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總編大視野 原創]
「吉利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無疑是2018開年最為重磅的新聞,對于吉利來說,已經處在作壁上觀的位置,而現在戴姆勒卻很不「舒服」。但是從長遠看,這樁婚姻如果能夠甜蜜的走下去,兩家勢必是共贏的局面。
事發當天,有不少人就開始揣摩李書福為什麼收購的是戴姆勒,而不是寶馬或者奧迪。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戴姆勒的股權更容易收購。據悉,奧迪所屬的大眾集團中,保時捷家族就擁有近三分之一的股份,前三位股東所持股份十分巨大。寶馬集團方面,僅科萬特家族就擁有46.6%的股份。而戴姆勒的股份分散,相對易於收購,致使吉利控股僅持有9.69%的股份,就超越了科威特投資局(持股6.8%)和黑石基金(持股6.0%)成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東。
從「仿製」奔馳,到22年後出資90億美元購入戴姆勒(奔馳母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的股東,以李書福和他的吉利為代表的中國汽車,正在不斷刷新著世界對中國製造的認識。談到收購,專業的吉利集團最收購戴姆勒股份,比8年前收購沃爾沃,無論從國際影響力還是技術投資都要來的更深遠。
首先在影響力上,成為這樣企業的「第一大股東」的溢價為吉利帶來的價值就已經不可估量。據最新數據統計,今年前2月吉利汽車總銷量達到265,332輛,同比增長38.5%,在這樣的銷售淡季完成了全年目標的17%。對於收購,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表示,「我們是通過海外資本市場實現收購資金的自我平衡。奔馳股票每年的分紅很高,而且股票和現金是一樣流通量很大,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其實是一種股權和資金的轉換」。
其次,既然是股權,就會有買賣,對于吉利來說,如果資金換不來技術,那麼在合適的時間賣出股權,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看來,90億美元的大價錢,無論從財務投資還是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都很值得。
結緣看的是門當戶對,但是吉利集團的這樁婚姻,似乎來得太突然。但是現在就擺在戴姆勒眼前,一個是通力合作,一個是持續冷淡,那麼戴姆勒從吉利身上圖什麼?
第一,中國強大的市場前景和購買潛力是戴姆勒廣結善緣的基礎;第二,中國汽車變革浪潮中帶來的機遇,讓所有企業所垂涎;第三,吉利與戴姆勒都具備「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危機意識,他們清晰地認識到唯有強強聯合,才能在變革中屹立;第四,吉利在收購寶騰、路特斯等品牌後在東南亞有了一席之地,戴姆勒可以一起在東南亞市場和吉利通力合作;而最關鍵的一點是,戴姆勒的「本土化戰略」是對中國市場未來更為長遠的布局,具備與北汽、比亞迪等企業合作經驗的戴姆勒深諳此道,如果以後在中國能與吉利並肩作戰,無疑是如虎添翼。
資本市場有著最為敏銳的嗅覺,一次好的收購最關鍵的不是價格,而是要看如何實現彼此間優勢互補所帶來的共贏。李書福曾表示,只有進行合作,股權投資才有意義。吉利任何的股權購入和投資都必須要實行戰略合作,都必須要為核心產業服務,這是戰略上的思考。對入股戴姆勒而言,還是為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為了吉利汽車發展要服務於國家戰略,同時也要有利於戴姆勒汽車的發展,只有雙贏的合作和雙贏的項目,才有可能有未來有生命力。具體而言,吉利和戴姆勒會共同討論數位技術、線上服務、新能源科技、以及共享出行等方面的合作。
由此可見,此次吉利收購的意圖,合作擺在首位,在李書福心中實現戴姆勒、吉利和沃爾沃的協同效應是共贏的關鍵。除新能源領域外,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容量趨近飽和,共享經濟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吉利如果與戴姆勒未來在移動出行上展開合作,非常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