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教育廳公布了2020年江蘇特聘教授入選名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科學學院趙小寧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卜雲飛教授、化學與材料學院張譞教授、大氣科學學院李娟教授和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院尹君教授成功入選,其中趙小寧教授獲得特別資助。
趙小寧,2001年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環學院環境保護專業,2006年碩士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環學院環境科學專業,2011年博士畢業於德國霍因海姆大學土壤與土地利用學院土壤學專業,德國霍因海姆大學博士後,現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陸地地表水碳過程與模擬、陸地生態系統碳氮循環、溫室氣體減排與同位素應用技術等研究,現主持海外引才計劃青年學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已發表SCI學術論文13篇。

卜雲飛,2008年、2011年分別本科、碩士畢業於常州大學,2015年博士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期間於2013至2015年在美國喬治亞理工聯合培養,任科研助理。2016至2018年任韓國蔚山國家科學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2018年9月被聘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青年教授。卜雲飛教授致力於新能源材料開發、大氣汙染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已經發表SCI論文70餘篇,其中一作/通訊SCI論文共22篇(其中IF大於10的8篇)包含:Nature Communication, ACS Nano, Advance Energy Materials, ACS catalysis, Small, Apply Catalyst B Environmental,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Journal of Power Sourc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青年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博士後面上基金等。同時擔任上述國際權威期刊審稿人,在能量轉化與儲存領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張譞,2008年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應用化學學士學位,2014年獲大連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博士學位,日本東北大學高等材料研究院博士後、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現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是以有機功能材料設計製備、藥物修飾改性為導向的合成方法研究。近年來,參與國家級項目4項;先後以第一作者和主要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 Com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Catalysis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15篇,其中一區論文10篇,二區論文3篇,三區論文2篇。相關研究成果已應用於製備部分有潛力的光電材料、抗癌藥衍生物,正在測試其性質,有望實現新材料、新藥的創製。

李娟,2007年本科畢業於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專業,2012年獲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象學專業博士學位, 美國夏威夷大學博士後,現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季風動力學,氣候可預報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尹君,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獲得美國杜克大學水文及流體動力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工作。尹君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limate Dynamics,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頂級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參入編寫生態水文學著作《Dryland Ecohydrology》及水科學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Water》,曾獲張光鬥科技教育基金獎、水論壇十佳優秀論文獎。受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邀請,目前正在主編英文教材《Ecohydrology》。

「江蘇特聘教授」是江蘇省根據第十三次黨代會「兩聚一高」相關要求,在全省普通本科院校實施的、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專項設立的人才計劃,旨在面向海內外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推動若干學科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本次共有來自江蘇26所高校的80名教授入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入選5人,入選人數位列全省高校第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學校始建於1960年,應新中國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建設需求而生,隸屬中央(軍委)氣象局,前身為南京大學氣象學院,1963年獨立建校為南京氣象學院,1978年列入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以來,先後實現了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現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