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1月8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導 宜家已經「亮牌」了!千呼萬喚始出來,萬眾期待的宜家下個月正式開業!記者在福馬路邊看到福州宜家家居商場已經亮出了「宜家家居」的招牌。
隨著宜家建設的有序推進和周邊配套道路工程的陸續完工,宜家與福州市民正式見面的日子又近了。據了解,福州宜家家居商場將於下個月正式開業。
作為體驗式購物的鼻祖,很多「宜家粉」都表示宜家最吸引人的是各類美食和神奇小物。
甚至由於各類免費服務,國內不少地方的宜家已成為廣受人們歡迎。進可約會相親、退可野炊睡午覺的「旅遊勝地」。
旅遊勝地
下月開業的福州宜家家居商場,位於晉安區福馬路以北、埠興路以西,總建築面積逾11萬平方米,地下兩層均為停車場可提供1100多個停車位。地上一層為租賃經營層,地上二層、三層為宜家的標準店三層還設有可容納80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
可容納80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
今年9月,福州宜家周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項目已建成通車,為宜家商場開業做好了準備。
宜家福州項目地塊周邊配套道路工程項目分為兩期,包含建設埠興路、積翠巷(原規劃一路)及埠興支路等3條道路。一期項目建設內容為埠興路部分路段及積翠巷。
埠興路起於福馬路,止於埠興支路,道路全長700米,其中有500米納入一期項目中。積翠巷起點位於福馬路,終點止於埠興路,道路全長373米。
據悉,一期項目投用後,以福州宜家商場為中心與福馬路形成了一個環狀路網。不僅方便了周邊居民出行,也為宜家商場開業後往來商場的市民提供了便利,目前,福馬路提升改造工程也已完工。
二期項目將隨積翠巷北側地塊開發同步進行,建設內容包括埠興路剩餘200米道路及埠興支路,建成後可將車流引至福興大道,形成又一個交通重要進出口。此外,地鐵2號線上洋站出口就在宜家門前。今後,市民自駕或是乘地鐵去宜家都很方便。
目前,晉安區已形成東二環商圈、五四北商圈、世歐商圈,隨著福州宜家項目建設的提速,以宜家為核心的城市新商圈已呼之欲出。
福州宜家項目位於晉安湖「三創園」
晉安湖「三創園」位於建設中的晉安湖東側,以福興經濟開發區為基礎,以「三創、兩新、一都市」為產業功能定位,將打造有別於產業基地的二、三產融合的都市型新興產業集聚地和功能齊全、配套完善、宜業宜居、真正實現產城融合的「三創園」,建成匯聚總部經濟、平臺經濟、5G+智造、高端商業綜合體等高端產業的生態圈,實現多元、永續、全面發展。
說起來,讓福州人盼了這麼些年宜家到底有多火呢。
在某書搜索「宜家」,不僅能看到宜家購物清單、美食清單,還有拍照打卡攻略,收藏數超過10000+,可見網友們對宜家愛得有多深!
宜家究竟有什麼魔力讓網友們甘之如飴?
簡單創意的瑞典風格、低價優質的家居用品、源源不斷的裝修靈感、貼心個性的全屋設計、1塊錢的奶油甜筒、無限續杯的會員咖啡……
要細數宜家的好,估計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有幾點是人盡皆知的,作為福州人,你也必須知道!
1 宜家,家居中的沃爾瑪
在宜家買個床,就像買瓶礦泉水那樣簡單,沒有喋喋不休的導購員,宜家採用全球採購模式,在全球尋找價格便宜品質上好的材料,最後讓你能以超低的價格,帶走全球優質的家居產品。
不吹虛的,咱上圖!
是不是感覺花著一兩千,買著大幾千的家居產品這就是宜家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2 在宜家享受全球頂尖體驗式營銷
當你走進店內的時候,看到的不是種類一樣的商品羅列在一起,而是通過設計師的一番布置,打造出一個個配套的小房間。你所見到的,便是你將來得到的。讓你逃離賣家秀買家秀的購物魔咒。
3 在宜家,吃最值的冰激凌
宜家商場都有自己的餐廳,這次宜家餐廳設置800個座位,顧客可以愉快地開啟逛吃模式,不用大排長龍,在宜家,10元就能吃到撐!
瑞典式肉丸
在宜家美食中排名第一的瑞典肉丸10粒15.5元,瑞典傳統配方一口咬下去,還有淡淡的奶香味。
圓筒冰淇淋
宜家的甜筒只要1塊錢,去過宜家的基本都吃過。
雙色冰淇淋比圓筒冰淇淋多了一種口味,只要2元哦!也是超級好吃的。
熱狗,單點只要3塊錢!醬料隨便加~
免費可續杯的會員咖啡
此外,家居業務只是宜家的一小部分,宜家設計師們個個全能,而宜家也一直秉承著「做不了飯的裁縫造不出好家具」的標準,嚴格要求著每一位宜家設計師。
所以,暗地裡的宜家
1 有時候,隨便出個包包都是爆款
由宜家購物袋改造成的單肩包,備受國外潮人的青睞。材質呢,就是用來裝大米的編織袋,是不是既環保又好看。
2 有時候,成為「懶人」的守護神
宜家公布的這款「天才食譜」只需按照食譜上的要求把材料放對位置(對,你沒聽錯,宜家就是連擺盤都給你設計好了)
然後放到微波爐裡叮一下,就可以啦!
3 有時候,為拯救低頭族而出鍋
為了讓你好好吃飯也是費盡了心思,宜家這款「好好吃飯鍋」要求每個吃飯的人,把手機放入鍋底下的平臺上鍋才會熱,並且手機越多熱得越快。
不用代購,不用人肉去外地背家具,以後福州的小夥伴也能在家門口逛宜家,想想就好開心。
(福州晚報記者何佳媛/文 陳暖/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