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很意外,沒想到比平時高這麼多!」豐城中學學生留著「中分」髮型的洪縣玉靦腆地笑著說,「平常我一般考590分左右,這次竟然考到了642分,語文122,數學139、英語144、歷史93、政治76、地理68分。」
豐城中學文科第二名,與第一名相差3分,全省排名32名,對於在平常考試中只能考600分不到的洪縣玉來說,這次考出了「黑馬」的成績。7月30日,記者聯繫上來自洛市鎮東安村委會的洪縣玉,對他進行了專訪。
他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他家是低保戶,父親是農民工,母親常年臥病在床,2017年的時候他們家申請低保,是我走訪核實同意的。」豐城洛市鎮宣傳委員劉靈明前幾日向記者介紹,「聽說他很孝順,他媽媽經常生病,鄰居說他經常陪著他媽媽,勸他媽媽多走動一些。」
聽聞後出於好奇,我加了洪縣玉的微信,約他見面採訪。
洪縣玉的家境是貧寒的。他說,他的家鄉在豐城洛市鎮東安村(羅山山腰上),父親洪永輝一人養家,言語不多,老實本分,長期在建築工地上賣苦力打零工,身患慢性支氣管炎;母親鄧青花幾年前患過腎結石和腎積水,做了好幾次手術,一直以來身體很差在家調養,只能做做簡單的家務。
「一次我爸看了銀行門口的公告,我問他看懂了意思沒有,他說他只認識幾個字,意思理解不了。」在洪縣玉看來,父母親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水平,在學習輔導上,只有大5歲的哥哥給了他一些指導。
或許是在成長過程中感知到父母生活的艱辛,或許是心疼母親常年多病,或許是哥哥對他的不斷引導和管教,洪縣玉自覺主動學習,到了小學2年級,洪縣玉的成績短時間內升到了羅山小學前列。
一個農村家庭,只有一個勞動力要供養兩個孩子讀書和一個妻子治病,這個困難可想而知,多麼不容易,但偏偏是這樣一個貧寒的家庭,讓他自覺學習,感到溫暖。
「我非常感恩我的父母,因為他們全心全意地照顧我。雖然他們沒有給我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但把我和哥哥養育長大已經非常不容易。」家裡貧寒的洪縣玉非常孝順父母。鄰居說,洪縣玉經常在家幫助母親做家務,開導母親樂觀面對生活,引導她鍛鍊身體。
他有什麼學習方法?
從一個山區村小,到普通鎮中學,再到市重點中學,沒有補課沒有培訓沒有陪讀,這位來自山區的寒門學子洪縣玉學習為何如此優秀?
「很多同學都比我努力,他們經常看書到12點,但是我每天11點半前一定要睡覺,睡好了我才保持好的學習狀態。」在學校住校就讀的洪縣玉說他和別的同學有一些不同,他覺得學好的前提是保證好睡眠、多喝水,睡好大腦才能清醒,多喝水腦子更活躍。
其次,是對弱項科目逐個擊破。如何擊破?洪縣玉說,學習好的科目就繼續保持,學習不夠好的科目就多花時間補上,平常多做試卷,不會的去想,擴散性地去想,找相應的題目去做,多遍練習,直到完全掌握為止。
「平常,我還喜歡打打羽毛球、桌球,運動了飯也吃的多一點。我還記得高二的時候學校舉行5000米陽光長跑,我得了第二名。」好狀態+多運動,這位來自山區的貧困少年又一次「跑」出了好成績。
考前他如何準備?
「我在考前兩三個月就開始調整,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值,對自己沒有定很高的目標,只要自己考到喜歡的城市的重點大學就可以。考前一個月,洪縣玉已經把心態調整的非常好,高考前他輕鬆上陣。「平常做過高考真題,覺得不是很難,所以更有信心。」
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值,對自己暗自鼓勵、增強信心,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洪縣玉調整自我的好方法,正是這樣的「無壓力」調整法,讓他突破自我,有資格前往喜歡的城市讀大學。
說到自己這次考試的幸運,洪縣玉補充了一句,「可能是人品大爆發,我樂於助人,生活上我幫不上同學什麼忙,但在學習上,我比班長還積極。」
找對方法,努力改變命運。祝賀你,洪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