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香港學生,正在內地努力求學

2021-02-20 光明日報

▲6月24日,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實驗室,指導老師樊令仲(左一)向香港大學生介紹腦科學的研究進展。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2018級香港學生陳浩男格外忙碌,他開始了迎接新生的工作。「第一步,我們打算系統地教給港澳新生電子支付的方法。
「對香港學生來講,內地與香港對比,各方面還是挺不一樣的,比如說支付習慣,香港同學還是習慣使用現金或者信用卡,所以他們對內地慣用的電子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還是比較陌生,而電子支付在內地的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所以我們準備系統性地教一下香港同學,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融入內地的生活、法大的生活。」陳浩男告訴記者。在中國政法大學,像陳浩男一樣的香港學生有287人。中國政法大學港澳臺教育中心副主任曾濤告訴記者,2019年學校共錄取香港地區新生共94人,本科76人,研究生17人,校際交流生1人。在香港,成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是不少青年學生的夢想。而隨著交流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香港企業需要熟知兩地法律的人才,因此,不少香港學生選擇中國政法大學這所法律生心中的「第一學府」。曾濤介紹,中國政法大學在香港的招生報名人數逐年遞增,且「難度不小」,學校錄取的免試生,在中學畢業文憑考試中5門成績最高分達到25分(滿分)。「從2012年政法大學首次招收香港學生開始,經過7年探索實踐,形成招生、學生學業管理、學生生活管理和畢業就業等環節的全流程工作機制。」曾濤介紹。

▲來自香港大學、澳門大學和南京大學等大學的學生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許叢軍攝/光明圖片

關於本科新生,開學工作重點主要為幫助香港學生完成高中到大學的轉型,跨越不同地區的融合,對內地教育的適應,即儘快轉換、儘快認識、儘快融入大學生活。港澳臺教育中心通過家長見面會,與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和溝通,使家長首先實現角色和觀念的轉換,從而更好地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通過新老生交流會、學業規劃講座等,使新生儘快實現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從老師灌輸到自主學習的認識上的轉換。」曾濤告訴記者,「之後,我們還會通過學術提升計劃、學習預警制度、學生社團建設、畢業生發展計劃等工作機制,為港澳學生提供更好的幫助和服務。」在學校的關愛下,不少香港學生努力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中國政法大學港澳臺教育中心學生辦公室副主任鄧軼聰告訴記者,2016級香港學生呂浸仰與同一宿舍四位同學(三位香港同學、一位澳門同學)均考上研究生,其中三位通過了祖國內地的法律資格考試,「香港學生與澳門學生、內地學生一起,相互勉勵、共同進步」。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不少香港同學對祖國的認識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在來內地就學之前,2018級香港學生饒谷誠曾有過糾結和猶豫,他這樣說:「反水貨行動,『佔中』行動,魚蛋事件等一連串的政治事件激起了不少港人心中的波濤,加上傳媒渲染的報導,令他們對祖國產生了種種誤解,當時的我亦是其中一位。慶幸的是,法大給予我重新了解祖國的機會。2018年8月19日,我收到了法大的錄取通知書,內心被中國法律第一學府錄取興奮的時候,身邊有些朋友勸我不要來北京,認為留在香港才是最明智的選擇,那個時候的我糾結不已,但是最後,在家人的支持鼓勵下,我選擇不再聽信傳言,親身踏進法大,去感受真正的北京。踏入北京的第一刻,昂頭望向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我知道,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隨後,法大的一年,更讓他堅定了愛國愛港的信念。採訪的最後,陳浩男對記者說,他還想代表法大的香港師兄師姐告訴未來的香港新生一句話:「我們的老師、師兄師姐都會盡全力去幫助你們融入北京的生活、融入法大的生活。而且這四年在法大學習的經歷確實會帶來更廣闊的視野。所以,師弟師妹們,請好好享受這四年在軍都山下的生活吧。」雨後的廣州天朗氣清,當記者走進暨南大學的校園,清晨的陽光穿過百年僑校的老樹,灑在暨南園的紅磚牆上。還有兩周,又一批來自香港的青年學子將在這裡翻開求學生涯的新篇章。
對正在暨南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就讀土木工程專業的香港學生謝彬華來說,暨大給予香港學子的諸多機會和充分關注,讓他對於自己的未來發展有了更強的信心。「作為本科生能夠加入研究生的課題組,是相當難得的機會。」謝彬華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在暨南大學的經歷。2018年6月,暨大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港澳臺僑學生「未來工程師」國際CDIO培養計劃啟動,謝彬華加入了其中碩士階段的課題攻堅團隊。在這一過程中,他對自己未來專注和從業的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內地建築行業有市場、有前景感覺和我們以前對內地的印象大不一樣,讓我感覺自己的專業大有可為。」謝彬華來到暨南大學後才開始慢慢了解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他告訴記者,自己以後要留在內地發展,鍛鍊個人發展所需的各方面能力。

