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面對嬌嫩的新生寶寶,家長怕動傷了、碰壞了,因此不敢護理、護理不到位,結果反而造成寶寶生病……在杭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病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周素芽的眼中,這些新手父母的焦慮很真實。
每天仔細消毒
寶寶還是感染
出生才一周的寶寶被抱到周素芽的診室,媽媽一臉焦慮:「我已經按照書上教的方法按照步驟每天仔細消毒,為什麼寶寶的肚臍居然流膿了?」周素芽發現,為寶寶進行臍帶護理,父母還是「下手輕了點」。她對家長說:「做法是對的,但是沒有消毒到位,最終造成感染。」
如何進行正確的臍帶護理?周素芽提醒家長:
1.臍部要保持乾燥清潔,每天消毒一到兩次,一般無需刻意用敷料包裹臍部;
2.消毒時臍痂下、臍窩裡一定要消毒到位;
3.要注意觀察臍部有無滲血、潮溼或膿性分泌物;
4.要注意臍周皮膚有無發紅、氣味是否異常,如果出現異常,及時到醫院就診。
3天大的寶寶吐黃綠色膽汁
竟是腸子裡扭了一個「結」
周素芽坦言,與其他兒科的專科不同,新生兒科更像是一個小型的綜合性全科,對患兒的治療需要多學科的支持。
最近,出生才3天的閃閃(化名)因為黃疸轉至杭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住院當天,閃閃嘔吐了一次,嘔吐物呈草綠色,似膽汁和胎糞。周素芽判斷閃閃可能存在消化道問題,當即安排腹部立位拍片,結果顯示閃閃的下腹部只見到非常少量的氣體!
(圖片:閃閃的腹部立位片,正常新生兒腹部應有生理積氣)
追問病史,家長表示閃閃出生最初兩天就有嘔吐,吐得不多,都是透明泡沫樣的液體。由於媽媽奶水少,孩子餵奶量也少,後來就沒發現有嘔吐現象,而且閃閃出生後胎便解了四五次,量也不少,因此排除了先天性腸閉鎖的可能。
那是怎麼回事?與醫院外科專家共同會診後,閃閃被安排了腸繫膜血管B超檢查及消化道造影檢查,最終考慮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這也是消化道畸形的一種。如果把腸道比喻為水管,閃閃腸道的中間部位則是扭了一個540度的「結」,造成了腸梗阻,所以喝下的奶無法順利通過腸道消化吸收,只能重新吐出來。由於梗阻的位置偏低,吐出來的是膽汁樣和墨綠色糞汁樣的液體。
尋找到病因,閃閃很快被安排外科手術治療。由於術前及術後5~7天內不能吃奶,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醫護人員留置了中心靜脈置管,通過靜脈營養提供能量支持,以確保閃閃順利完成手術治療。
早產兒養育隨訪很關鍵
在新生兒隨訪門診,爸爸媽媽又帶著凡凡(化名)來報導了,周素芽為他做了全面的體格檢查及評估——糾正胎齡4個月,身高66cm,頭圍42cm,體重7公斤,體格發育良好。躺在檢查臺上的凡凡呼吸平穩、面色紅潤,不時還衝著醫生笑笑,任誰也看不出來,8個月前他還在死亡線上掙扎。
凡凡是26周的「超早早產兒」,出生體重僅950克。媽媽是高齡產婦,因「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產程提前發動,導致他早早來到這世界報導。
一出生,凡凡就被轉運到了杭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2周餘的氣管插管、機械通氣,2個月的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4個多月的氧療,凡凡的肺部情況特別不好,導致病情反反覆覆。
住院124天後,凡凡出院了,但還是要繼續吸氧。凡凡的特殊狀況對家庭延續性照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讓凡凡父母倍感壓力。周素芽通過微信及時指導日常家庭護理工作以及突發情況(如嗆奶窒息)的緊急處理,還為凡凡制定了隨訪計劃。
出院2個月後,凡凡成功脫離了氧氣,體格發育也維持著良好的狀態。但是凡凡的神經系統發育存在一定問題,如肌張力偏高、對聽覺追隨欠佳等,周素芽正計劃聯合康復科為凡凡進行幹預治療。
從出生的950克到現在的7公斤,從解決生存問題到健康生長發育,早產兒的養育、隨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周素芽說,作為新生兒科醫生,把小小的早產兒養大、讓他們健康成長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