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4月8日電 (記者王民)河北滄縣張官屯鄉小朱莊村地下水變紅已經超過10年,村民懷疑與化工廠汙染有關,多年來,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無果,村民無奈只好買純淨水喝。面對媒體採訪,滄縣環保局局長鄧連軍竟然用「水煮紅小豆」類比解釋「紅色井水」,引來「炮轟」,隨後被免職。那麼,「紅色井水」背後究竟誰是黑手?
紅水,禍水?
小朱莊村民反映,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村東淺井水的井水開始變紅。後來,在村西打了一眼400米的深井,不再喝村東淺井水。村民朱永博說:「現在,深井水也有點問題,放置一段時間有紅色沉澱物出現。」
由於擔心井水有問題,很多村民只用井水洗澡、洗衣服,飲水、做飯買桶裝純淨水。小朱莊共有4家小超市,每家超市都銷售桶裝純淨水。小朱莊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並不是常年購買純淨水,有的到鄰村灌水,每桶1元。村民嶽明菲說:「平均三四天喝1桶,冬天買得少,夏天買得多,做飯捨不得用,大部分給小孩喝。沒辦法,為了孩子成長嘛。」
今年1月,小朱莊村一周姓養殖戶養殖的肉雞先後死亡700隻,養殖戶認為是雞喝了淺層紅色地下水所致。村民還反映,自1996年以來,800人的小朱莊已經有24人死於癌症,現在還有6名癌症患者。嶽明菲的老伴幾年前因肝癌去世,時年56歲。朱永博的爺爺也是幾年前因肝癌去世,時年73歲。
關於肉雞批量死亡,滄縣縣政府表示,據畜牧專家的調查,周姓養殖戶養雞11000隻,而養殖雞的死亡率在2%至6%之間,肉雞死亡率接近正常值的上限,目前專家正在進一步調查。關於癌症高發,滄縣縣政府沒有給出明確說法。
面對小朱莊村村民質疑建新化工廠汙染,滄縣環保局出示了這家企業的「河北省排放汙染物許可證」,企業負責人也聲稱「環保部門每年檢查都合格」。據了解,2000年,建新化工廠通過了「一控雙達標」驗收,環保手續齊全。
「紅色井水」汙染物嚴重超標
針對小朱莊村的紅色井水問題,時任滄縣環保局局長的鄧連軍不久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竟然說:「紅色的水不等於不達標的水。有的紅色的水,是因為物質是紅色的,比如說放上一把紅小豆,那裡邊也可能出紅色,煮出來的飯也可能是紅色的。」
鄧連軍用類比法解釋「紅色的水」遭到「炮轟」,被批「瞪眼說瞎話」,違背了基本常識。紅井水之「紅」與紅豆水之「紅」,此「紅」非彼「紅」,區別在於紅豆水「紅」得明明白白,紅井水「紅」得不明不白。為了印證質疑,小朱莊一位村民曾經拿著水樣託人到有關部門檢測,檢測結果被口頭告知含有硝基苯、苯胺類物質,沒有出具書面報告。多年來,小朱莊村村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過紅色井水問題,得到的答案都是「水質達標」。朱永博告訴記者,為了村裡的汙染問題,他親自到鄉、縣、市、省信訪部門逐級上訪,不僅耗時長,還沒有說法,「再不去上訪了,沒意思,感謝媒體曝光。」
媒體曝光後,村民更加期待有關部門對紅色井水給出最權威的說法。記者了解到,滄縣縣委、縣政府聘請多方專家組成專家組,在對養雞場用水、衝車點附近淺井水、北蔡莊村池塘取樣檢測同時,以建新化工廠為中心,由內向外輻射狀取樣監測,核定可能受影響的範圍。
7日,滄縣環保局出具的初步檢測報告顯示,養雞場用水、化工廠排水溝兩處水樣中被檢出含有苯胺物質,含量超出汙染物排放標準的1倍,比飲用水標準超標更多。而苯胺是化工行業的特徵汙染物,水樣中是否有其他物質,檢測報告中沒有顯示。
建新化工廠:汙染的黑手
據了解,建新化工廠建於1988年,主要產品為染料中間體間氨基苯磺酸等,產生的廢水中主要汙染物為COD和苯胺類。2003年,建新化工廠搬遷至滄州臨港化工園區成立建新集團,小朱莊的化工廠更名為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滄縣分公司,仍在生產。
據廠方稱:從2006年開始,建新化工廠產生的廢水運至滄州臨港化工園區總廠異地處理。2011年9月,化工廠停產。
但是,7日記者在建新化工廠廠區看到,工人和工程車輛剛剛開始拆除廠房和設備。行走在廠區,仍能聞到刺鼻氣味。在廠區南側的排水溝裡,工人正在用水泵將汙水抽到罐車裡準備異地處理。廠區牆外的一條小土溝溝底,土壤呈鐵紅色。
滄縣環保局副局長韓錦東說,環保部門每月對建新化工廠排水口水質檢測一次,檢測結果都顯示合格。但由於檢測頻率不夠,企業自身檢測手段不足,肯定存在超標排放現象。小朱莊的水汙染是化工廠20多年汙染長期積累的後果,造成土壤汙染,遇到雨水衝刷下滲,導致淺層水汙染變紅。
滄縣聘請的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曉健說,建新化工廠外地表土壤中汙染物殘留濃度非常高,處理這種老舊化工廠汙染是個難題,拆除廠房設備只是一個方面,關鍵是這片場地如何處理。嚴格說,那些被汙染的土壤都應該挖走。建新公司表示,不論汙染原因是歷史上其他工廠造成還是他們造成,都積極承擔治理責任,並按專家要求逐步開展工作,直至全部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