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拜訪的這位思想家曾經與孔子齊名,他所創立的學派曾經跟儒家一樣是當時的「顯學」,但此後兩千多年卻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少有人提及,他的思想可謂是「絕學」。直到近現代以來,西方自然科學的引入,中國人才想起兩千多年前曾有一位大師在自然科學上已經做出來了當時世界最高的成就。如果兩千多年來,他的思想和自然科學的成就沒有成為「絕學」,而是由人們代代相傳並發展,那麼,到了近代,中國也不至於在自然科學方面遠遠落後於西方,甚至,也許我們會超過西方。
這個學派就是墨家!
陳獨秀曾經說過:假若墨學不絕,漢以來的歷史絕不會如此。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為什麼說墨子的學說是「絕學」呢?
現在所在的山東滕州,在春秋戰國時期也屬魯國,與孔子、孟子的故裡也相距不遠,孔孟都有歷代所建的孔廟、孟廟等建築來紀念,不遠處的蘭陵也有荀子的墓與碑可供人憑弔,而墨子的故裡卻什麼也沒有,我們眼前的這座「墨子紀念館」是現代所建。也就是說,兩千多年來,曾經與儒家學說同為「顯學」的墨家學說基本上沒有人繼承和發揚,真正作為「絕學」湮沒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直到近現代以來,人們才發現墨家學說的光輝成就與超前學術,讓當今的人們深切地緬懷墨家學說曾經的風採。
現在,我們就走進「墨子紀念館」,了解這曾經的中華文化的「絕學」。
新修的紀念館非常有氣勢,整個建築皆平脊挑角,方吻扣簷,寶頂高聳,碧瓦粉牆,黑色大理石臺基,莊重古樸,門闊窗高,嵌以藍寶石玻璃,恢宏壯觀,建築設計新穎,風格獨特,既有傳統民族特色,又有鮮明時代氣息,是集學術研討、圖書資料收藏、科技教育、參觀遊覽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的園林式建築群體。
步入紀念館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墨子雕像。他身穿粗布衣裳,左肩挎一布包,右手撐著一根樹枝做的手杖,腳穿草鞋,右腿膝蓋微曲,呈超前邁步之勢;面目黧黑,嘴唇緊閉,鬍鬚飄動,雙眼堅毅地望著前方,風塵僕僕。
看著這塑像,我們不禁要問:他這是要去哪裡呀?
在初中教書時,曾教過一篇課文《公輸》,文章介紹墨子為了阻止楚國攻宋:
《呂氏春秋》描寫得更具體形象:
《戰國策》裡則說:
有人就會說了:墨子這是要去楚國啊!
其實,與其說墨子是去楚國,還不如說墨子是趕往需要他救助的任何地方。
大家再看這尊塑像,覺得與我們在孔廟所見到的孔子塑像、孟廟所見到的孟子塑像有什麼不同嗎?
(墨子、孔子、孟子塑像)
很大的一個區別是他們的穿著打扮。孔子孟子都是高冠博帶,是當時上層人物的打扮,而這墨子則完全是一副下層勞動人民的裝束。
這尊塑像很形象地反映了墨家的社會基礎與儒家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在討論諸子百家的產生時,說到「士」階層的崛起。這些「士」的構成很複雜。儒家和墨家的主要構成都是「士」,但儒家的「士」主要是儒生,是讀書人,那些人主要來自上層和中層階級;而墨家的「士」則更多來自下層階層,特別是那些「俠士」。
說到「俠士」,大家可能會很感興趣。
在西周時,帝王公侯都有自己的軍隊,軍隊成員大多是世襲的武士。春秋戰國,秩序大亂,這些武士也喪失了權力和爵位,散落全國。他們只求有人僱傭,得以維持生計,這些人稱為「俠」或「遊俠」。《史記》裡稱他們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
這是他們的武士道德。墨子的追隨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這樣的遊俠,古籍記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湯蹈刃,死不旋踵。這也使得墨學思想中,有很大部分便是這種武士道德的延伸。
說到這裡,有人會想起我們中學所學過的很多課文,比如《孟嘗君傳》中的那些「雞鳴狗盜之徒」,《信陵君竊符救趙》中的侯生與朱亥,《毛遂自薦》的毛遂等。墨家的這些遊俠與孟嘗君、信陵君、長安君手下的那些「士」有什麼不同呢?
