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敦化速度,立案、民調、結案、送達、返回延吉,上午完成。」這句話來自一位律師的朋友圈。
該律師於10月22日到敦化法院為當事人代理案件,原計劃當天只能完成立案。可令他不斷稱讚的「敦化速度」卻在一上午完成了案件的全部程序。
所謂的「敦化速度」正是敦化市人民法院探索開展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帶來的新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2019年初,院黨組針對案件數量持續增長,辦案壓力逐年增加,群眾對司法期盼越來越高的現實情況,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確定了建立具有敦化特色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暨圍繞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這個關鍵點,配置7名員額法官+7名法官助理的速裁快審團隊,建立3名退休法官牽頭的訴前調解工作室,引入勞動爭議、物業、金融、律師等行業調解的工作模式。
當事人張某曾經發過這樣一條朋友圈「法院的服務態度 辦案效率 真的太好了 感謝」。
朋友圈
8月17日,張某由於子女入學問題需要變更撫養權,而被告高某由於疫情原因無法返回敦化,速裁團隊了解情況後,提出可以利用「吉林移動微法院」通過網絡進行調解。上午10時許,在徵求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承辦法官利用網絡視頻對案件組織了調解,不到2個小時,調解書已經交到了張某手中。張某在離開法院時便發布了這條感謝法院快速辦案的朋友圈。
訴訟服務中心負責人:邱歆豐
「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提高司法工作效率,2019年以來,我們致力於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齊備、功能完善、高效便民的『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按照『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工作要求,設置導訴服務區、智能化自助服務區、便民服務區、人民調解區等多個模塊。年初以來,我們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在延邊州內率先嘗試了跨層級跨域立案。依託吉林電子法院和吉林移動微法院兩個網絡平臺,開展在線調解、網絡庭審,節約了司法資源,降低了群眾的訴訟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面臨較多的困難,5月22日,敦化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受理了原告劉某訴被告安某的涉企買賣合同糾紛案件。調解員主動聯繫雙方,了解案件情況和企業發展,經過溝通,原被告雙方都是小微企業經營者,由於疫情影響無法復工復產,資金周轉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考慮到雙方企業的實際困難,調解員組織雙方進行訴前調解,鼓勵雙方當事人互相理解、共渡難關,最終雙方達成了延期還款協議。
「以前我是一名法官,現在我是訴前調解員。訴前調解作為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一部分,能夠將矛盾糾紛快速、高效解決,尤其是那些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案件,如果通過訴訟程序,送達、排期、開庭、判決,不僅浪費了當事人的時間,也消耗了大量的司法資源,更增加了當事雙方的對抗情緒。在訴前調解程序中,通過我們調解員耐心的解釋,擺事實、講道理、嘮家常,雙方不僅矛盾糾紛得到了解決,對抗情緒也明顯化解,這是訴訟程序中很難做到的。」調解員權春花說道。
今年5月20日,一場物業案件訴源治理座談會在敦化法院召開,這是敦化法院開展行業調解的一個縮影。為了更好的化解矛盾糾紛,敦化法院積極與工會、物業協會、律師協會等專業機構、組織合作,建立了勞動爭議化解工作室、律師化解工作室、金融消費糾紛化解工作室,充分發揮了行業組織的社會調解作用。
常務副院長李亞玲
「近年來,物業服務合同、供熱合同、勞動爭議等涉民生案件明顯增加,這些案件的處理是否得當,既影響到群眾的生活質量,也直接影響著人民法院在群眾心中的形象。記得有的當事人曾經說『你們法院就是給物業公司要帳的』,每每想到這句話,我總覺得案件雖然審結了,可是群眾的心結始終沒有打開。引入行業調解,讓群眾與相關行業組織溝通,減少了雙方的牴觸情緒和心裡障礙,行業調解員能有效地找到糾紛產生的癥結,充分利用行業規則解決糾紛,並能根據現實情況提出解決辦法。行業調解為促進訴調對接,推進訴源治理,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開闢了新路子。」
黨組書記、院長周群表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人民法院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途徑,敦化法院通過探索開展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將矛盾化解於訴前,有效降低了群眾訴累,化解矛盾糾紛的及時性、便捷性得到有效提高。2020年1-10月份,共調解成功689件。在下一步工作中,敦化法院將不斷健全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探索建立更貼心、更便民、更高效的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努力為群眾創造「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的糾紛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