▲寧港澳大學生在南通陸洪小鎮穆義豐酒坊體驗「酒瓶彩繪」。許叢軍攝/光明圖片

2018年1月,謝彬華與36名老師和同學一道,在陝西延安進行了一場訪學活動。「我發現以前對祖國歷史的了解還是太片面了。做人不能忘本,青年學生應該多了解國情。除了專業學習,我們還要重視對人格品質的培養。」回到學校後,他受邀參加了《暨南青年說》節目,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所見所想。在跟「時光機影視團隊」的年輕人交流的過程中,記者感受到了他們身上屬於青年創業者的光芒和溫度。這個團隊的創始人,是1993年出生的香港男孩陳嘉瑞,畢業於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3級廣播電視學專業。大二那年,他與暨南大學的其他幾名愛好電影的在校生一起,成立了「時光機影視團隊」。「電影的每一幕都是時光的定格,我們想把一切美好的時光都以影片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是『時光機』名字的由來,也是它成立的初衷。」一位團隊成員告訴記者。「時光機影視團隊」於2016年入駐暨南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WE創空間),學校的WE創空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政策扶持、創新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在平時拍攝中,我去了很多地方,比以前更加明白內地發展的現狀,這對我在內地創業很有幫助。」陳嘉瑞表示,以前自己可能更加崇拜香港電影,現在對他而言,不分內地和香港,在哪裡都必須學習。他希望以後能做一個融合香港和內地文化的電影孵化平臺,然後再從裡面創新找到適合中國人看的電影模式。談及今年在香港招生的情況,暨南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黃躍雄向記者介紹:「一是報考人數持續增加。今年香港報名人數達3976人,比去年多435人,增長12%。本科錄取2385人,比去年多100多人。預科錄取約700人。二是生源質量顯著提高。在香港錄取的中六文憑試學生中,160名同學獲得我校香港文憑考試優異生獎學金,比去年的74人增加一倍多。三是香港已經繳費領取錄取通知書的學生達1350人,比去年增加近100人。」

