,而是生理結構及認知,讓他出現了天然的反抗。
作為家長,你應該理解孩子的這個階段。就像我們大人也有更年期一樣,孩子也會有叛逆期。如果我們能夠有更多的寬容,更多的理解,從正確的角度出發,那麼孩子也自然會感受到大人的尊重,從而逐漸減少叛逆行為。
其次,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有時候衝突除了孩子自身無法控制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親子之間溝通不暢造成的。而溝通不暢是有歷史原因的。
有些家長的教育方式,屬於這種居高臨下強迫式,而親子教育中是追求互動和平等的。只有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讓他們朝著正確的道路發展,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而有一些家長因為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總喜歡用暴力強迫的方式,來解決彼此的問題。而實際上效果並不明顯,甚至還會帶來很多的負面情緒。
最後,家長帶著孩子接觸新事物。叛逆期也是探索期。孩子之所以叛逆,很大程度是因為已經有個體意識,渴望了解外界新事物,想去做更多的探索。如果家長沒有給他提供這樣的通道,孩子就會自己去尋找。
在通常情況下,家長如果控制,孩子得不到滿足,反抗就必然而然。所以與其如此,家長是不是也能夠提供更多接觸新事物的機會?讓我們一起探索,一起發現,在共同成長和摸索的過程中,孩子也會對你表示感激和理解。
總之,當叛逆期到來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味的認為為什麼孩子越來越叛逆?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想,叛逆的孩子,往往更有個性,更有創意,更有想法。家長應該保有更多的包容,引導孩子,儘快度過這個時間,讓叛逆也能成為他們成長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