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施工中,剪力牆與框架柱的爛根、漏漿、蜂窩麻面、脹模、缺稜掉角等質量通病特別常見。這些質量通病,輕一些的影響觀感質量,嚴重的甚至會影響結構安全。本次我們來詳細講解一下這些質量通病的成因、防治措施與處理方法。
一、質量通病的成因與防治措施
剪力牆與框架柱爛根、漏漿、蜂窩麻面、脹模、缺稜掉角等質量通病的成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混凝土材料部分
成因:
1)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合適,過大(過稀)或過小(過稠)都會影響剪力牆與框架柱的澆築質量。坍落度過大,澆築過程中極易產生滲水跑漿的情況;坍落度過小,澆築過程中極易產生骨料與漿料離析、無法振搗均勻密實的情況。
2)骨料(石子)粒徑大小不合適。骨料粒徑過大,在澆築過程中骨料極易掛在鋼筋上,尤其是鋼筋比較密集的部位,同樣會導致骨料與漿料離析、無法振搗均勻密實的情況發生。
防治措施:
1)混凝土澆筑前,安排專人與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技術人員溝通,按照現場情況提出所需混凝土相關要求及訴求,選擇坍落度及骨料粒徑合適的混凝土。
2)第一車混凝土到場後進行試澆築,如不滿足現場施工要求立即與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溝通解決。
3)在混凝土澆築的過程中不允許現場加水稀釋。
2、混凝土澆築施工工藝部分
成因:
1)在剪力牆與框架柱澆筑前根部未先進行砂漿澆築鋪底。
2)未按要求分層澆築或分層時每層厚度過大。
3)超過規範要求高度的剪力牆與框架柱混凝土澆築時未採用溜槽、串筒等措施。
4)澆築過程中存在振搗不到位、振搗時間過久或過短、漏振的情況。
5)澆築及振搗過程中操作不規範,導致鋼筋與模板位置發生偏移及破壞。
防治措施:
1)剪力牆與框架柱混凝土澆筑前,底部應先均勻鋪填50mm—100m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減石子砂漿。
2)混凝土應分層澆築,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每層澆築厚度不大於500mm。
3)混凝土澆築垂直高度如超過2m時必須採取串桶或溜管等澆築措施。
4)振搗棒操作時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搗過程中,宜將振搗棒上下略為抽動使上下振搗均勻。在振搗上一層混凝土時,應插入下層中50mm-100mm,以消除兩層之間的接縫。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過短不宜搗實,過長可能引起混凝土離析現場,一般每點振搗時間為20-30s,使用高頻振動器時,最短不應小於10s。當振搗完成的混凝土以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
5)澆築及振搗過程中按規範要求操作,一旦發生鋼筋與模板位置發生偏移及破壞的情況,要立即與鋼筋和木工班組溝通處理。
3、模板支撐體系部分
成因:
1)模板孔洞未封堵或封堵不嚴,模板接縫處有爛邊且未處理。
2)模板底邊與陽角處未進行加固處理措施。
3)模板支撐加固不合格。
4)模板安裝時未按規定留好鋼筋保護層空間。
5)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未安排專人看護,模板出現問題時未及時處理。
6)木模板在澆築砼前未溼潤或溼潤不夠,澆筑後砼養護不好,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時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
防治措施:
1)選擇完整性較好的模板,不允許帶有較大孔洞,模板拼接處必須固定牢靠。小型孔洞處及模板拼接處應在內側使用膠帶粘貼密實。
2)底邊與陽角處的模板應緊密安裝,必要時採取角鋼或特殊木方拼接方式進一步加固密封。
3)模板合模後應嚴格按照規範及現場情況進行加固支撐。
4)模板安裝時與鋼筋工緊密配合,按規定留好鋼筋保護層空間。
5)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安排專人看護,模板出現問題時應及時處理。
6)木模板在澆築混凝土前充分溼潤,混凝土澆筑後認真澆水養護。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具有1. 0MPa以上強度。拆模時注意保護稜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
一、質量通病的處理方法
1、蜂窩
(1)現象:混凝土局部出現酥鬆、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2)處理方法:
1)對於小蜂窩:先用水衝洗乾淨,再用1:2水泥砂漿修補。注意養護,待修補的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後,使用角磨機打磨一遍(對於要求較高的地方可用砂紙進行打磨);
2)對於大蜂窩:先將鬆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剔除,剔成喇叭口並進行鑿毛,將鑿毛後的基面用鋼絲刷配以高壓水清洗,充分溼潤,使基面達到清潔、堅實、粗糙、潮溼的要求。然後用素水泥漿掃漿充分,支模後再用摻膨脹劑的高一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灌漿料仔細強力填塞搗實,並認真養護。
2、麻面:
(1)現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2)處理方法: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溼潤後,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3、孔洞:
(1)現象:混凝土結構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
(2)處理方法:
將孔洞周圍的鬆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衝洗,溼潤後用高一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4、露筋:
(1)現象:混凝土結構有較大孔洞,洞中可見裸漏鋼筋。
(2)處理方式:
1)漏筋較淺處:刷洗淨後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允滿漏筋部位抹平;
2)漏筋較深處: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顆粒,洗刷乾淨後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5、缺稜掉角:
(1)現象: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規則,稜角有缺陷。
(2)處理方法:
可將該處鬆散顆粒鑿除,衝洗溼潤後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局部支模同時採用比原來高一級強度的混凝土搗實修補,認真養護。
6、特殊情況
(1)上述內容適用於輕微或一般情況下的剪力牆與框架柱質量通病處理方法。
(2)當出現爛根較嚴重的剪力牆或框架柱時,必須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設計單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共同確定整改方案,以設計單位意見為主。不允許在未經相關部門或單位的論證下私自製定方案進行修補。
以上內容即為剪力牆與框架柱質量通病及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