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脫離華為後,榮耀與美國企業合作不需要審批;
1.手機中國聯盟十周年:智慧財產權強國——從手機到半導體!
2.榮耀:脫離華為後,與美國企業合作不需要審批;
3.魔幻的2020年,印度手機產業鏈都經歷了什麼?
4.【芯觀點】瑞典政壇的深水區:愛立信為何為華為威脅本國政府;
5.【芯事記】2020年籤約成績單:7省9地,800億元下的第三代半導體布局;
6.供應鏈消息:榮耀5G新機研發中,搭載高通晶片;
1.手機中國聯盟十周年:智慧財產權強國——從手機到半導體!
從2010年快速發展至今,智慧型手機產業恰好十年。這十年中,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經歷了從弱到強的實質蛻變。手機中國聯盟,也正是依託產業於十年前成立,至今恰好十年;這十年中,手機中國聯盟頻繁活躍於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促進了中國手機產業的快速發展。
值此成立十周年之際,2021年1月5日下午,手機中國聯盟年會在深圳召開,本屆年會以「智慧財產權強國:從手機到半導體」為主題,在手機產業從高速發展期進入市場成熟期,手機產業鏈及半導體產業迎來黃金十年的背景下,邀請到華為、中興、OPPO、vivo、小米、傳音、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TCL、一加、華米科技、聞泰科技、紫光展銳、寒武紀、恆玄科技、順絡電子、小鵬汽車等公司智慧財產權相關負責人出席,共同研討以創新為基,智慧財產權為盾,引領時代共贏未來。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集微網創始人及董事長老杳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集微網創始人及董事長老杳致辭稱:「過去十年,手機中國聯盟在眾多國內外大型併購和反壟斷調查領域裡,為行業、企業、監管機構提供了很多的法律諮詢服務。」
「手機中國聯盟做到今天,更多的需求還是來自於企業,將企業訴求通過聯盟向有關部門反映。」老杳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會議讓大家共同研討,未來如何利用好聯盟過去十年積攢的經驗優勢,更好的服務中國的手機產業。
老杳指出,手機中國聯盟十年,見證了中國通訊行業智慧財產權的進步,十年前聯盟成立合影主要是各公司老闆及高管,十年後聯盟年會參會已經成為各公司法務及智慧財產權負責人,覆蓋產業也從手機擴充到整個TMT領域,老大重要,專業人才更重要!手機中國聯盟進入新時代:專業服務!
2011年4月22日手機中國聯盟成立合影
集微網IP諮詢業務負責人馬克在此次年會上發表了以《從SEP聊起,談談專利界的頂層設計》為主題的演講,就中國企業如何聚力制定智慧財產權的「中國規則」,專利分析如何賦能企業IP部門,又該如何賦能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展開探討。
集微網IP諮詢業務負責人馬克
馬克稱,20年前,美國出臺了智慧財產權指南,奠定了基本規則,目前關鍵點不在於如何裁決,而在於如何執行。儘管中國法院在SEP上已經形成了較為豐富的審判經驗,廣東高院率先出臺審理SEP專利糾紛的指引,針對國外企業的反壟斷舉報也時有發生,但是中國在司法之外的話語權還不足。
「從行業視角來看,SEP的爭奪主要在於話語權。」馬克表示,SEP專利實力發布的話語權掌握在西方國家媒體手中,面對SEP不透明的情況,權威榜單或是專利許可談判中的籌碼之一,目前,中國還缺少一家被西方認可的權威機構,這也是我們未來需要加強的領域。
馬克認為,未來市場的競爭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更多的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而反壟斷的作用就將會有所體現。整體來看,中國的專利法規則一定要由企業來推動改革。
談及未來,馬克表示:「我們希望能夠與產業鏈廠商一起合作,把智慧財產權圈的頂層設計去做好。集微網的IP諮詢業務將努力打造成國內第一家融合IP圈內和IP圈外資源的『IP+』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創新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此外,在手機中國聯盟成立十周年會議上,新增了部分聯副盟理事長名單和副秘書長名單:
新增副理事長:OPPO智慧財產權總監馮英、vivo智慧財產權總監徐顯文、小米智慧財產權總監徐然、傳音智慧財產權總監沈劍鋒、榮耀終端智慧財產權部部長周文宇、紫光展銳法務部部長楊潔靜、寧德時代智慧財產權總監劉景榮、中興通訊首席智慧財產權官胡毅、紫藤董事長兼CEO楊進;
副秘書長:中芯寧波法務總監暢文芬、集微網合規業務部總經理陳寶亮、集微網IP諮詢業務負責人馬克、深圳嘉勤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辛鴻飛。
年會現場
隨後,此次與會嘉賓共同就反壟斷與智慧財產權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慧財產權部副部長成緒新表示,其實華為面臨的不僅僅是晶片、安卓作業系統等問題,面對更多的是被列入實體清單後帶來的一系列難題。
「儘管部分人認為實體清單離大家較遠,但若中美貿易衝突再持續兩三年的話,我認為這類事件離大家都不遠。」成緒新強調,所以無論是否為競爭對手,大家仍需基於中美貿易的大環境下思考未來。
