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無生課堂」這個怪胎,我已經在很多場合公開反對,並且鄭重其事寫了文章,點擊瀏覽:敬畏那些基本的教學常識
為什麼今天要「再懟」?
因為今天收到4位老師的求助,他們都是考編已進入面試環節的,請我指導如何上好「無生課堂」。
看來。這「無生課堂」的陰魂不僅沒散,且有燎原之勢了。
課堂的魅力,就在於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互動對話,共生共長;就在於課堂上有無數種可能性;就在於教師的教學機智能「一棵樹推動另一棵樹」。
真的難以想像,如果我們的課堂只有老師,只有老師的「自說自話」,只有老師一個人在那裡「神遊」想像學生的活動,那將是怎樣的變態與滑稽?
如此違背基本教學常識的「無生課堂」,是怎麼來的?是怎麼被發揚光大的?無從知道。但我肯定,這個變態的課堂形態,絕對是搞教育的人弄出來的。
就像電腦病毒往往是做殺毒軟體的人弄出來一樣。
很多地區,教師資格考試以及新教師入職招聘,都用「無生課堂」的形式,這簡直是把一顆「錯誤的種子」埋在年輕教師的心田,這是在告訴他們,課堂就是這樣「講」和「表演」出來的。
這就是我們傳遞給年輕教師的、關於「課堂」的最直接、最鮮明的第一印象。
你說,這個第一印象,該有多惡劣!
它甚至會一直影響到一個新教師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對課堂的基本價值追求。
看看我們現在有不少年輕教師的課,他們不管不顧學生,只管自己一路講下去。我懷疑,這跟他們入職前,為了考編而耗費精力進行「無生課堂」的培訓有關聯。
可能有的領導會說,教師資格考試和入職考編人數太多了,幾百號人,45分鐘課堂實在安排不過來。我說,那就安排15分鐘的微課,或者10分鐘說課加5分鐘答辯,不管怎樣,那總比「無生課堂」這樣的變態方式要好很多啊。
我說了沒用,你說了也沒有用。
一則是人微言輕,一則乃肉食者鄙。
一個教師的最核心的教學能力(教學素養),是他/她在課堂上的判斷力和行動力,也就是對學生活動的評判、引導、啟發、糾偏、推進、提升……這個能力,是筆試考不出來的,更是「無生課堂」檢驗不了的。
「無生課堂」給我們的課堂教學生態,帶來多麼嚴重的傷害,怎麼批判都不為過!
平時的教師培訓和教研活動,專家和領導們,開口閉口必說,要「眼裡有學生」,要「心裡有學生」,要「順應學情」,要「讓學生的變化在課堂上看得見」……好像他們真的是把學生放在心上的。可到了教師資格考試面試、新教師入編、基本功大賽、優質課評比……的時候,卻又讓「無生課堂」這個怪胎登堂入室!
你們說說看,你們口口聲聲的「學生」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