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聽說了一件非常「驚奇」的事情。
鄰居家炸完油條後,準備等油溫降下來後,再存起來,結果一個沒注意,被她家6歲的孫子,倒了一碗水進去。
驚只驚,萬幸油已經冷卻下來,如果是往熱油中倒水,後果不堪設想。
奇只奇,這麼大的娃娃,還沒有這種「基本常識」,說明家庭教育還是不到位。
我在餐飲行業做了十餘年,經常接觸熱油、灶火,也許是不經事故,對於這種情況也只是聽說,從來沒見過。
但說一千道一萬,事情已然發生了,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但同時,鄰居也表示可惜:這好好地一鍋油,因為一碗水,說倒就倒了。
這種局面也是非常尷尬:油與水混在一起,棄之可惜,留之無用。
更何況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太低,所以遭遇此類事情後,大部分朋友都會手足無措。
今天的重點,不是給大家普及「育兒知識」,而是與大家分享一下,萬一遇到此類情況,如何將「油與水」分開或者利用,以避免浪費。
①冷凍法
無論是植物油,還是葷油,與水混到一起,都是可以放進冰箱冷凍的。
不同的油,有著不一樣的凝固點,比如花生油就是在3°以下凝固,等成型後,直接挖出來即可。
如果是大豆油之類,凝固點較低的(一般在-10°以下),則就更簡單了。
因為水的冰點是0°,在油還未完全凝固時,就已經變成冰塊了,所以更加容易分離。
②分層法
油與水的質量不同,我們可以分為3層:1層為油、2層為油水混合物、3層為水。
取一漏鬥狀容器,最好是出水口帶活塞的,待油水靜置分層後,打開活塞,將最下面的水放出去。
將第1層的油倒出來留下,而第2層的「油水混合物」純度不高,撇棄即可。
③煉油法
對於「煉豬油」,年齡大一些的朋友肯定不陌生:將豬網油、雞冠油等油膘,放在鍋中加熱,添上水和豆油,直到煉出豬油來。
同理,將豬油膘切丁,蓋上鍋蓋,用小火慢熬,豬油熬成渣,水分也蒸發得差不多了,扔一些「花椒、八角、蔥段」炸一遍,用笊籬撈出來即可。
此法對於油溫的掌控至關重要,所以不建議新手使用,因為油溫太高,會出現炸鍋的情況。
④烙餅法
在華北、西北、中原地區,對「烙餅」肯定不陌生。
既然是油水混合了,索性「順勢而行」,在烙餅時,將油刷在餅上、或者電餅鐺上。
因為油量並不多,就算濺油也無可厚非,因為只需要將鍋蓋蓋住,水分自然蒸發,烙出來的餅還會更加軟嫩。
——輕肥說——
以上4種方法,算是生活小常識,也可以說它是廚房小技巧。
無論如何,它們挽救「油水混合」的效果,還是非常大的。
也臨近開學了,也希望各位能夠看護好孩子,不要像我隔壁的娃娃一樣,差點釀成大錯,不然到時後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