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呢,有個慣性思維,遇到困難,最先想的,很多時候並不是在想解決方法,而是想著抓住點什麼,或者是能不能依靠點什麼。
依靠父母,依靠朋友,依靠另一半,依靠孩子,依靠身邊那些有感情羈絆的人。
緊緊抓住親情、友情、愛情,自認為靠得住、信得過、值得依賴,然而你最終會發現,依賴會變成一種慢性的毒藥,漸漸侵蝕掉一個人的獨立性。
我並非說,感情靠不住,不值得相信,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而你所依賴的人,也並非無所不能。他們有能力的底線,也有自己的生活。
上學的時候,你想要和同學一樣,擁有一雙昂貴的球鞋,你沒有錯,只是別人有的你也想有。人人父母卻只帶著你在批發市場買了一雙盜版鞋,並不是父母不夠愛你,而是父母的經濟能力只能做到這些。
長大以後,你想靠朋友,你沒有錯。想著對朋友平時不錯,然而借點錢朋友卻推三阻四,並不是朋友不夠義氣,而是他們也需要養家餬口,需要顧及家裡人的感受。
老了,想要養兒防老,本來你想著養了兒子一輩子,為兒子操心一輩子,兒子有義務給自己養老,這也並沒有錯。然而你卻沒有得到想像中的待遇,並不是孩子不孝順,而是兒子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壓力與艱辛,有時候很難顧及到你的感受。
老薑今年63歲,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老伴早早離去,老薑一直都沒有再娶,一個人把兒子女兒拉扯到大。
十年前女兒們都相繼出嫁,老薑也終於給兒子張羅了一門婚事,兒子婚後他就跟著兒子兒媳一起過了。
按道理來說,這個辛苦一輩子的老人,應該會有一個不錯的晚年,然而老薑的卻道出了為人不為人知的心酸過往。
「我已經在陽臺的隔板間住了四年了,哎!」
當年給兒子結婚,為了唯一的兒子風風光光地帶兒媳婦,老薑拼盡了全力,還是不夠,又厚著老臉問兩個女婿各要了五萬元錢贍養費,老薑的兩個女婿家庭條件都普通,給了彩禮又要贍養費,對老薑多少都有點不滿。
那時的老薑,想得十分簡單,他想著,女兒嫁人就是潑出去的水,以後給自己養老送終的始終只能靠兒子,所以說話也很不留退路:「贍養費你們給到了,我以後養老都不會找你們!」
錢是拿到了,老薑的兒子也順利迎娶了媳婦。婚後沒多久,兒媳婦便嫌老薑給兒子準備的婚房太偏僻,為了以後孩子上學著想,打算要搬到城裡,換個靠學區的房子,哪怕舊點破點小一點,也無所謂。
兒子回家跟老薑一通磨,說是學區房升值的空間也大,過個十年八年的,以後準能賺,遊說老薑把老房子賣了,一起貼錢換房,並讓老薑不要擔心沒有住的地方,換了房就接老薑一起過來住。
老薑聽了兒子的話,賣了房,兒子如願以償換了一個兩室一廳城裡的老破小,沒過多久便把老薑接過來一起住。
老薑覺得很榮耀,和老朋友們告了別,說自己跟兒子去城裡享福了,剛開始,老薑過得的確還不錯,兒媳婦還算是對老薑客氣,在朋友面前吹牛住在城裡,面子上也還過得去。
可自從孫子出生以後,老薑逐漸感受到,自己的生活開始變了。兒子從前說接他過來養老享福,可兒子兒媳工作都忙,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帶孫子做飯的差事就都落在了老薑的頭上。
再然後,孫子漸漸長大了,兒媳婦又來找老薑商量,說孩子大了需要獨立空間,希望老薑把房間讓出來,給孫子睡。
沒有選擇的老薑便搬了出來,住到了陽臺臨時搭建的隔板間裡。本來兒子告訴老薑,等再過一年半載,手頭攢了錢,就把房子賣了換新的,然而現實比理想殘酷,賣了舊房買不起新房,兒子的計劃最終還是無聲的擱淺了,老薑便在這個隔板房一住就是四年。
擁擠的家裡,老薑覺得自己始終像個外人,兒子兒媳婦回家對著自己總是冷麵,畢竟如今的老薑早已沒有了為家裡做出重大貢獻的餘力,孫子覺得家裡太小,又是童言無忌的話,總是會刺痛老薑的心。
「住兒子家十年,終於明白養兒防老毀了我的晚年」
老薑現身說法,自述了自己的故事,抱怨了很久,然而最終還是只能回去:「孫子要放學了,我得接他回去做飯了。」
老薑離去後,我想了很久,與很多想著養兒防老住在兒子家的老人一樣,老薑的處境太現實了,無奈卻又讓人無可奈何。
關於養兒能不能防老這個話題,一直都是大家熱切關注討論的家庭問題之一。就這個問題,我也回應過不下數十次。
養兒防老,在我看來是個混淆視聽的偽命題。正如我開頭所說的那樣,與其說是養兒防老的話題,不如說是人性的依賴問題。
我們習慣性的依賴身邊的人,想要找個精神依靠,小的時候靠父母,結婚了靠伴侶,老了靠兒子,就是這樣的慣性思維,局限了很多人的思想。
作為孩子,靠父母是因為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古稀老人,是因為沒有行動力,需要靠子女,然而作為一個成年人,身體健康智力健全的情況下,難道靠自己就不行嗎?
文中的老人,靠了兒子十年,十年前他也不過53歲的年紀,果真到了需要依靠兒子才能活嗎?
或許有很多老人和文中的老人想法一樣,自己為兒子傾盡所有,兒子理應報答。甚至是,他們覺得自己無私的付出所有,本就是對兒子不求回報的,只有老了跟兒子住在一起這一個微小的願望而已。
住兒子家,才是老人的幸福,才是真正的有人養老。
可現實果真是如此嗎?文中的老人,用十年得出了一個相反的結論。然而,她已經沒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接下來的日子裡,即便她不想依靠兒子養老,也只能依靠。
把生活的主動權交出,不管是交到誰的手上,也不如拿在自己的手上踏實,畢竟你的人生中,只有你才是生活的主角,主動權淪落到別人手上,你註定只能成為別人的配角。
要麼便心甘情願,別抱怨,要麼便主動掌控自己的生活,子女可以依靠,感情可以依靠,但主動權應永遠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是聰明人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