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有許多我們很陌生的人謂稱呼。但要數其中最奇怪的稱謂,非徽柔叫自己親生母親姐姐莫屬了,看過劇的觀眾們都會發現,徽柔的親生母親是趙禎從小玩到大的妹妹苗心禾。苗娘子和官家的感情深厚,不但有徽柔這一個女兒,還有最興來一位皇子,但是為什麼官家從未讓徽柔叫自己親生母親一聲母親呢?
這會不會和苗娘子把徽柔從小放到曹皇后身邊撫養有關呢?會不會是因為皇后並沒有自己的親生孩子,官家為了不讓皇后的身份受到威脅,才讓徽柔叫苗娘子姐姐,淡化她們之間的母女關係?還是苗娘子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如曹皇后那般尊貴,覺得自己沒有辦法保護公主周全,所以才讓徽柔叫自己姐姐,反而去叫皇后嬢嬢,讓皇后保護公主呢?
其實這和苗娘子所處的妃位,與皇帝之間的關係並無關聯,只是在宋朝宮內如果皇子、皇女非皇后所生,這些皇子就必須要叫生母為姐姐,反而需要叫皇后為母親或嬢嬢。在宋朝的後宮裡,姐姐並不是平輩之間相互叫的稱謂。「姐姐」在宋朝和我們現今對姐姐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只是一個稱呼而已,大家不必太過上心。
但是徽柔為什麼叫曹皇后為嬢嬢,我們大家以前看到過的古裝劇中,常常是這個「娘娘」,那這又是為什麼呢?「嬢嬢」這個稱謂是宋朝宮內的皇子和公主叫當朝皇后的稱謂,而我們常見的「娘娘」是對皇帝的母親的稱謂,為了避諱,所以便有了「娘娘」和「嬢嬢」的兩種叫法,足可見在宋朝的後宮中等級之間的差距還是十分嚴苛的,皇后在後宮可謂是獨享稱謂的,而那些普通的嬪妃,哪怕擁有皇帝萬千寵愛,終生也不能聽到孩子叫自己一聲母親,想來也是很艱辛的。一入後宮深似海,一旦選擇做了帝皇的女人,享受榮華富貴,自己也是需要承擔一些苦悶的。
要說稱謂,《清平樂》可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就像趙禎,無論是宮女太監,大臣還是嬪妃,平民百姓都可以叫他「官家」,而我們通常說到的皇上、陛下等卻不曾提及,只有在書面上時才能看到趙禎以皇帝自居,這也足可見趙禎為人平和的性格,而徽柔對趙禎的稱呼則更是平易近人,一聲爹爹,就好像是平常人家的父女,和平常百姓沒什麼兩樣。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不是父皇,而是爹爹這能看出趙禎對徽柔的寵愛。
還有大家對皇子的稱謂也是很奇怪的,大家都叫最興來「哥」。無論是後宮嬪妃、還是宮女、太監大家都叫他哥,而此時的「哥」卻不同現代我們所理解的哥的意思,不是平輩關係,哥是只有宮裡的皇子才能被叫的。如此可見《清平樂》哪怕是從小小的稱呼上都十分的講究,盡力還原真實的歷史,讓觀眾們一邊娛樂的同時,還一邊了解歷史,真的是寓教於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