例如,在標準制定及產業鏈方面,大家有著很多共同點,所以要求同存異,攜手共同推動國內、特別是受美國控制的技術,如存儲、音視頻方面的技術,以及思考是否要建立起不受美國限制的技術標準和產業聯盟等。
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智慧財產權總監馮英表示:「我們的態度是要尊重智慧財產權,不僅因為目前我們是手機公司,而且現在的角色也在逐漸轉換。如果不尊重專利的話,未來我們自己的專利可能也很難。」
那麼,究竟用什麼方式來合理聚焦智慧財產權問題?是否有較為官方的第三方,或者是國家層面的機構,便成為了重中之重。
同時,隨著5G發展越來越快,5G技術將帶來更廣泛的邊緣技術。例如華為未來的汽車模塊將會用到5G技術,因此未來技術將日益交錯並逐漸融合,不僅局限於手機,也將用於物聯網、車聯網等領域,而這也將是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智慧財產權總監徐然表示:「對於小米來說,其模式和定位都非常清晰,就是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所以我們長期堅持的就是極致性價比。那麼面對IP問題,存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就是在利潤如此薄的條件下,專利費的壓力非常大。」
因此他認為,作為被許可方,針對音視頻、音頻的編解碼等領域,以及如何定價、收費的問題,也成立類似手機中國聯盟的較為獨立的第三方,將有助推動IP產業效率。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智慧財產權總監徐顯文則認為:「作為執行層面,我們更多的是尊重智慧財產權;站在企業角度來說,如何降低成本,並規範運行是未來將要解決的問題。另外,也希望利用手機中國聯盟平臺,與政府多交流多溝通,這樣亦能減輕剛出海企業的壓力和負擔。」
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智慧財產權部部長周文宇表示,在不確定性越強的時候,智慧財產權或專業能力就越發重要;在美國打壓下,榮耀本身也面臨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我們能不能活下來。
他表示,除了繼承華為的DNA之外,榮耀也會在研發上加大投入,希望把國內、國際的市場都做起來,也希望榮耀有一天能和華米OV一起,在國際國內的市場上並肩作戰。
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沈劍鋒表示,過去十年,手機中國聯盟承擔了非常好的橋梁作用,是企業和政府的橋梁。客觀來說,站在手機聯盟本身,其實在高通反壟斷、諾基亞等其他案件中,聯盟已穿透了企業和政府,並擴展至企業和企業,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未來也希望上述橋梁能更好地擴展到半導體等TMT企業。
同時,沈劍峰對手機中國聯盟亦有幾點期許,他表示:「第一,希望聯盟能夠在企業目前比較關心的領域,凝合國內企業,以起到聯合的作用;第二,希望聯盟成為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推進器,將中國企業的共性聲音向上傳遞,也將有助於中國企業在海外競爭中認識、參與並主導相應規則;第三,就目前聯盟成員之間,涉及到華為出口管制、數據隱私、智慧財產權等問題,聯盟可以作為有預見性、專業共享的平臺,讓IP人有更好視角及格局看待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
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財產權總監趙大武表示,整個通信產業發展從手機到萬物互聯、再到網際網路、車聯網,對於汽車行業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在智能化方面開始的更早,也更為關注歐盟最高法院後續將會有怎樣的趨勢;像新能源汽車,在每月銷量幾千臺的基礎上,費率如何合理也是比較頭疼的問題。
寧德時代智慧財產權總監劉景榮表示,動力電池作為中國汽車領域彎道超車的一個戰略性行業,今天也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智慧財產權同行能加入到這個行業,有一天能像手機聯盟一樣,有這麼多有能力的年輕人。目前整個產業鏈上下遊的布局很完善,完全可以做出全球頂級的產品,但是回到IP領域,還是處於「先上車後補票」的過程,所以現在IP底子還很薄弱,特點是「內憂外患」。
寧德新能源智慧財產權總監楊良鑫表示,我們在消費領域市佔率達到百分之六七十,國內大部分手機廠商都是我們客戶。作為頭部企業,可以說整個行業都在抄襲我們的設計,這個是很正常的。當然最簡單的就是訴訟,但是通過客戶提示二供記得「補票」之類的,通過和和氣氣的方式解決會更好。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大客戶,各位IP總監們,尊重其他公司智慧財產權,包括我們供應商一起營造好的氛圍。
毫無疑問,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智慧財產權作為創新發展戰略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而手機中國聯盟在中國和全球通訊,以及半導體行業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律與諮詢服務領域,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這些優勢體現在擁有專業的團隊、豐富的經驗、深厚的產業支持、極高的行業榮譽等多方面。