相關焦點

  • 「新上海人」羅彩瑚:希望更多香港學生到內地求學
    中新網上海9月5日電題:「新上海人」羅彩瑚:大學生活開闊眼界 望更多香港學生到內地求學  記者 陳靜  香港女生羅彩瑚,如今是一名新上海人。她從事諮詢工作。對香港土生土長的羅彩瑚而言,4年復旦大學的學習生活對其人生影響深遠。期間,她深深地愛上了上海。她說,越多地了解內地,就會有越多不一樣的感受。
  • 1.4萬餘名香港學生在內地高校求學
    「來內地讀書好處很多啊,認識了很多省份的同學,以後去任何地方旅行都有朋友。這裡的學習氣氛太好了,大家都在認真學習,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有時候,我和同學要早上5點去自習室佔座位,他們學習太認真了。」胡瑋茵感慨道。    胡瑋茵來自香港,現在是中國政法大學大一的學生。
  • 啟德發布中國香港留學報告,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回暖
    報告中指出,受相關政策實施利好影響,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也在回暖,啟德教育客戶諮詢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起,香港求學諮詢的數量開始逐步回升,進入7月,香港求學諮詢數量較上月環比增長了21.98%,明確赴港求學意向的諮詢較上月環比增長30.77%。
  • 權威答疑:香港戶籍學生內地求學及香港戶口國內高考加分政策
    香港籍學生如何在內地求學,港寶如何在內地上小學,初中,高中,高考是否有優惠政策,這些事關考生利益的切身大事,官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我們根據北京博飛華僑港澳臺學校提供的信息及官方政策,整理出以下問答,僅供參考:問:香港生孩子報考有什麼條件要求麼?高中應屆?
  • 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漸回暖
    本報電(記者趙曉霞)日前,啟德教育在線發布《香港求學錄取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內地學生赴中國香港求學正逐步回暖。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起,內地學生赴香港求學諮詢的數量開始逐步回升,進入7月,赴香港求學諮詢數量較上月環比增長了21.98%,明確赴香港求學意向的諮詢數量較上月環比增長30.77%。
  • 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回暖
    對於內地學生來說,香港在教育質量、求學時長、求學成本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去香港上學有哪些途徑?該關注哪些要點?羊城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去香港求學有哪些途徑?今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獲得通過並頒布實施,香港的社會經濟秩序得以顯著改善。受《國安法》實施利好影響,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在回暖。
  • 啟德教育發布報告: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回暖
    中國網北京8月18日訊(記者 徐虹)因選修科目歷史成績為B+無緣清北,江蘇高考文科總分第一名的白湘菱,最終選擇了香港大學,並獲得四年100餘萬元的全額獎學金。白湘菱的升學經歷使得港校再次獲得關注:港校有哪些優質、特色專業?錄取標準有哪些變化?本地就業情況如何?近日,啟德教育在線發布《香港求學錄取分析報告》。
  • 報告: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逐步回暖
    報告顯示,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也在回暖,啟德教育客戶諮詢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起,香港求學諮詢的數量開始逐步回升,進入7月,香港求學諮詢數量較上月環比增長了21.98%,明確赴港求學意向的諮詢較上月環比增長30.77%。
  • ——香港新生「興奮」開啟內地求學之路
    記者見到這位來自香港的年輕人時,他正在志願者協助下辦理新生報到手續。  王溢龍坦言,自己對內地一直很嚮往,雖然收到了香港本地院校的錄取通知書,但還是選擇來內地求學。「學中醫很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把中國文化傳承下去。」他說。  為了儘快適應在內地的學習生活,王溢龍和父母提前幾天來到廣州。
  • 問題探究:港澳學生聯招考試內地求學的原因分析
    港澳臺學生來內地求學已經日趨多元化,越來越多的港澳學生來內地求學,原因是什麼呢?一題中,45%的港澳生選擇了「港澳地區大學競爭激烈,錄取率低,內地大學對港澳生要求較寬鬆」。相對於港澳地區本土招生「僧多粥少」的局面,內地高校眾多,且對報考的港澳籍學生有更多優惠政策,升學壓力也更小。另外被訪者中也有人表示,近年來不少大陸生競爭香港高校入學名額,香港的學位被內地學生搶佔,使得本地人升學名額減少,不得不選擇到內地求學。
