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復工復產進入「快車道」。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下,以5G基站、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基建」站上風口,正成為新經濟重要增長點。在「新基建」風口下,合肥經開區緊抓經濟新動能培育,聚焦新產業、新業態,下好新基建項目「先手棋」,對衝疫情期間經濟下行壓力,全力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高地。
搶先布局5G網絡
「合肥經開區正在搶先布局,構建一張新網絡。」合肥經開區經貿局局長胡文亮表示。
這張新網絡就是5G。據悉,隨著全省首個5G基站落戶合肥經開區,全區現已建成566個5G基站,實現新橋機場、啟迪科技園、江汽等應用區域網絡覆蓋;合力、聯寶、海爾、美的、合鍛等重點企業也已完成5G網絡搭建。
「5G+AR」遠程維護機器設備,雲平臺實時監控動力電池運行狀態,車聯網平臺構建汽車智能體……走進清華啟迪科技城5G示範園區,各種5G與產業應用、園區運營深度結合的案例令人大開眼界。
5G將帶來更快的帶寬、更多的設備接入、更低的傳輸延時。相比於4G,5G用戶體驗速率可達100Mbps至1Gbps,峰值帶寬可以達10Gbps;連接數密度可達100萬個/平方公裡,有效支持海量的物聯網設備接入;流量密度可達10Mbps/平方米,支持未來千倍以上移動業務流量增長;傳輸時延可達毫秒量級。
「自2018年12月安徽省首個5G基站落成以來,我們積極構建以智能網聯汽車、工業網際網路、機器人、智能製造等為核心的5G生態,打造一個全面融合的智慧之城。」安徽啟迪副總經理劉潤成介紹,在入駐的100多家新基建領域企業中,5G企業佔據了近半數。
為打造5G示範園區,培育數字經濟新生態,合肥經開區還將與華為、安徽啟迪共建全國首個5G應用聯合創新中心和工業網際網路、智能網聯汽車平臺(「一中心兩平臺」)。按照規劃,5G數字示範園區項目完成後,可覆蓋園區內95%的服務數據化,完成園區內無人駕駛擺渡車以及相關配套設施、三大運營商100%5G信號覆蓋、建成5G數字示範園區數據中心,100%園區運營數據可視化。
下好新基建投資先手棋
除了構建「新網絡」,合肥經開區還將布局「新設施」,打造「新平臺」。
其中,「新設施」包括建設自主安全可控數據中心;打造全國工業安全雲和消防雲總部;推進哈工大參與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創建。而「新平臺」則包括德國思愛普工業網際網路創新賦能平臺;引入東華軟體長三角總部基地;聯合騰訊打造智慧城市、金融大數據平臺;引入今日頭條安徽總部,布局移動網際網路應用。
目前,合肥經開區正在推進20個、總投資90億元的新基建項目,今年一季度,以「新基建」為重點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居全市之首。
作為安徽工業第一區,合肥經開區面臨產業轉型升級壓力,經開區緊抓合肥融入長三角機遇,以戰新產業、新基建為目標,結合安徽、合肥的地域科教技術資源優勢,加強與中國科大、清華大學、哈工大等高校院所合作。5月8日上午,全省第五批貫徹「六穩」暨合肥經開區重大項目——空港國際小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在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舉行。此次集中開工產業類項目63個,總投資838億元,其中新基建項目46個,總投資760.6億元。
為產業發展注入「數字動力」
新基建的快速發展也為合肥經開區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今年1~4月,合肥經開區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增長21.9%。5月份,合肥經開區又新開工集成電路項目20個、總投資456億元,涵蓋集成電路全領域。
與此同時,一系列布局正在為合肥經開區產業注入「數字動力」。
在家電產業,合肥經開區正推進傳統家電向智慧家居轉型,合肥海爾以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賦能5大互聯工廠,實現行業引領技術236項。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推進新能源汽車向智能網聯轉型,蔚來汽車ES8實現L2級自動駕駛;江淮汽車2021年將實現L3級自動駕駛技術產業化;江淮大眾首款量產車型思皓E20X已搭載智能網聯繫統。推進智能終端數位化轉型,聯寶科技投資6億元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備關鍵裝備數控化率達到100%。
合肥經開區正以創新驅動引領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高地。隨著與沛頓科技、蔚來汽車等重點企業深入合作,合肥經開區在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完善。
培育數字經濟新生態
4月29日,合肥經開區與上市公司東華軟體股份公司籤署東華軟體長三角城市群中心總部基地協議。
據悉,東華軟體建設長三角城市群中心總部基地項目將與合肥經開區的科技創新優勢和產業基礎無縫對接,助力合肥電子信息、人工智慧及軟體行業的發展,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的增長極。
為了整體提升中小企業的數位化水平,合肥經開區正在籌劃發布「工業雲券」。首期計劃發放5000萬元,同時將建立工業網際網路賦能平臺。
「今年以來,我區全面加快『新基建』的發展,目的就是為了孕育更廣的發展空間,釋放更多的增長潛力。」合肥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區經濟「穩」的基礎加固,「進」的趨勢顯現。1~5月份,合肥經開區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持續收窄,部分指標由負轉正。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較一季度收窄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7%,首次由負轉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8%,位列全市第二。實現進出口總額55.5億美元,同比增長31.3%,高於全市、全國14.1、39.3個百分點。(李長龍 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