墨子及其追隨者與當時的其他遊俠不同,其他遊俠只算得上是僱傭兵,誰僱傭,便為誰賣命;墨子及其追隨者則是有一個比較嚴密的組織,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墨家的思想原則,有著崇高的信仰,內部紀律嚴明,其首領號稱「鉅子」,墨子就是第一位鉅子。
我們在讀《論語》《孟子》時,孔子、孟子的說話叫做「子曰」或「孟子曰」,但是讀《墨子》的文章,如《公輸》,你會發現,墨子的稱呼叫「子墨子」,第一個「子」就是「鉅子」的意思,第二個「子」才與其他諸子百家的稱呼一樣,是先生的意思。
墨子是「鉅子」,他的追隨者都要服從墨家的思想原則,比如生活簡樸,以吃苦為高尚,如同「苦行僧」一般。我們從這尊塑像的裝束就可見一斑,「以自苦為極」,穿著草鞋,徒步千裡,奔波於列國之間,自己受多大苦都不要緊,只要對天下人民有好處,他們都願意幹。又比如他們很多人雖然是遊俠,但反對任何侵略戰爭,只為防禦性戰爭效勞。如果誰違背了這些原則,輕則開除,重則處死。
(《墨攻》劇照)
可以說,通常的「俠」只是墨守武士的職業道德;墨子和他的追隨者則對武士的職業道德進行了理性化的解釋,由此創立了一個新的哲學流派。
墨子背後的四幅豎軸,是孫中山、毛澤東等人對墨子的評價。我們走近細看。孫中山的評價是:
古時最講愛字的莫過於墨子。墨子所講的「兼愛」,與耶穌所講的博愛是一樣的。
孫中山曾稱讚墨子為「世界第一平等博愛主義大家」,並把他與黃帝、華盛頓、盧梭並列為四大偉人。
毛澤東的評價是:
墨子是一個勞動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聖人。
墨子與孔子其實還是有淵源的。墨子早年學習的就是儒家的思想,從滕州離曲阜不遠就可想像出當年這些地方受孔子儒家思想影響很深。但墨子從一個勞動者的角度出發,逐漸對儒家所倡導的繁瑣禮樂感到厭煩,懷疑起禮樂制度的合理性,最終獨樹一幟,走向了與儒家思想截然不同的道路,創立了墨家學派。
在當時,墨子的名聲和他的思想與孔子幾乎不相上下。比較兩人之間南轅北轍的不同主張十分有趣。孔子對周代早期的傳統典制、禮儀、音樂、文學都抱同情理解的態度,並從倫理上予以解釋,論證它們的意義。墨子則恰恰相反,質疑它們的合理性和實用性,並力求使之簡化,而且照他看來更為適用。簡言之,孔子對古代文明的態度是加以理性化、合理化,墨子則對古代文明持批判態度;孔子是一位文雅有修養的君子,墨子則是一位充滿戰鬥精神的布道家。他的說教的宗旨是反對傳統的典章制度及其實踐,反對孔子和儒家的各種理論。
墨子與孔子提出的觀點不一樣,但他們的出發點都源於對春秋以來戰亂社會的思考,提出了各自所認為正確的解決社會問題的思想和方案,並且努力去實踐它們。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們都是聖人。當然,毛澤東從勞動人民的角度出發,認為他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
孫中山、毛澤東這些偉人都把墨子當作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而且他的思想具有世界性。
穿過序廳,進入紀念館的綜合廳,展現在我們面前是一個漂亮的模型。這漂亮的模型是「墨子文化城」的立體沙盤模型。從這裡可以看到,「墨子文化城」被一道黑灰色的城牆所圍繞,成正方形,城內有大片大片的仿古建築,並且還有河流、山丘和森林等模型。這要建成真的了,絕對的恢宏壯觀!
四周的彩色展板都是介紹墨子思想的。但墨子思想的核心是這四個字:「兼愛!」「非攻!」
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的「兼愛」是從對儒家的「仁」的反思而來的。墨子對孔子的「仁者,愛人」之說並沒有提出異議,他只是對儒家所提出的「親親有術,尊賢有等」有異議。儒家主張愛是有差別和等級的,應該從愛自己的親人和長輩推廣到愛他人。但墨子主張天下所有的人都應當不分高低貴賤,彼此相愛,如君臣、父子、兄弟都是如此。
他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辱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以及愛有分別所導致的。天下的一切禍害都起於人們之間的親疏遠近之分,彼此利益之別。
因此,他提出拯救的辦法是以「兼」易「別」,「為吾友之身若其身,為吾友之親若其親」,「為人之家若其家」,「為人之國若其國」,也就是要將別的國家、家庭和別人的身體看得就像自己的國家、家庭和身體一樣。這與儒家思想的「仁愛」相比較,「兼愛」多了平等之意,更加無私;實現的路徑也有所不同。這接近於西方的博愛思想。
什麼是「非攻」呢?
