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市市立醫院
病危通知和高考錄取通知先後送達
命運無常,人生的遭遇難以預料。怒放的青春可能突然面臨枯萎,病危通知和高考錄取通知也會先後送達。
對19歲的男孩小博(化名)來說,剛剛過去的30天,經歷九死一生,像過山車一般驚險跌宕。
8月1日,高考結束後的小博在駕駛摩託車時意外遭遇車禍,當場昏迷。巨大的撞擊導致肝臟爆裂、破碎,當地醫院緊急行部分肝臟切除術。由於創傷嚴重,殘餘肝臟仍有持續出血並出現了危重情況。在人生最憧憬的時刻,花季少年的生命突然跌入谷底。
醫聯體雙向轉診,刻不容緩
8月4日上午9點左右,青島市市立醫院基層醫療管理科主任袁文清接到西海岸人民醫院的緊急求助電話,一名肝破裂19歲病人需要緊急轉診。該院是市立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在技術幫扶、專家坐診等方面有深入的溝通合作,市立醫院的分級診療信息平臺,與各醫聯體單位互通互聯,建立了便捷快速的雙向轉診機制。在危重複雜病人的救治中,這是一條能救命的綠色通道。
19歲,肝破裂。這些驚心觸目的字眼牽動著所有人的心。信息以最快的方式傳遞,指令以最短的路徑傳達。距離西海岸最近的我院本部院區迅速行動,協調相關部門做好各項接收準備,肝膽外科、重症醫學科、輸血科、微創介入治療中心等部門迅速應戰。
病人還在轉運的途中,與當地醫院的病情溝通就已經啟動。病人因車禍導致肝臟多發爆裂性出血、胸部損傷,當地醫院已經對碎裂的部分肝臟進行了手術切除,60%碎肝切除,殘存的40%肝臟出血不止。
多部門聯動 協同救治
中午12點, 120救護車風馳電掣,護送生命垂危的病人跨海而來。
車門開啟,分管醫療副院長閆泰山、醫務科主任劉學東第一時間迎上前來。本部重症醫學科主任潘勝奇、肝膽外科副主任於江、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王子軒、輸血科宋璇主任正在ICU等候。超聲科、放射科、輸血科緊急聯動,在病人信息尚未錄入之前,以最快速度提前做好相關檢查和備血準備。
來院時病人仍舊昏迷,緊急轉院之下僅有家屬提供的病史及當地醫院簡要的出院記錄。為更詳細地了解病情及搶救過程,肝膽外科副主任於江、醫務科主任劉學東分別與當地醫院的主管醫生、手術醫生以及重症醫學科主任取得聯繫,詳細溝通,了解病情變化、具體手術、治療情況。
本部醫務科迅速組織全院會診。完善檢查,大量備血、輸血,糾正休克、改善凝血功能。
CT檢查,發現病人雙側胸腔大量積液伴右側少量氣胸。胸外科會診,行右側胸腔閉試引流管置管引流。
普外科會診,繼續胃腸減壓,留置腹腔引流管。
最大的兇險在肝臟。引流管裡鮮紅的血液令人擔憂。超聲檢查證實活動性出血仍未停止。病人生命體徵不穩,凝血功能差。殘餘肝破裂並持續活動性出血是目前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
肝膽外科全科討論,得出的結論令人揪心:病人僅存的40%肝組織,亦多發破裂,完整殘存過少,且持續出血,再次開腹手術風險較大。
全院多學科專家會診,決定首選介入手術止血這一方案。
精準介入栓塞,先闖「出血關」
病人存活的希望落在了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作為青島市最早開展介入診治的醫院,該專業每年完成各類介入手術6000餘臺。對急危重症,尤其擅長精準「阻擊」,對急性出血的搶救富有經驗。
常規介入操作,是肝動脈栓塞止血。但主動脈栓塞同時會造成肝功能損傷。由於殘存肝臟小,發生術後肝功能衰竭的可能性極大。即使渡過肝衰期,繼發感染亦可致命。也就是說,病人面臨著「出血、肝衰竭、感染」這三大奪命關口。