回顧過去十年,無論是反壟斷還是智慧財產權,中國都有了很大進步。與此同時,智慧財產權和法務在一個公司能得到重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的變化。伴隨企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與其被動與政府合作,不如主動合作,進而獲得更多資源和保護。
展望未來,手機中國聯盟將繼續在反壟斷及智慧財產權領域推動產業進步及技術升級。正如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表示:「如果說過去十年是中國手機的黃金十年,那麼未來十年便是中國半導體的黃金十年。未來,智慧財產權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希望通過召開首次聯盟年會增加與聯盟會員的溝通,更好的利用聯盟平臺,為各個公司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2.榮耀:脫離華為後,與美國企業合作不需要審批;
集微網1月6日消息,據第一財經報導,榮耀內部人士表示,與高通的合作正在進行中,由於榮耀終端公司不在美國實體清單內,所以(與美國供應鏈企業的合作)不需要審批。
圖源:微博
獨立之後的榮耀,不再受禁令限制,核心元器件有更多選擇,包括高通、聯發科、三星等主流晶片供應商。
日前從榮耀手機供應鏈公司傳出消息,目前該公司已在推進新榮耀採用高通晶片的5G手機研發。不過,具體細節並未透露,暫不清楚這顆高通5G晶片是否為最新的驍龍888。
之前在驍龍技術峰會上,高通公司總裁安蒙曾表示,期待未來同榮耀開展合作。
據數碼博主爆料,高通和榮耀的合作進展很順利,但是新機沒有那麼快,應該是還在開案研發階段。
圖源:微博
榮耀V40系列是榮耀品牌獨立之後推出的首款新機,爆料消息稱該機將搭載聯發科高端晶片天璣1000+。如果榮耀和高通合作順利,預計最快會在榮耀數字系列上看到驍龍晶片。
(校對 /carrie)
3.魔幻的2020年,印度手機產業鏈都經歷了什麼?
【編者按】魔幻的2020年終於走完,期待已久的2021年如期而至。回顧2020,疫情深刻地影響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更加劇了國際形勢的複雜變遷,自主可控、貿易保護主義、去全球化成為關注焦點;與此同時,政策和資本持續加持,線上辦公/教育、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應用落地開花。在2021年到來之際,《集微網》特推出【2020-2021年度專題】,圍繞熱點話題、資本市場、熱門技術和應用、重大事件等多維度梳理,為上下遊企業提供參考鏡鑑。
集微網消息 2020年,全球各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疫情侵襲,許多海外國家,迄今仍籠罩在這團陰霾當中。印度,首當其衝。截至2021年1月6日,印度現有確診病例228055人,累計確診已經突破1037萬人。
除此之外,印度今年還陸續經歷了中印邊境摩擦、蝗災、修改外資政策、調整電子產品關稅等事件,一系列的變故,都深深牽動著當地經濟、市場環境以及手機產業鏈的發展。
二月:中國國內疫情爆發 中資企業員工出行受阻
2020年1月底,恰逢農曆新年期間。然而新冠的疫情爆發,使得中國境內多個省市地區全面封鎖,當我們正在積極抗擊疫情時,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都下令關閉了對中國公民的入境通道。印度,也是其中之一。
有從事手機零部件製造的企業負責人向集微網表示,原計劃2月中旬前往印度,臨近出行日期,收到1/15日以前在中國大陸地區人員禁止入境的通知。這樣的規定,讓當地許多中國企業的員工都無法入境。
還有廠商提到:「我們在印度工廠的工程師都是國內員工輪流分批次派駐,負責產線的技術支持。在規定下來之前,其實是有一批員工回國的,這一批回國的工程師暫時就無法再入境,而駐印度工廠的那批員工目前也無法返回。如果這個周期再延長,或許印度工廠技術人員會出現短時間的缺口。」
雖然印方政府為了防疫做出上述規定,但卻沒能避免疫情在印度本國肆虐。今年3月,印度官方通報的確診病例人數逐漸增長。
三月:智慧型手機GST稅率上漲 第一道「封國」禁令下達
時間發展到了3月份,疫情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爆發,因此導致全球消費電子市場受到重創,終端用戶購買力度大幅下滑。然而在此局面下,印度政府卻選擇上調當地手機GST稅率。
3月16日,印度商品及服務稅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上提出將智慧型手機的GST稅率從12%上調到18%,並於2020年4月1日開始執行。
小米印度公司負責人兼全球副總裁Manu Kumar Jain表示,此舉將使整個行業崩潰。他指出,盧比兌美元的貶值以及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已經使該行業陷入困境,消費稅稅率的提高將影響智慧型手機行業在印度製造的努力。
就在這項稅率政策頒布後不久,印度國內為防控疫情的第一道禁令也接踵而至。
當地時間3月24日晚,印度總理莫迪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從當天午夜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為期21天的封閉措施,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此後,三星、OPPO、vivo、小米、鴻海、緯創等多家國內外廠商紛紛宣布暫時關閉印度工廠,另外,近兩年在印度落地投產的大部分國內零部件供應商也都陸續宣布暫停生產。
