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繫我,說到了畢業季了,希望我聊聊學位論文的「致謝」問題。
約好時間,在電話裡聊了聊。記者說在網上搜到了我關於致謝的文章,寫的是關於期刊論文中的致謝。我說好像我也寫過學位論文的致謝問題,不過時間很久了,寫的什麼我也記不得了,內容也許已經不合時宜了。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對我們的各個方面衝擊太大,很多觀念變化和更新太快,經常有一種恍惚沉重的感覺。每天實實在在的生活,腳踏實地的生活,簡簡單單的生活,都成了一種奢侈。
找到了自己以前寫的文章,如下:
1、學位論文的致謝部分該怎麼寫?
2、中文學術期刊的論文應該鼓勵「致謝」
致謝是論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寫學術論文的時候,對於每個參與者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勞動和付出進行感謝已經很普遍了。做學術報告,發表學術論文,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等等,都有專門的致謝部分。學術論文為什麼還要致謝?做過研究的人都知道,尤其是實驗科學,一項工作的完成需要很多人的參與、幫助和支持,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幫助和方面對於工作的完成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每個參與人和提供幫助和支持的人都能作為論文的作者,所以應該在致謝部分肯定他們的勞動和付出,感謝他們的幫助和支持,如生物醫學研究中的動物飼養員,師兄師姐對某個技術點的指導和對論文觀點的討論等,還有研究經費的資助者等等。致謝除了對參與者工作的肯定外,也是對提供幫助者的一種尊重,一種學術禮節。漠視、忽視他人的幫助,不尊重他人的勞動和付出,無論是體力上的還是思想上的,都是一種失禮。記得在一次會議上,有學者建議用「志謝」,大家都說理科一般用「致謝」。
用「後記」是不是比「致謝」更合適?
不少才華橫溢的研究生在可以發揮才情的致謝部分,寫得很文藝,很抒情,甚至很煽情。所以有人提出這部分似乎稱為「後記」更好一些,更能應景。我不清楚文科是怎麼規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理科的行規都一樣,從我自己的認識看,學位論文中致謝部分,主要是對於自己在完成學位論文過程中,給自己提供幫助的那些人的感謝,一般包括對導師幾年來在工作、學習和論文等各個方面進行指導和幫助方面的感謝,對其他老師幫助的感謝,對同門師兄弟姐妹們幫助的感謝,對研究生管理部門老師們的感謝,對實驗室儀器管理等人員的感謝,對在野外和實驗室中對自己提供幫助的人員的感謝,以及對親人和家人的感謝等等。這些幫助和支持,一般都是與學位論文的完成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傾向於「致謝」。
致謝是否需要寫得很花哨、很抒情?
致謝部分是學位論文中唯一可以自由發揮的部分,甚至也是可以抒發個人情感的部分,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真誠,實實在在,真情實感。一旦失去了真,致謝就顯得有些虛偽了。按常理,學位論文,尤其是博士學位論文,經過晝夜奮戰,在收筆的那一刻,閉上眼睛就會浮想聯翩,回想這些年來曾經幫助過自己的那些人,那過去的一點一滴,都會湧上心頭,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就有了想藉機寫幾句感謝他們的衝動。回想起導師的辛苦和辛勞,回想同門師兄弟姐妹的無私幫助,回想家人的一次次鼓勵,回想親人的默默支持,很多很多方面,值得自己銘記。還有些學生在求學過程中遭遇了很大的磨難,如家庭發生了重大事故,面臨著是否繼續讀下去的抉擇等等,這個時候的任何幫助和鼓勵,對他(她)的研究生生涯都是重要的。所以,寫致謝的過程,也是研究生自己的一種心理梳理的過程,一個幾年來學習工作回顧的過程,是一種成長,一種對心靈的一次觸動。感謝他人,自己心理上也會有一種滿足感和輕鬆感。
評審專家很看重致謝嗎?
評審專家會很認真讀「致謝」部分嗎?我在審閱學位論文的時候是會讀一讀的。致謝部分,一般不是放在論文的前面,就是放在論文的最後,都很容易看到。通過都致謝,也會了解作者的一些思想和感悟。對我自己的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致謝這部分的內容我一般是不修改的,除非有錯別字,或者有些老師的名字等內容寫錯了,或者有過度肉麻的誇大。雖然評審專家在答辯前對於論文的評審至關重要,但學位論文不是專為評審專家寫的,學位論文是自己研究生生涯的一個工作總結,是全方位的展現,所以致謝作為學位論文的一部分,不需要考慮評審專家是否認真讀這部分。
如何致謝自己的導師?
如果學生有心,導師對自己各個方面的影響應該是很大的。讀研究生,能夠在一位負責認真有學識的導師門下生活學習幾年,完成自己的學業,成長為一名能夠獨立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實在是一種幸福。所以,讀研究生選擇導師、選擇研究方向、選擇實驗室都是非常關鍵的事情。在學位論文完成的時候,最想說謝謝的,往往就是對自己的導師。致謝導師,無可厚非,但需要真誠,要與自己的學位論文質量和水平一致起來。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種情形,學位論文錯誤百出,粗糙、混亂,有的甚至論文題目都有錯誤,連摘要都沒有學會怎麼寫,很顯然導師是沒有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修改的,那麼致謝中對於導師那些類似「學術嚴謹的學風,高屋建瓴的學識,認真負責的態度,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胸懷」等等過譽讚美肉麻之詞,就顯得有點滑稽幽默了。如果問你一句,這麼優秀負責的導師指導,你怎麼會寫出這樣錯誤百出的論文呢?
另外,這些年來國家通過各種人才工程引進的年輕學者很多,有些導師與研究生的年齡相差不大,在致謝中是應該避免用類似「德藝雙馨」 一類的過譽之詞的。誇得過猛,別人感覺冷得要命,導師的臉上則會發燒的。原則還是那倆字:真誠。(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