「非攻」是「愛人如己」的兼愛思想的自然延伸。墨子認為,他所處的春秋戰國時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戰爭,戰爭就要攻打別人,就是要消滅別人的肉體存在。而按「兼愛」的思想,如果你把別人的身體看做自己的身體的一部分,你就不會去打仗,就是「非攻」。當然,墨子主張的「非攻」並非毫無原則,而是特指反對當時的「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作則欺愚也,貴則驕貧也」的掠奪性戰爭。墨子以是否「兼愛」為準繩,把戰爭嚴格區分為「誅」「攻」,「誅」指誅無道,「攻」指攻無罪,即正義與非正義兩類。「兼愛天下之百姓」的戰爭,如禹攻三苗、商湯伐桀、武王伐紂,是正義戰爭。反之,大攻小,強凌弱,眾暴寡,「兼惡天下之百姓」的戰爭,是非正義的。他到處奔波,就是去制止各種各樣的以各種理由發起的戰爭,比如我們初中學過的《公輸》一課就是墨子跋涉千裡阻止楚國攻打宋國的例子。
為了說服大家接受「兼愛」「非攻」的思想,墨子反覆向人們宣傳,如果大家都兼相愛,那麼大家就都會有利,所謂「兼相愛,交相利」,世界的利益就包括了其中每一個人的利益,為世界謀利益就是為自己謀利益。而如果大家相互憎惡,社會就會動亂,互相之間就會攻伐,最後兩敗俱傷。因此,愛人就成了一種投資,一種為自己的社會保險,自己可以從中得益。也就是說,墨子是以功利主義的論辯來證明「兼愛」的原則是完全正確的,這與孔子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只講「仁義」不講「功利」的思想是不同的。
走出綜合廳,眼前又是一番別有洞天的景象。這裡是一個大院落,對著門的是墨子的半身石雕像,左邊是軍事廳,右邊是科技廳,對面則是聖跡堂,彼此之間有廊道相連。
墨家是和平主義者,呼籲停止一切給人民帶來痛苦的戰爭;同時,墨家又是現實主義者,他們認識到,只呼籲停止戰爭還不夠,還應該主動地去制止戰爭,而制止戰爭是要有實力和手段的。因此,墨家研究戰爭,特別是防禦戰爭的種種辦法和武器,「惟非攻,是以講求備御之法」。因此,墨家有很多軍事上的發明。墨子諳熟當時各種兵器、機械和工程建築,是機械製造方面的技術專家。他製作完備的防守工程和科學的防禦武器,成為古代軍事寶庫中的瑰寶,被列為古代最早的防守方面的兵書。後人曾高度評價墨子是「偉大的軍事家」。」
因此,我們現在就先去參觀軍事廳吧!
「軍事廳」擺滿了琳琅滿目的軍事器械,還在大廳一側修築了一座宋城,防備甚嚴,處處機關。
大廳裡擺滿了各種軍事器械。有在攻城時用來撞開城門的「撞車」。採用這種方法能夠使力達到最大,而撞開最堅固的城門。
有個巨大的箱子是幹什麼的呢?仔細看,這箱子上面插著許多箭,這叫連弩之車,一次可以射出幾十枝箭,據說用它射箭可以射出六十多米呢!特別奇妙的是,這些箭上還連著一些繩子,射出後,這些箭還可以「回收」。
這比《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連弩箭」還要先進,「連弩箭」最多一次射十枝箭,而且不能回收。
說到諸葛亮與箭的故事,我想大家立馬會想到四個字:「草船借箭。」
這裡有一種器械就是專門收集敵人射的箭的,大家來看宋城城牆上搭著的這塊草蓆。這個東西叫做渠答,就是專門收集敵人所射之箭的。
這東西簡單但又確實用心精細,說不定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連弩箭都是因為受了《墨子》一書的影響呢。
這座城叫「宋城」,是當年墨家弟子們幫助宋國守衛的城池。大家會奇怪,這座宋城的吊橋怎麼不吊起來,難道讓敵人直接衝殺進去嗎?