四月:多品牌印度智慧型手機漲價 外資政策變更
印度政府在4月1日正式將智慧型手機的GST稅率上漲至18%,再加上目前貨幣疲軟,蘋果、小米、OPPO等多家終端廠商也提高了在印度上市的手機售價,以此來應對這項新政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18日,印度工業和內貿促進局(DPIIT)修改了外資政策,規定「任何來自與印度接壤的國家的投資者」都只能在印度政府準入路徑下進行投資,此舉也大大限制了中國企業在當地投資的動作。
五月:疫情加劇,再實施兩周全國封鎖
5月17日下午,印度政府發布消息稱,將繼續實施兩周的全國封鎖,這也是印度自疫情爆發以來實施的第四輪全國封鎖。封鎖期間,航空、鐵路、公路和地鐵都將關閉。餐廳、酒店仍不能營業。各邦之間的客運交通是否通行由各邦之間的協商決定。
六月:加大電子製造產業建設力度 中印矛盾初顯
6月2日晚間,有消息稱,印度政府將提供價值5000億盧比(折合66億美元)的財政激勵和配套措施,以吸引全球智慧型手機和相關零部件廠商到印度投資。
據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稱,印度政府最初將瞄準5家全球供應商,並將財政激勵政策延長五年。對於生產電子元件、半導體和其他零部件的廠商,印度政府將提供25%的資本支出財政激勵。此外,印度還將為電子製造企業提供易用的配套措施。
然而就在一系列利好當地產業建設的政策頒布不久後,事態急轉直下。
由於中印兩國邊境發生摩擦,印度政府在當地時間6月29日發布一份新聞稿,其中提到:「印度出於『安全』考慮,禁止包括TikTok和微信在內的59款中國應用APP,認為這些應用從事的活動有損印度主權、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七月:印度計劃加徵40%太陽能設備進口關稅
印度總理莫迪今天通過視頻介紹印度將建亞洲最大太陽能發電廠時表示,印度目標是消除包括太陽能板在內所有設備的進口依賴。
印度新能源與再生能源部長R.K. Singh已表示,考慮8月1日起把進口太陽能模組的關稅增加20%到25%,並在明年加徵40%;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則從8月起課徵15%的關稅,並考慮在明年加徵至30%到40%。
另一頭,印度還經歷了近30年來最為嚴重的蝗災。今年7月,印度北部多地遭大量蝗蟲入侵,蝗蟲所到之處,農作物皆遭受損害。
九月:再禁118款手機APP 積極引進蘋果、三星產業鏈
根據印度官方發布的聲明,本次被禁的應用包括百度、騰訊、微信、騰訊微雲等。聲明稱:「這些數據的收集、挖掘和分析都是對印度國家安全和國防不利的,這些因素最終會侵犯印度的主權和完整,這是一個非常深刻和緊迫的問題,需要採取緊急措施。」
結合其6月頒布的激勵措施,印度政府也在積極推進關於蘋果、三星產業鏈落地一事。
印度電信部長於今年8月6日表示,蘋果產業鏈正以一種顯著的方式向印度轉移,目前,大約有8家蘋果的代工廠從中國搬到了印度。同時三星也已經到來,我們期望其在印度的動作有進一步擴展。
十月:調高多項電子產品零組件關稅
有消息稱,印度於10月正式調高多項電子產品零組件關稅,其中包括已經推遲1年半的面板關稅。此舉或進一步拉高印度智慧型手機價格並加速業者在印度生產面板的步伐。
十一月:中印矛盾加劇 中小企業逐漸撤離印度
經過數月交鋒,因中印邊境摩擦引發的兩國矛盾逐漸激化。在媒體刻意煽動下,當地民眾抵制中國商品的情緒激化,再加上當地政府的一系列操作,使得中資企業在當地發展的環境愈發惡劣。
一家在當地投資的中國企業負責人對集微網透露,近幾年,真正享受到印度市場紅利的企業其實並不多,相反,在當地投資出現大幅虧損的企業卻比比皆是。結合眼下的局面,我們認為這一波印度投資熱已經漸漸過去了。從現在看到往後幾年,中印關係能否有所改善是存有一個問號的,如果持續惡化,那麼當地的華僑和中資公司就會成為犧牲品。
十二月:蘋果印度代工廠發生大規模暴動
印度當地時間12月12日凌晨,據印度時報報導,蘋果手機代工廠中國臺灣緯創在印度納爾薩普爾(Narasapura)的工廠,遭到暴力破壞。近2000名工人砸碎窗戶、放火燒車,以抗議降薪。
印媒稱,該廠工人遭遇了拖欠工資和降薪問題。但隨後緯創卻回應,這不是罷工事件,而是一起犯罪事件。暴動者皆是外部人士而非員工。公司已按照承諾的薪資,向勞務中介公司支付了所有款項,但這些公司卻遲遲不給工人發工資。
寫在最後
回顧過去一年,上述盤點的事件中大多數都對印度手機產業鏈的建設和發展形成掣肘,然從比較樂觀的角度來看,龐大的印度市場始終是手機廠商的必爭之地。今年以來,不止一家供應商對集微網表示,由於客戶需求已經發生轉移,所以我們勢必也會跟著客戶走。
有一線品牌主力供應商指出:「如果廠商已經擁有比較優質、健全的客戶體系,那麼在印度市場的境況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這樣惡劣。我們看到從今年第三季度開始,整個市場的需求已經有比較明顯的回暖趨勢。」
雖然一線大廠聚集,但印度經濟及市場需求受外界因素影響發生的改變也不容忽視。
與上述樂觀情形相對,疫情、蝗災、中印摩擦事件的發生直接影響到當地就業、收入、民生等問題,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進一步提升當地用戶對於低價電子產品的熱衷程度。用戶將價格作為選擇產品的首要標準,或許會加速推動印度手機市場的低價競爭。
(校對/Candy)
4.【芯觀點】瑞典政壇的深水區:愛立信為何為華為威脅本國政府;