  • 內地學生赴港求學,商科、工科、傳媒、語言學更受歡迎
    2020年8月15日,啟德教育在線發布《啟德中國香港求學錄取分析報告》,結合香港官方數據及最近3年啟德學生香港求學申請及錄取數據,重點分析了香港碩士求學的申請與錄取趨勢、香港八大院校的特色與優勢專業、香港本地就業情況,並就赴港求學規劃、申請準備及求職就業等方面提供了專業建議。
  • 報告: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回暖 社會科學與管理學科錄取佔比最高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教育報導】2020年8月15日,啟德教育在線發布《香港求學錄取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正在回暖。啟德教育客戶諮詢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起,香港求學諮詢的數量開始逐步回升,進入7月,香港求學諮詢數量較上月環比增長了21.98%,明確赴港求學意向的諮詢較上月環比增長30.77%。
  • 內地生在香港求學是怎樣的體驗?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今年2018年,距離香港高校第一次面向內地招生已經有二十年的時間了。這二十年間,許許多多內地學生通過高考途逕入讀香港高校,進入香港社會,享受香港較內地更加多元和國際化的教育、生活環境。在開放招收的最初幾年,港校的招生模式與如今有很大差別,是以委託內地合作高校「代招」的方式進行的。招收的內地學生人數很少,被控制在一百人左右。如港大1998年僅招收了29名內地生。2003年,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八所香港公立大學可以面向內地招收自費本科生,這一年被稱作港校內地自主招生「元年」。
  • 田學軍:香港學生報考內地高校熱情高漲
    近日,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具備港澳招生資格的內地高校達到380所,有超過1.6萬名港生正在內地高校就讀,與內地學生享受同等學費、住宿費、醫療保障等政策,和內地學生一樣享受就業指導,獲得就業報到證和就業協議書,同時享有中央財政為港澳臺學生設置的專項獎學金。內地與香港中小學、幼兒園締結「姊妹學校」1,600餘對,教育交流不斷深入。
  • 在內地升學就業是一種什麼feel?香港學生們這麼說
    新學期伊始,香港學生在內地校園的溫馨迎接中開啟學習生活,他們用知識充實韶華、用拼搏定義青春,立志在廣闊天地有所作為。在暨南大學,港澳臺僑生佔全校學生的三分之一。開學忙碌的校園,很多老生自發投入到迎接香港新同學的工作中。這不,學生幹部們正在籌劃,給9月過生日的新生舉辦集體生日會,給他們大學生活的「開篇」留下難忘一筆。
  • 在內地升學就業是一種什麼feel?香港學生們這麼說……
    新學期伊始,香港學生在內地校園的溫馨迎接中開啟學習生活,他們用知識充實韶華、用拼搏定義青春,立志在廣闊天地有所作為。在暨南大學,港澳臺僑生佔全校學生的三分之一。開學忙碌的校園,很多老生自發投入到迎接香港新同學的工作中。這不,學生幹部們正在籌劃,給9月過生日的新生舉辦集體生日會,給他們大學生活的「開篇」留下難忘一筆。
  • 香港學生內地開學 嚮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香港學生內地開學 嚮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2019-09-02 11《大公報》記者從公開資料了解到,截至2019年6月,全國共有1.57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3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習,而廣東54所高校就有近8000名香港學生正陸續返校和入學。  香港經歷了兩個月來的社會紛爭,不少赴內地求學的香港學生直言對香港現狀感到心痛,擔憂香港經濟因此被拖垮,讓年輕人發展機會更少。
  • 香港高校啟動內地招生,家長心存憂慮,赴港求學「性價比」下降
    隨著延遲1個月的高考即將進入倒計時60天,各高校招生宣講活動也開始忙碌,藝考、體育特招、強基計劃等招生相繼啟動,香港高校在內地的招生也活躍起來,以線上宣講會的形式,吸引考生報名,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赴港求學的性價比正在下降,考生的報考熱情或受到影響。
  • 香港高校啟動2021內地招生,赴港求學或重掀熱潮,你怎麼選?
    自2003年教育部批准香港高校開始面向內地招生以來,將迎來18個年頭,招生學校也從幾所增長到15所,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可面向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招收本科及以上學生。數據顯示,2020年8所公立大學共約錄取1800名內地學生。
  • 內地學生香港校園受圍攻
    針對近期香港校園出現的暴力事件和欺凌行為,香港中聯辦11月10日發表致在港內地生的公開信。信中指出:請大家保持冷靜、注意安全、安心學業。△香港中聯辦教科部致在港內地生的公開信一段時間以來,曾令無數內地學子心之所向的香港校園暴力事件不斷,近日更有升級之勢。究竟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