但其實這裡巧設機關和埋伏。這吊橋又稱之為「斷橋」,當敵人想衝過吊橋時,橋就會自動斷裂,敵人就會紛紛落入護城河裡,而護城河裡有許多削尖的竹子。
看了這麼多軍事器械,你是否相信《公輸》那篇課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了: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般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yǔ)有餘。
(課文《公輸》場景)
在《墨子》一書中,有《備城門》等篇章,墨子通過弟子禽滑釐的詢問,對十二種攻城方法一一對以有效防禦。如對當時頗為先進的高臨法、水攻法、穴攻法等攻城方法,墨子都對以別具匠心的應對措施,並詳細解說守城器械的製作方法、使用技巧等。
墨子不僅有防禦的器械,他還有一整套以城池防守為核心的防禦理論體系。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兵法是《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以進攻為主,而專門論述守城戰術的,最著名的典籍就是《墨子》一書,《墨子》十五卷,其中第十四、十五卷全篇介紹了守城的裝備、戰術、要點,共二十篇,現存十一篇,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冷兵器時代的攻城術和守城術。
墨子防禦理論在中國兵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後世有關防禦原則和戰術的記述,多祖述《墨子》,以至於一切牢固的防禦也被籠統稱為「墨守」。春秋末越國的範蠡從戰略的高度提出了樸素的積極防禦理論,墨子則更多從作戰角度探討防禦,形成了較完備的防禦作戰理論體系,而這一體系恰好與孫子以進攻為主的作戰理論形成互補,對傳統兵學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因此我們說墨子是「偉大的軍事家」是並不過譽的讚美之詞。
當然,墨子還有一個世界性的頭銜。叫做「科聖」,科學中的聖人,就是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評價呢?讓我們去科技廳尋找這個答案吧!
走出軍事廳,穿過有著墨子半身像的院落,來到科技廳前。科技廳牆上刻滿了墨子所著的《墨子》一書的內容,像一本打開的巨大的書,也象徵著科技廳是一座巨大的科學的寶庫。
科技廳像軍事廳一樣展覽著許多奇思妙想的器械,四周的牆壁上是墨子科學成就的圖文介紹,房頂上還有許多一閃一閃的代表天象的小「星星」,為大廳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大廳醒目的地方擺著一個軍事器械,大家來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這是一架拋石機。
我們以前在古裝的戰爭片中應該能夠看到這個東西。它後面的這個木製的籃子裡裝著石頭,然後一拉這個前面連著長臂的繩子,石頭就「嗖」地飛出去了,打得敵人頭破血流、哭爹喊娘的。這相當於現代的火炮。
牆上懸掛著的各塊展板的介紹,是墨子的科學成就,有「墨子關於運算法則的論述」「墨子的浮力原理」「墨子的「物質不滅定律」「墨子的元素論」「墨子關於物理量的論述」,這是「小孔成像室」,是驗證墨子關於小孔成像的原理的。
墨子稱為「唯物祖師,科聖墨翟」不是浪得虛名的,這裡有一塊展板的介紹我們來讀一讀:
一個人一生無論在科學技術、自然哲學、邏輯學等某個領域有創造性的發現、發明,就可以被世人認定為科學家。而墨子在力學、數學、幾何學、光學、聲音傳播學的領域都有極其輝煌的成就,尤其是小孔成像的發明和應用,奠定了攝影光學的基礎,被尊稱為「攝影光學之父」。如果把他放到古代世界科技史和哲學史中進行研究,顯然傑出於古希臘著名學者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即便與被譽為科學之父的亞里斯多德相比,墨子在各方面的成就也毫不遜色,稱之為世界級的科學巨擘也毫不誇張。當代著名墨學專家楊向奎先生認為:「一部《墨子》無論在自然科學哪個方面,都超過整個希臘,至少等於整個希臘。」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高度評價為:「唯物祖師,科聖墨翟」。《墨子》作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傑作,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走出科技廳,又重新來到院落中,我們在墨子的半身像前歇息一會兒,想一想為什麼墨子會有這樣傑出的科學成就。
為什麼墨子會有這樣與眾不同的科學成就呢?這與墨子科學的認識論是分不開的。
墨子認為,人的知識來源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聞知、說知和親知。聞知就是聽說來的知識,包括老師傳授的知識。墨子又把聞知分為「傳聞」和「親聞」兩種,但不管是傳聞還是親聞,都不應當簡單地接受,而必須消化並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
墨子把知識來源的三個方面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在認識論中獨樹一幟。通過這種認識論,墨子不斷把實踐的感性知識,進行分析加工,概括抽象,從而逐步上升成理論。而且,墨子的獨特的認識論不僅表現為獲取知識的獨特方法,而且還表現在他對即使這樣獲得的知識也並不輕易相信,還要在實踐中對這些知識進行檢驗,才能確定其正確與否。這就是墨子有名的「三表法」。