集微網報導,當去年10月20日,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PTS)宣布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和中興排除在新一輪5G頻譜運營拍賣之時,業內人士普遍都覺得這只不過是瑞典繼英國等歐洲國家之後的隨美國而動的俗套濫劇,然而到2021新年到來之時,大家才發現大家沒有猜中開頭,也沒有猜中結尾——由於瑞典本土供應商愛立信的輪番介入,這部戲的「續集」可謂跌宕起伏,「好戲」連連。
11月初,華為向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提出上訴,隨即法院於11月9日頒發臨時禁止令,叫停附加條件,然而12月16日,斯德哥爾摩上訴法院裁決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頒布的臨時禁止令被停止,但華為有權上訴繼續上訴至PTS。
此時間,愛立信官方多次接受媒體採訪,認為PTS的禁令違背了自由市場競爭原則,對此,集微網也曾撰文分析過愛立信背後的遊說動機。也許是由於愛立信的介入,再加上華為法務部門的不懈努力,讓此事的裁決出現了鬆動的跡象,直接結果就是瑞典5G頻譜拍賣拖延到了今年1月份,不過各種情況顯示華為上訴至PTS,得到正面結果的可能性也極為渺茫。
《每日新聞》Dagens Nyheter的相關報導,左為愛立信CEO 鮑毅康(Börje Ekholm)
就在此時,瑞典數一數二的權威性報紙《每日新聞》Dagens Nyheter(簡稱DN)放出了重量級炸彈:愛立信CEO鮑毅康(Börje Ekholm)直接就此事向瑞典商務部大臣,老牌社會民主黨黨員安娜· 哈爾貝裡(Anna Hallberg)發簡訊,激烈抨擊PTS以政擾商:「瑞典對愛立信來說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國家,PTS越權了。」並且根據DN的報導,鮑毅康甚至直接威脅帶領公司萬餘名員工退出瑞典。面對愛立信的非常規反應,DN報導的頭條標題是:「為了幫助華為,愛立信不惜威脅瑞典政府。」給人一種愛立信是「瑞奸」、國家叛徒的感覺。對此,集微網採訪了Strategy Analytics無線服務總監楊光先生,按照楊先生的分析,「簡訊密文」發生在去年的11月份,並不是這幾天的事情。
如何解讀愛立信耐人尋味的表態?
哈爾貝裡以官方辭令回應之,認為瑞典商務部對PTS的決定無能為力,讓這件事情留下了重重謎團以待解開:如果鮑毅康認為PTS牝雞司晨,越權了,他是否曾直接聯繫PTS官員?他與哈爾貝裡的通話內容又是如何被曝光的?DN甚至還放出了簡訊截圖。無論如何,故事的發展脈絡清楚無誤地表明,華為被排除在新一輪瑞典5G頻譜拍賣運營之外的決定,是徹頭徹尾「獵巫」般的政治案件。
在商界,用一句「沒人和錢過不去」來解釋政企糾紛現象成了公式般的萬能鑰匙,不過放在這件事中,它的有效性最多只有50%。正如多個媒體分析的那樣,愛立信面對中國外交部的表態——反制措施,不免產生恐慌不安的情緒,畢竟該公司在華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按照DN的報導,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愛立信去年第四季度財報尚未報出),中國佔愛立信總營收份額的10%左右,不過鮑毅康11月份接受新華財經專訪時透露此數字為8.5%。單純抽象地看這個數字說服力有限,如果結合愛立信第三季度財報及其電話會議細節,我們才能更全面地認識愛立信的通盤考慮。
愛立信第三季度財報(數據來自愛立信官網)
如果以國別來檢索該公司第三季度財報視頻會議記錄,就會發現「China」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一共有25次,遠高於其他國家包括美國。鮑毅康開門見山地提醒在座的所有分析師和諸多銀行高管:愛立信能取得第三季度公司淨銷售額增加至575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442億元)的亮眼成績,並非因為地緣政治獲利,換言之,愛立信沒有落井下石,去吃美國華為禁令的紅利,該公司市場份額的增加,是從「非中國企業」中奪下來的,我們可以推斷,他說的應該是諾基亞;另外,中國8.5%的市場份額佔比完全不能反映愛立信在華的數位化智能社會計劃的投入度,況且第三季度的毛利率(gross margin)從20.5%同比增長至30.5%,全都是靠中國市場的拉動,如果不看會議記錄,這一點在圖表橫行的財報中是看不到的。此外,具體到RAN市場,僅中國就拉動了愛立信增長的33%,根據鮑毅康的計算,如果減掉中國,即便是北美地區有4%的增長,但總量依然會和2019年持平。
更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著名金融機構Kepler Cheuvreux的代表Sebastien Sztabowicz在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中直接向鮑毅康就華為問題詰問:一旦中國政府採取對等反制措施,愛立信應該怎麼辦?鮑毅康的回應代表了這幾個月來其一以貫之的態度:5G技術的發展如果受到外部地緣政治因素的幹擾,勢必會影響業內競爭和創新,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信息在各國的無延遲的順暢傳播就是靠著通訊產業的通力合作和充分競爭的結果,華為雖然是愛立信直接有力的競爭對手,但從制定3GPP標準時代兩者就開始了緊密的合作。
總之,鮑毅康不斷強調競爭對產業研發和技術升級的促進作用,他這種沁人心脾的胸懷大局正義感真的出於上帝視角般的道德情操嗎?