救治醫生在與家屬談話溝通。這是一個年僅19歲的生命,剛剛參加完高考的他,正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肩負著家庭的希望,不幸卻遭此一劫。病人來自農村,家庭條件困難、父親患病需要大量花費,全靠母親一人支撐,男孩是家庭唯一的希望和未來的支柱。全體參與搶救的醫務人員滿懷深沉的責任:「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挽救孩子!」
微創介入治療中心最後一搏。
全科緊急組成搶救團隊,主任王子軒帶領李趙鵬博士等充分討論,決定實施精準量化栓塞治療。精準量化是指放棄主幹血管,選擇肝臟血管的分支末端進行栓塞,保留主幹血管的正常供血,最大可能減少對肝功能的影響,為病人成功渡過「肝衰」關打下基礎。
該技術操作難度極高,需要極其精細。為確保手術的高精度引導,技師趙一凡提出在3D導航技術基礎上,應用術中雙期強化掃描+圖像擬合+3D定位導航的最新方法。
當天下午,病人被小心地轉至DSA手術床,介入團隊有條不紊地展開手術:穿刺、超選、造影、定位、C-Arm CT掃描、栓塞染色、確定範圍、尋找出血點、計數靶血管、定位、插管、計數顆粒、栓塞……整個流程迅速而緊湊。王子軒主任全神貫注,緊盯血管樹末梢4級以上分支,該級別的血管細如髮絲,直徑僅為500微米左右,手術醫師要在肉眼下逐個對其進行操作,通過微導管將栓塞劑緩緩注入血管內部,精準、精細程度可想而知。
身著厚重鉛衣的醫護人員汗流浹背,護理組全程監護,護士緊緊抱著取來的血漿,用自己的體溫給血袋復溫。
經過2個多小時的鏖戰,一條條微細的「罪犯」血管被探查和栓塞,病人心率逐漸恢復正常、血壓趨穩,出血點被成功堵住!
觀看手術的年輕醫生反覆對照治療前後的圖像,發出感嘆:「不愧是精準栓塞,都看不出明顯的栓塞痕跡!」
綜合救治,再過「肝衰」關、「感染」關
術後,病人返回ICU。複查CT顯示仍有肝周及腹腔積液,但無新鮮出血徵象。
危重症術後的監護治療,最是考驗綜合救治能力。術後患者反覆出現嚴重低血糖、發熱等症狀,重症醫學科在潘勝奇主任的帶領下積極給予保肝、預防感染、持續腹腔引流、動態肝功能監測,補液、輸血、維持生命體徵,營養支持及對症治療等,使危象及時得到糾正。期間,肝膽外科、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也多次查看病人,進一步會診,對治療進行及時調整。術後第三天病人神志轉清醒,氣管插管拔除,肝臟已無明顯活動性出血。
重症監護病房禁止陪人,稚嫩的少年身心遭此重創,出現明顯精神煩躁情緒不穩,家人也非常擔心焦慮。肝膽外科和重症醫學科綜合考慮協商後,決定將病人轉往肝膽外科觀察治療,期待在親人的陪伴下病人情緒調整,更好的康復。
8月12日患者轉入肝膽外科。肝膽外科接過最後一棒。科主任葛忠帶領團隊給予精心的治療,及時調整衝洗引流管,清理壞死組織。對病人給予很大的精神支持,病人情緒明顯好轉,食慾增加,複查CT顯示良好。8月28日,小博拔除最後一根引流管。
如期而至的大學
8月29日,小博順利出院。他的臉上洋溢著年輕人特有的青春和朝氣,正憧憬著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絲毫看不出曾經的生死劫難。陪伴在旁的媽媽,如數家珍一般,把參與救治的醫務團隊,到過的每個科室,接觸過的每個醫護人員,從院長到小護士,細數了一遍。她深深感激醫院的救命之恩:「我是農村人,說不出漂亮的話,我只知道,是市立醫院把我兒子救了回來。」
出院的小博,已經著手開始大學報到的籌備了。這個不幸而又萬幸的少年,終於從死神手中逃脫,進入夢想的大學,開啟了新的人生。
#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