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敘述方式奇特,加上距離現代社會太過久遠,《山海經》這本書中的很多奇禽怪獸到底是什麼,已經很難說清楚,這其中最難分辨明白的就是上古時期的一種水中怪獸——龍魚,它就像鬼一樣,後世千百年都流傳著他的傳說,人人都說有,但是卻找不到確切的證據。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山海經》中記載,在軒轅國的北方生長著一種怪獸,它們長得像魚,卻住在山陵之上,樣子長得像貍(音霾),也就是狸貓,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鰕(音蝦)。根據《爾雅》中的解釋,鰕是一種海中的水生動物,有四隻腳,體長可達兩丈有餘,鬍子有數尺之長。
傳說龍魚是天神的坐騎,神仙常常騎著它遨遊九野,巡行九州。比如《西遊記》中的觀音菩薩,在有的朝代的繪畫裡,菩薩以魚籃之像示人,在海中行進的時候,腳下所踩的就是神獸龍魚。
所以,可見,鰕是一種巨型水生動物,雖然與現在的蝦米同音,與它的繁體字同字,但顯然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物。
東晉文學家郭璞在《江賦》一文中說,龍魚陵居,其狀如鯉魚而大,頭上有一角。這個特點讓我們想到了《山海經》中的另一種怪獸,那就是鯥(音陸)。《南山經》中記載,鯥長著魚身牛頭,頭上有角,叫起來也像農村犁地的耕牛一般。不過它的背上是有翅膀的,可以到處飛翔。但是根據天神乘坐龍魚雲行九野的說法,龍魚顯然也是會飛的,或者是可以駕雲的。
但是也有人認為,龍魚根本不存在,它們只是人魚的一種。理由是明代《本草綱目》中說,鯢魚就是人魚,而《爾雅》中所記載的鯢中的一種也叫鰕,所謂鯢之大者謂之鰕。
但是這種說法跟原文相差較遠,龍魚跟人魚之間幾乎沒有相似點,如果僅僅根據它們有一個相同的叫法就認為它們是同一種生物,這有點勉為其難,也有些牽強附會。
根據多本古書中的記述,有說龍魚像狸貓的,有說它像鯉魚的,也有說它頭上有角,長得像龍的,唯獨沒有說它跟人有什麼相同或相似的身體特徵,僅僅就這一點,就足以排除陵魚,也就是人魚一族的選項了。
不管是從漢民族心中的構想還是史料中的記載,龍魚都應該更接近龍族,也就說,它們很可能是龍與魚雜交的後代,是一個混血的神獸。
但又因為它們有「鰕」這種叫法,愛搞事情的人就把它和「鯢」聯繫到了一起,所以,所有有關鯢魚的特徵都被強行移植到了龍魚的身上,什麼像魚四隻腳啦,什麼陵居的就是陵魚啦,什麼陵魚就是人魚啦,簡直是東家一榔頭,西家一棒子,到處亂扯。
不管是從民族感情上還是邏輯上講,本人還是覺得龍魚至少應該算一種神獸。就像為《山海經》註解的專業戶晉代學者郭璞所說,龍魚像龍而一角,似狸而陵居,一旦受到神明召喚,就會一飛沖天,遨遊九域,暢行九野,乘雲破霧,神妙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