歐洲與美國,通訊產業狼與羊的生態
把鮑毅康第三季財報問答環節和哈爾貝裡的簡訊綜合對照的起來看,就能看出愛立信的隱憂——作為一家大本營在歐洲的公司,產業生態建設對公司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但歐洲的通訊業相比中美兩國落後太多。在回答瑞士信貸(Crédit Suisse)與會代表Achal Sultania提問有關愛立信在歐洲的業務拓展問題是,鮑毅康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歐洲通訊行業「怒其不幸哀其不爭」的悲憤:「中國無論在網絡硬體基礎設施還是投資方面都領先全世界,而歐洲恰恰相反」,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深刻理解他給哈爾貝裡發的那條簡訊到底是何所指:「如果換位思考,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歐洲的科技公司這麼少。不幸的是,想在這裡(歐洲)運營公司是不可能的事。」
毋庸置疑的是,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如谷歌、亞馬遜等在歐洲攻城略地之時,擔憂歐洲數字法案和反壟斷法猶如大自然害怕真空,然而愛立信卻力挺華為上訴PTS,看似反其道而行之,放棄瑞典本初市場排斥華為的壟斷紅利,但其立意甚高,已經預見到了此事帶來的消極負面反應——戕害競爭且整個產業生態鏈勢必萎縮,在一片沒有兔子和狐獾的草原上,不可能滋養肥壯的狼群。
這一點,我們在愛立信第三季度財報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該公司營收主要分三部分:Networks(網絡供應商服務),Digital Services(數字服務,包括智慧城市建設等等),Managed Services(管理服務,包括雲計算)。看似風光的營收依然還是靠著最傳統的Networks來拉動,佔了總營收的72%,另外兩項不增反降,尤其是雲計算領域同比下降14%,在官方財報中,對這個現象的分析有這麼一句話,往往被諸多分析師們所忽略:
Sales declined mainly due to the US operators consolidation.
這句話明白無誤地說明了美國某少數幾個大的運營商聯合設備巨頭聯手贏者通吃,競爭局面板結化,最終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在防止美國5G網絡巨頭閉環性聯合方面,愛立信在業內的警惕性是最高的,這一點可以從該公司對待Open-RAN的態度上可見一斑。半年前,Open RAN政策聯盟曾遊說美國政府為該技術提供足夠的資金,但愛立信不在聯盟的成員名單中。美國聯邦通信局(FCC)計劃舉辦Open RAN論壇,諾基亞和Parallel Wireless等都會參會並且發言,但愛立信拒絕參會,並且發表了14頁的白皮書,忠告同儕Open RAN會帶來的安全風險。
對此,Strategy Analytics無線服務總監楊光先生指出,不能過分誇大Open RAN技術將RAN虛擬化、白盒化以及5G技術軟硬體解耦的「陰謀論」傾向,這個技術聯盟成立之初其實代表了相當多的網絡運營商的呼聲,即希望利用這種開源的白盒化技術來降低產業的門檻,希望更多的新興廠商進來能刺激競爭,以改變產業供應鏈對個別供應商的深度依賴,但這項技術被美國一些不懷好意的政客利用了,附加了很多政治因素,Open RAN聯盟中,目前最活躍,發言權最強的基本上都是美國的網絡巨頭,這讓愛立信頗為忌憚,與該聯盟保持了若即若離的關係,甚至一度態度相當消極,另外,愛立信和華為反感Open Ran是因為他們自己是市場領先廠商,Open Ran會威脅他們的市場地位,而Nokia現在多少有些落後,可以用Open Ran為旗號重新贏得運營商客戶,客觀上也把愛立信推向了華為一邊。
總之,無論是愛立信對歐洲整體的5G技術缺乏足夠的變革力度感到悲憤,還是警惕華為退出後的市場真空會加劇美國公司的壟斷地位,鮑毅康念茲在茲的是整個產業生態的健康度,覆巢之下無完卵,瑞典排斥華為以自保,長遠來看無異於在挖自己的牆角。
瑞典官場的水很深
除了產業生態和技術革新的角度,愛立信厲聲硬剛瑞典商務部門,還有別的原因嗎?如果我們深挖愛立信的股權背景,依然能發掘此事有意無意被遮蔽的微妙之處。
鮑毅康向瑞典商務部斥責PTS「越權」,認為PTS沒有權限發布可以影響中瑞外交關係的指令,其實打的是「狗」,看的是其背後的主人——瑞典國安局(SAPO),PTS在此事中僅僅是個「工具人」,這恰恰是愛立信最無法忍受的:一群走特務路線的「地下工作者」霎時間衝上了最前線,指責華為留後門對瑞典企業和政府搞監視,吃相未免過於難看。
如果說PTS是SAPO的牽線木偶,那麼鮑毅康在某種意義上也在替後台老板發聲,愛立信背後的「主人」是誰呢?不是別人,就是神秘的瑞典巨富家族瓦倫堡家族的直系繼承人雅各布·瓦倫堡(Jacob Wallenberg),他擁有愛立信的11%的股份,是該公司的頭號股東。
瓦倫堡基金的創立者:科努特·阿伽松·瓦倫堡和妻子愛麗絲·瓦倫堡。神秘的瑞典巨富瓦倫堡家族百年來一直恪守家族信條:存在,但不可見
如果從出生於清朝同治年間的老馬庫斯·瓦倫堡開始算起,雅各布·瓦倫堡是家族第四代傳人,他母親是瑞典聲名在外的金融巨頭弗萊明家族的後代。限於篇幅,本文不過多涉及瓦倫堡家族一百年來對瑞典政壇的巨大影響(坊間傳言瑞典衛生部門的「群體免疫」策略背後也是瓦倫堡家族的意志),只是想指出,秉承家族信條「存在,但不可見」的瓦倫堡們在軍工、金融、農業、日化等領域恪守的原則就是歐洲本位的市場開放和利益均沾,比如雅各布·瓦倫堡曾嘲諷脫歐後的英國將成為孤懸海外的「孤兒」,相應地,SAPO借國家利益之名向美國獻上「投名狀」,激起了一貫低調的瓦倫堡家族罕見的戰鬥熱情。
