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未必能夠取得好成績,找對方法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努力就會成功這是一句非常激勵人心的話語,但事實上大部分時候努力可能能夠收穫經驗,但成功的機率卻沒有那麼大。
不僅是學習如此,生活上很多事情都是有始無終,面對現實,將眼光放在過程上而非結果,是孩子將要在人生第一堂課上需要學習的內容。
孩子的抗挫能力不僅僅針對的是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而是當結果不如意,或者乾脆失敗了,心態能不能還保持平穩。對於好勝心強的孩子來說,失敗可能比問題更嚴重,他們會失去自信,打擊下一次做事的積極性。
家長經常會把孩子的努力和成績掛鈎,如果這次考得好就會誇孩子努力,但如果成績下降,就說孩子平常學習一定是偷懶了,下次要補足爭取成績變好。
這樣的教育結果就是讓孩子也會認為努力是取得好成績的唯一條件,將運氣,環境,還有其他方面忽視,過於單一地看重一個條件會讓人視野變窄,從而造成偏執的心態。
有的家長甚至因為這次成績考不好,而將他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否定了,而對於孩子來說成績的好壞肯定不只是努力那麼簡單,甚至有的時候明明比上次考試之前更努力了,但成績就是沒考好。
這樣心裡已經夠委屈的了,還要被爸媽指責,結果就是造成自信心受到打擊,甚至討厭學習,失去興趣。
抱有這樣態度的家長可能從小就在向孩子灌輸著一個錯誤的觀念:「努力就會成功」。努力能夠帶來成功這不假,但努力和成功並不是必然的因果關係。造成成功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不是簡單的努力就能達成的。
習慣塑造性格,性格決定成敗,有些孩子經常會在考試的時候因為馬虎而丟分,就是因為他們平時沒有養成自信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寫作業拖拉,學習走神等等,家長應該在更多細節上糾正孩子錯誤的學習習慣,而不是只從努力,或者成績的表象上去判斷孩子是不是夠好。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要從生活細節點滴入手,不管結果好壞,及時引導,讓孩子有始有終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他們將來長大了,遇到事情不會退縮,更不會半途而廢,自然就會距離成功越來越近。正所謂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孩子需要學習的有很多,不僅是一腔熱血的努力那麼簡單,先找對方法最重要。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受益終身。可以說從出生到初中這個階段,是培養一個人習慣的最佳時期,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心性還沒有固定,很多觀念都在形成,等到他們年紀再大一些有了自己的三觀,過去的習慣就會根深蒂固,即使知道自己做錯了也很難改變了。
告訴孩子努力未必會成功,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持久的毅力與成功有必然的聯繫,過程中會有失敗和挫折,但如果能夠從頭堅持到底,最後收穫的可能是比成功更有意義的人生經驗。
把生活中的每件小事認真做好,最後就能變成寶貴的品質,現在很多家庭的生活條件很優渥,孩子選擇的可能性更多,這個不行馬上就換別的,但這樣換來換去就會造成孩子沒有毅力,耐心不足,遇到困難就想逃避的性格。
如果過家長教育得當,從小就要讓孩子學會不管條件再惡劣,都能始終堅持信念,那麼將來他們遇到挫折和問題的時候,就會運用智慧更好地解決當下的問題,而不是半途而廢,學會堅持比盲目熱血的努力更重要。
孩子做事沒有長性是很普遍的一件事,家長要學會結合他們的性格來進行教育,可以從小就教他們樹立短期目標,不用太費勁地就能達成目的,孩子自信和動力就會增加,這樣的成功對於他們來說很容易達到,也就更容易激起努力的動力。
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比拼的不僅僅是成功的機率,還有耐心的較量,能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毅力超乎常人的人,孩子年紀小耐心是他們需要訓練的一個重要科目。
如果孩子因為沒有耐心而大發脾氣,家長不要直接批評他們,可以先冷處理,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因為在他們情緒激動的時候,家長說什麼他們都聽不進去。
等他們平靜下來之後,再和他們說一說剛才的事,要讓孩子知道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靜下心來耐心把剛才的事情慢慢做完才是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不要認為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是聽得懂的。
努力未必會成功,但一定是有意義的。成績並不是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這個世界很公平,現在每走出的一步,都是在為未來的人生鋪路。
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努力一次,經驗就能累積一次,成功的機會就會多一次。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如何正確地面對失敗和挫折,告訴他們失敗就是下一次成功的階梯,一次失敗就代表成功又多了一次機會。不要讓孩子被眼前的障礙打敗,失敗也是有意義的。
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失敗之後再努力一次,不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再次站起來的力量都在自己的身上,這力量不在運氣,也不在有沒有人幫助你,而在於自己的內心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可以。
逆境總是有的,人生的樂趣就在於戰勝困難的過程,不屈從於命運的安排,堅韌不拔,才是生活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