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青海給了我們一個施展才華和鍛鍊自己的舞臺。」「一年來,我們對這片土地有了深深的眷戀。」
10月13日下午,即將結束在青海一年掛職工作的中組部、團中央第十一批赴青「博士服務團」的10名成員齊聚西寧,暢談他們一年來工作、學習、生活的感悟。「感謝,感謝,再感謝」
用博士們的話說,少了在青海的酸甜苦辣,自己的人生就不能算是豐富和完整的!短暫一年,「博士服務團」成員在新青海建設的偉大進程中留下了難忘的足跡;與掛職單位的幹部群眾結下了無法割捨的事業情結;為自己增添了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歷。
「度過了難忘的一年,我們要感謝青海省委、省政府,要感謝省委組織部、團省委,要感謝掛職單位的領導和職工,還要感謝這片大美之地上的各族幹部群眾。」第十一批赴青「博士服務團」團長梁兵一開篇就說了一堆感謝的話。
「到青海之前,擔心有名無實,真的被『掛』起來,成為一種擺設。但來了之後,卻受到高度重視、充分信任和大膽使用,對我們真正做到了『放心、放手、放權』,使我們在各自的分管領域獨擋一面,確保我們能幹事、幹成事。」朱濤、田立勤兩位博士感慨地說。也正是有了這樣適宜的「生態環境」,朱濤、田立勤不約而同地做出同樣的選擇:留下來,在青海再幹一年。「在工作中,掛職單位努力創造良好的環境,對我們承擔的工作任務,給予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對我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都高度重視;對我們承擔的科研項目,在設備、經費等方面,儘量予以保證。」長於社科研究,平和沉穩的徐珂博士說起這些有點激動。
「期待,期待,再期待」
深入了解省情國情,博士團成員時時感受著青海跳動著的強勁發展脈搏,對青海的認知在逐步加深:「真正走進這片土地,才知道它的人文景觀之美、民族文化之厚、各類資源之豐。」「在這裡,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批有責任心、有使命感的建設者,更感受到這片土地上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梁兵博士深情地說:「在青海生活工作時時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壯美,有一種觸及靈魂的感動,有一種令人振奮的精神,有一種催人奮進的動力!雖然就要離開,可是我們對青海的發展充滿期待。期待明天青海能在自信、開放、創新的步伐中走得更快更好。期待由我們牽線搭橋的各項交流活動能一直延續下去。」
掛職省旅遊局的徐孝彬博士說:「青海現在的旅遊勢頭非常好,但也凸顯出基礎設施的滯後問題,暴露出交通集散中心單一的困窘。期待青海今後在這些方面多做努力,促進旅遊經濟健康快速發展。」「高層次技術人才是青海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短板。期待青海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為人才搭建事業發展平臺,營造局部優勢,用更加開放的心態凝聚人才,著力培育起一支本土優秀人才隊伍。」同為醫生的邵國良、曾曉勇博士對青海人才隊伍建設的緊迫性感觸頗深。
「常來,常來,要常來」
「掛職鍛鍊雖然結束了,但青海永遠是你們的家。」在總結歡送會上,省委組織部領導真誠地說。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行。無論今後走到哪裡,我們都是青海人。一定常會經常到第二故鄉青海來。」梁兵這樣回答。
「一年來,作為『博士服務團』工作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深刻地認識到了『博士服務團』工作的重要意義。作為其中的成員,我們深入基層,了解國情省情,增強服務人民的責任感和本領,在服務新青海建設的實踐中檢驗所學。我會時刻關注青海的發展。」吳建政這樣回答。
「我沒有太多的錢,援助不了幾個困難群眾,但我的智慧和體能卻可以讓我奉獻很久,在青海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會義無反顧地來到這裡。」原巖波這樣回答。
「只有親身實踐,內心深處才能激起滾熱的波瀾;只有深入基層,思想感情才能與人民群眾親密相融。青海,我還要來!」博士們這樣回答。(作者:建華)
來源: 西海都市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