瓦倫堡家族第四代傳人雅各布·瓦倫堡,持有愛立信11%的股份(維基百科)
與瓦倫堡家族過從甚密的瑞典社會民主黨和保守的SAPO右翼之間的政治纏鬥並非沒有歷史淵源。成立於1989年東歐解體背景下的Sapo的前身曾在德國納粹肆虐歐洲期間「東食西宿」,和德國蓋世太保和蘇聯克格勃都有交易,並且在二戰後參與過暗殺瑞典反納粹的民族英雄拉烏爾·古斯塔夫·瓦倫堡(Raoul Gustaf Wallenberg)的行動,此事讓瓦倫堡家族和瑞典特務部門結下了很深的梁子。這次的瑞典PTS排斥華為的決定,背後影影綽綽觸及到瑞典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政壇恩仇史。
結論
1月4日,瑞典媒體報導新一輪的5G頻譜拍賣定於本月19日,華為正靜觀事態發展,無論結果如何,華為依然有上訴的可能。客觀的講,人口僅有1000萬的瑞典,其市場規模對華為來說並非那麼重要,但其直接競爭對手愛立信一反往日低調務實的作風,不斷給自己「加戲」,其實背後有不得不鳴的苦衷,華為退出後的瑞典和歐洲必然競爭力下降,生態鏈坍塌,長遠來看會危及到愛立信的歐洲本位和市場開放原則。並且,愛立信第一大股東——瓦倫堡家族的繼承人微妙的政商立場,則是此次事件折射出的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校對/holly)
5.【芯事記】2020年籤約成績單:7省9地,800億元下的第三代半導體布局;
集微網報導,2020年12月28日,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21十大科技趨勢,達摩院預測,以氮化鎵、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將迎來應用大爆發。
其實,第三代半導體在2020年就已「展現鋒芒」,在近期各省市通過的十四五規劃中,浙江、遼寧、寧波等多地區明確加碼第三代半導體產業。
回顧2020年,超14個第三代半導體項目及相關產業園籤約落地,總投資額超800億元,涉及7個省份9個地區。其中,三安光電、露笑科技、康佳3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分別在湖南長沙、安徽合肥、江西南昌籤約落地,總投資額超560億元。
僅從第三代半導體項目及相關產業園的籤約地區來看,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地區,其中,上海、江蘇超3個項目落地;安徽超3個項目(包括產業園)落地。值得注意的是,山東中鴻新晶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集群項目投資額高達111億元。
中鴻新晶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集群項目
4月8日,在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舉行2020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籤約儀式上,中鴻新晶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集群項目(彩虹集團LED)籤約落地。
項目總投資111億元,項目一期產業投資8億元,計劃3年內完成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集群初步建設,完成深紫外LED生產線20條,6-8英寸碳化矽單晶生產、加工、碳化矽外延生產線各2條,氮化鎵中試線1條。
項目二期投資51億元,完成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基金的募集工作,併購瑞典ASCATRON(艾斯科強) 公司,打造全球領先的「國家級戰略新興半導體研究院」視一期進展及市場需求情況適時啟動,計劃2年內完成6-8英寸碳化矽單晶擴產、6-8英寸氮化鎵外延、射頻器件、功率器件生產線各1條。
項目三期投資52億元,將ASCATRON公司後續晶片生產全部轉移至中國。
吳越半導體氮化鎵襯底及晶片項目
2月21日,吳越半導體氮化鎵襯底及晶片製造項目籤約江蘇無錫。該項目總投資37億元,主要進行2-6英寸氮化鎵自支撐單晶襯底及GaN-On-GaN功率晶片、射頻晶片的研發和生產。
百識第三代半導體6英寸晶圓製造項目
2020年9月,第31屆中國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上,百識第三代半導體6英寸晶圓製造項目成功籤約南京浦口。
該項目由南京百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總投資30億元,擬用地80畝,建立第三代半導體外延片+器件專業代工,可以承接國內外IDM與design house的委託製作訂單,串接國內上下遊產業鏈,達到第三代半導體晶片國造的目標,產品主要應用於5G基站、電動車、雷達、快速充電器等。
華通芯電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項目
2020年6月19日,華通芯電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項目籤約落地上海。該項目總投資2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2.7億元,將通過第三方代建的模式,在金山購置土地並建設廠房和潔淨車間,項目分為兩階段實施。
