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顏寧教授就這樣離開清華大學,真是有點不舍……
10年在清華大學的任教生涯,說停就停了,顏寧教授終究還是選擇離開了自己熟悉的清華園。
顏寧教授這一走,走得真是乾脆
顏寧教授跟清華大學也是頗有淵源,高考的時候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就讀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雖然沒有繼續在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但是清華大學確實顏寧教授的第一母校。
從清華大學畢業出來以後,顏寧教授選擇去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她師從施一公,在普林斯大學完成了博士階段的學習以後,顏寧教授又留在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行了3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在2007年的時候,顏寧教授回到了清華大學,30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顏寧教授已經陪伴清華大學走過10個年頭了,在此期間,她帶領清華大學的科研團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科研成果。
令人感到些許遺憾的是10年之後,顏寧教授卻決定離開清華大學,在2017年的時候,接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擔任該校終身講席教授,就這樣,顏寧揮手告別清華大學全職教授,迎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敢於踏出自己的舒服圈,才能擁抱更加精彩的人生
顏寧教授其實如果選擇繼續留在清華大學任教,憑藉著在國內科研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顏寧教授也能夠發展得很好。
但一個人往往在越舒服、越安逸的環境下,更應該要學會發奮圖強,這樣才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顏寧教授沒有繼續留在清華大學,就是踏出了自己的舒服圈,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更多的可能性,也是因為敢於踏出自己的舒服圈,人生才可能更加精彩。
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終身講席教授,不僅能夠給顏寧教授帶來更好的待遇,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能夠帶給她不一樣的體驗。
一個人在相同的環境中待久了,可能會感覺到很壓抑,想要從中跳出來,顏寧教授也亦是如此。
一些思考
對於我們個人的發展而言,其實也要去擁抱未來的變化,迎接未來未知的挑戰,要敢於跳出自己的舒服圈,這樣才能夠收穫到更多。
而如果只是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服圈當中,那麼自己可能會因此止步不前,也不能夠變得更加一個優秀。
跳出自己的舒服圈,實際上就是讓自己有更多的壓力,讓壓力化為動力,才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我們也應該擁有像顏寧教授一樣踏出舒服圈的勇氣,這樣才能不負於自己的青春韶華。
對此,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發表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