所謂「三表法」,《墨子》原文是這樣的: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
就是說,你獲得了某種知識,但還要進行驗證。如何驗證呢?就用「三表法」進行驗證。第一表就是「有本之者」,要「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即必須要看他是否符合古代歷史發展規律的間接經驗,即要與前人的經驗進行比較,參照古代聖王的經驗和事例。
但光憑前人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必須結合社會現實。所以第二表就是「有原之者」,要「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就是還要深入考察廣大人民百姓感官親自觸及的直接經驗。
這點很不簡單,要知道,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大多看不起勞動人民,更不用說他們所獲得的知識還要用老百姓的直接經驗來檢驗了。
不僅如此,墨子認為,判斷衡量認識客觀事物的真偽是非,單憑歷史古人的間接經驗和現實今人的直接經驗都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用之者」,必須在社會實踐中檢驗這些思想與言論的正確與否。
這是墨子認識論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墨子堅持從國家、人民百姓的根本利益出發,判定所學知識的有用與否,標準是非。這是一種樸素的真理觀,無疑是墨家思想認識論中最精華的部分,也是墨子思想的傑出之處。
墨子的這一整套認識事物的方法與其他諸子,特別是與儒家不同,儒家主張「反觀自身」去認識萬物,這容易導致虛幻,走向玄學,因此儒家後來的理學、心學等盛行,無不與其認識論相關。而墨子這種真正的科學認識方法卻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湮滅了。
真是可惜啊!
我們抬頭望著墨子,似乎要從墨子深邃的眼神中看透那穿越時空的思想。
我們現在去參觀「聖跡堂」,聖跡堂以壁畫為主,高2.5米、長85米的巨幅壁畫繞大廳一周,由62幅相互關聯的壁畫組成,每幅畫面都是墨子傳奇動人的一個個小故事,全面而細緻地描述了墨子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從目夷後裔開始,有求學、周遊列國的經歷,並概括了墨子「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天志、明鬼」的思想主張,這些主張貫穿了墨子的一生。
我們來看這幅畫。這幅畫名為「精思善辯」,畫著衣著簡單、須髯皆白的墨子正與弟子們席地而坐討論學問。
墨子和弟子們正在討論什麼呢?從畫的名稱來看,應該是正在討論辯學。
什麼是辯學呢?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縱橫捭闔,都想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和學說,因此非常重視論辯之術的培養,辯學幾乎成為風行朝野的一門大學問。墨子不僅善辯,而且他還用他深厚的科學素養,與弟子們一起,對論辯之術本身進行了科學的研究,揭示了論辯的目的、論辯的方法以及論辯所要遵守的倫理準則等等。
首先,墨子認為,辯學的目的是搞清楚是非的界限、國家治亂的規律、同異的所在、名實的道理、利害的分別和疑難的問題,歸結起來就是要反映世界的本來面目。
其次,墨家對於「辯」是持審慎態度,他們研究各種論辯之術,總結了假言、直言、選言、演繹、歸納等多種推理方法,但墨子要求墨門中人必須慎用,主張辯證地對待各種論辯之術,更不能絕對化而走入極端。
墨家這種「別同異,明是非」的辯學形成了一個有條不紊、系統分明的體系,在古代世界中別樹一幟,與古代希臘的邏輯學、古代印度的因明學並立,成為人類三大邏輯學中最早的一個。
繞著巨幅壁畫,我緩步觀看著。壁畫栩栩如生,給人以親臨其境之感,讓人仿佛走進了墨子的世界,與之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思考、一起主張、一起奔波、一起……
精彩回顧:
1.鄒城孟廟:仁者無敵
2.曲阜孔廟2: 中國古代主導思想的發源地
3.曲阜孔廟1: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發源地
4.周的「變易」:周公廟——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5.曲阜孔廟1: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發源地
關注「周穎遊學記」公眾號,有山有水有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足跡探尋,有橫跨歐亞大陸縱渡萬裏海疆的絲綢之路的驚險探奇,有情緒的體驗,有文化的感悟,有思想的碰撞,也有心靈的交流。在這裡,我們成為朋友,一起背著旅行包,一起千山萬水走過,一起用我們的足跡、汗水與心靈,撰寫屬於我們的——遊學記!
長按識別關注,一起遊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