其中,第一階段計劃投資6.5億元,建設月產7000片GaAs(砷化鎵)晶片生產項目;第二階段計劃投資22.5億元,建設月產3000片GaN(氮化鎵)射頻晶片和20000片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項目,其產品將廣泛用於5G基站、雷達、微波等工業領域。
據當時上觀新聞報導,目前,該項目已實現小規模量產,產線需要的關鍵設備也已準備就緒。
上海芯泳半導體有限公司第三代氮化鎵材料及5G射頻器件項目
2020年11月6日,上海芯泳半導體有限公司第三代氮化鎵材料及5G射頻器件項目籤約落地上海,該項目總投資額約20億元,由中科院趙連城院士和董紹明院士領銜,全力突破我國寬禁帶材料和5G射頻器件「卡脖子」環節。
除了項目之外,三安光電、露笑科技、康佳三大百億元產業園也於2020年籤約落地。截至目前,三大產業園皆已開工。此前,集微網也以《國內企業紛紛瞄準第三代半導體,百億元產業園項目正順勢起航》為題,介紹了三個產業園。
長沙三安第三代半導體項目
2020年6月17日,三安光電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長沙成立子公司投資建設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項目,投資總額為160億元。
公告顯示,三安光電與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於 2020 年6月15日籤署《項目投資建設合同》。
同年7月20日,長沙三安第三代半導體項目在長沙高新區開工,項目總佔地面積1000畝,主要建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襯底(碳化矽)、外延、晶片及封裝產業生產基地。
露笑科技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矽)產業園
2020年8月9日,露笑科技發布關於與合肥市長豐縣籤署建設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矽)產業園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公告。
公告顯示,露笑科技於2020年8月8日與合肥市長豐縣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政府籤署《合肥市長豐縣與露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矽)產業園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1月28日,露笑科技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矽)產業園項目開工。該項目規劃總投資100億元,主要建設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矽)的設備製造、長晶生產、襯底加工、外延製作等產業鏈的研發和生產基地。
康佳半導體產業園暨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項目
2020年11月11日,江西南昌經開區與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約儀式在南昌舉行,江西康佳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園暨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項目落戶南昌經開區,總投資300億元。
據江西衛視11月22日報導,康佳(江西)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園項目近日在南昌經開區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底前投產。
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50億元,主要建設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項目及其相關配套產業,同步建設半導體研究院,將打造成集研發、設計、製造為一體的高科技項目。二期項目以半導體材料類、半導體應用類項目為主,以及半導體封測類、晶片設計類項目,引進一批符合產業園定位的半導體及相關產業鏈項目。(校對/若冰)
6.供應鏈消息:榮耀5G新機研發中,搭載高通晶片;
集微網1月6日消息,據中國證券報報導,從榮耀手機供應鏈公司獲悉,目前該公司已在推進新榮耀採用高通晶片的5G手機研發。不過,具體細節並未透露,暫不清楚這顆高通5G晶片是否為最新的驍龍888。
圖源:微博
獨立之後的榮耀,不在束縛于禁令限制,核心元器件有多款可選,包括高通、聯發科、三星等主流晶片供應商。
之前在驍龍技術峰會上,高通公司總裁安蒙曾表示,期待未來同榮耀開展合作。此前消息人士透露,高通和榮耀的合作進展非常樂觀,雙方已接近達成供應合作。
據數碼博主爆料,高通和榮耀的合作進展很順利,但是新機沒有那麼快,應該是還在開案研發階段。
圖源:微博
榮耀V40系列是榮耀品牌獨立之後推出的首款新機,爆料消息稱該機將搭載聯發科高端晶片天璣1000+。如果榮耀和高通合作順利,預計最快會在榮耀數字系列上看到驍龍晶片。
(校對/零叄)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