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實驗室,指導老師樊令仲(左一)向香港大學生介紹腦科學的研究進展。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2018級香港學生陳浩男格外忙碌,他開始了迎接新生的工作。「第一步,我們打算系統地教給港澳新生電子支付的方法。」▲來自香港大學、澳門大學和南京大學等大學的學生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許叢軍攝/光明圖片
「關於本科新生,開學工作重點主要為幫助香港學生完成高中到大學的轉型,跨越不同地區的融合,對內地教育的適應,即儘快轉換、儘快認識、儘快融入大學生活。港澳臺教育中心通過家長見面會,與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和溝通,使家長首先實現角色和觀念的轉換,從而更好地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通過新老生交流會、學業規劃講座等,使新生儘快實現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從老師灌輸到自主學習的認識上的轉換。」曾濤告訴記者,「之後,我們還會通過學術提升計劃、學習預警制度、學生社團建設、畢業生發展計劃等工作機制,為港澳學生提供更好的幫助和服務。」在學校的關愛下,不少香港學生努力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中國政法大學港澳臺教育中心學生辦公室副主任鄧軼聰告訴記者,2016級香港學生呂浸仰與同一宿舍四位同學(三位香港同學、一位澳門同學)均考上研究生,其中三位通過了祖國內地的法律資格考試,「香港學生與澳門學生、內地學生一起,相互勉勵、共同進步」。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不少香港同學對祖國的認識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在來內地就學之前,2018級香港學生饒谷誠曾有過糾結和猶豫,他這樣說:「反水貨行動,『佔中』行動,魚蛋事件等一連串的政治事件激起了不少港人心中的波濤,加上傳媒渲染的報導,令他們對祖國產生了種種誤解,當時的我亦是其中一位。慶幸的是,法大給予我重新了解祖國的機會。2018年8月19日,我收到了法大的錄取通知書,內心被中國法律第一學府錄取興奮的時候,身邊有些朋友勸我不要來北京,認為留在香港才是最明智的選擇,那個時候的我糾結不已,但是最後,在家人的支持鼓勵下,我選擇不再聽信傳言,親身踏進法大,去感受真正的北京。踏入北京的第一刻,昂頭望向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我知道,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隨後,法大的一年,更讓他堅定了愛國愛港的信念。採訪的最後,陳浩男對記者說,他還想代表法大的香港師兄師姐告訴未來的香港新生一句話:「我們的老師、師兄師姐都會盡全力去幫助你們融入北京的生活、融入法大的生活。而且這四年在法大學習的經歷確實會帶來更廣闊的視野。所以,師弟師妹們,請好好享受這四年在軍都山下的生活吧。」雨後的廣州天朗氣清,當記者走進暨南大學的校園,清晨的陽光穿過百年僑校的老樹,灑在暨南園的紅磚牆上。還有兩周,又一批來自香港的青年學子將在這裡翻開求學生涯的新篇章。▲寧港澳大學生在南通陸洪小鎮穆義豐酒坊體驗「酒瓶彩繪」。許叢軍攝/光明圖片
2018年1月,謝彬華與36名老師和同學一道,在陝西延安進行了一場訪學活動。「我發現以前對祖國歷史的了解還是太片面了。做人不能忘本,青年學生應該多了解國情。除了專業學習,我們還要重視對人格品質的培養。」回到學校後,他受邀參加了《暨南青年說》節目,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所見所想。在跟「時光機影視團隊」的年輕人交流的過程中,記者感受到了他們身上屬於青年創業者的光芒和溫度。這個團隊的創始人,是1993年出生的香港男孩陳嘉瑞,畢業於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3級廣播電視學專業。大二那年,他與暨南大學的其他幾名愛好電影的在校生一起,成立了「時光機影視團隊」。「電影的每一幕都是時光的定格,我們想把一切美好的時光都以影片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是『時光機』名字的由來,也是它成立的初衷。」一位團隊成員告訴記者。「時光機影視團隊」於2016年入駐暨南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WE創空間),學校的WE創空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政策扶持、創新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在平時拍攝中,我去了很多地方,比以前更加明白內地發展的現狀,這對我在內地創業很有幫助。」陳嘉瑞表示,以前自己可能更加崇拜香港電影,現在對他而言,不分內地和香港,在哪裡都必須學習。他希望以後能做一個融合香港和內地文化的電影孵化平臺,然後再從裡面創新找到適合中國人看的電影模式。談及今年在香港招生的情況,暨南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黃躍雄向記者介紹:「一是報考人數持續增加。今年香港報名人數達3976人,比去年多435人,增長12%。本科錄取2385人,比去年多100多人。預科錄取約700人。二是生源質量顯著提高。在香港錄取的中六文憑試學生中,160名同學獲得我校香港文憑考試優異生獎學金,比去年的74人增加一倍多。三是香港已經繳費領取錄取通知書的學生達1350人,比去年增加近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