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寶因為喜歡《綠山牆的安妮》,讓我給她買了整套的紅髮安妮系列,可拿到書後,她才發現高估了自己的閱讀能力,畢竟才八歲,這套書她讀起來特別吃力,不過因為太喜歡安妮了,她倒是也沒有接受我讓她長大點再讀的建議。
她想了個好辦法,讓我給她選一本好讀的繪本來緩解一下「閱讀壓力」。
於是我就挑了幾本給她讀簡介,讀了幾本她都沒興趣,當讀完《好多好多「對不起」》的簡介「我非常喜歡妹妹小福。我經常陪她玩,給她講故事,教她數數。可是小福總是做不好,有時數不清數字,有時一跑步就摔倒。出錯後,小福總是馬上說「對不起」。一天,爸爸媽媽帶著小福去醫院檢查,終於發現了小福總是出錯的原因……」時,她一臉困惑:「這就完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呀?就要這一本吧。」
呃,那個,我好像知道寫簡介的竅門了……
現在,《好多好多「對不起」》已經被大寶「幾眼看完了」,故事的確很有趣,但她又覺得太不經看,繼續追她的紅髮安妮去了,這本書,就被妹妹看上了。
先看看這看這溫馨的畫風吧,穿著親子裝緊緊擁抱的姐妹,真是讓人心都化了。
《好多好多「對不起」》是日本幼兒園繪本大獎得主楠茂宣精心創作的,雖然作者已經點明了主旨——在與孩子相處時,我們需要明白這一點,我們自以為了解孩子,其實不然,希望所有的父母都不要囿於成見用一顆純真的心去擁抱孩子吧!
但這本書打動我的,還有不同的地方。
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精彩之處。
首先要揭開故事簡介裡設置的懸念,妹妹小福總是出錯,是因為她先天性遠視,看不清楚近處的東西。
在最後一頁有著清楚的注釋:
患有遠視的人,因為光線進入眼內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後,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像,所以看不清楚事物。典型的遠視者,遠處和近處的東西,都會看不清楚。
這個醫學知識的科普,雖然只是作者表達故事主旨的一個手段,但我卻覺得特別重要,在陪孩子們看書的時候,把近視、遠視的特徵都詳細講了,畢竟對孩子來說,將來近視的機率實在太大了。
把枯燥的醫學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聯繫起來,可以讓孩子對此印象更加深刻,以後一想起眼睛的問題,她們就會想起那個總是說對不起的小姑娘的眼睛是先天性遠視,是她一出生就有的,但我們只要好好保護眼睛,就可以避免近視。
現在的父母善於從育兒書中學習,遇到問題也會思考問題背後的原因,但往往是心理原因更受重視,生理問題常常被忽略。
但人的心理和生理是互相關聯的,孩子更是如此,有時候孩子做出種種不合常理的行為,可能只是因為他病了。
他忽然挑食,可能是他感冒了胃口不好;他對客人不禮貌,可能是因為他太困了想睡覺;他脾氣暴躁,可能是因為蛀牙的疼痛一直困擾著他……
還有現代醫學發現的自閉症,多動症,抽動症,以及傳統醫學總結出的脾虛、肝氣不舒,這些醫學知識,父母也可以適當了解。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醫生來做,但父母要做那個及早發現孩子病了的人。
就像在《好多好多「對不起」》中,父母一開始也想到了小福出錯的原因可能是眼睛有問題,如果他們懂一些醫學知識,即使小福說看得清楚,他們也會深入分析,發現問題。
現在的育兒理念進步了很多,不提倡二胎家庭拿兩個孩子做對比,這個我是支持的,畢竟小時候吃夠了被比較的苦。
但看著兩個朝夕相處的孩子,如果你說從來沒有在心裡拿她們做過比較,恐怕也是自欺欺人。
那麼如果一定要拿兩個孩子做對比,該比較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好多好多「對不起」》中的父母是如何比較的:
「小福這孩子,身體上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呀?」
我也有點擔心,她姐姐像她這麼大的時候,跑步,識數都沒問題,可小福總是做不好,還老出錯……」
「而且在出錯的時候,總是馬上說『對不起』。」
「還真是這樣……」
這一段,真有看推理小說的感覺,眼見著離真相已經很近了,可主人公卻又偏離了主題,讓人忍不住想跳到書裡去提醒他們。
我並不覺得小福的父母這樣比較兩個孩子有什麼不妥,因為他們是在私下裡做對比,而且是出於對妹妹身體的擔憂。
凡事過猶不及,我們不能因為不恰當的對比方式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就杜絕一切對比。
兩個孩子之間的適當對比是二胎家庭的難得的育兒資源。
1、比較大致的成長軌跡,可以檢驗二寶的身心發育有沒有出現異常。
在《好多好多「對不起」》中,父母正是在對兩個孩子的比較之下覺察到妹妹可能有問題的。
雖然兩個孩子之間會存在很大差異,但孩子的身心發展畢竟是有規律可循的,生二胎時完全撇開照顧大寶時的經驗,重新去做新手父母,不是很可惜嗎?
2、在長期的比較之下,更容易發現他們需要哪些引導
比如我家的兩個孩子,妹妹現在看起來很乖巧,但她喜歡自己拿主意,如果我不同意,她會用迂迴戰術,比如撒嬌或用言語誘導,總之一定要達到目地。
這和姐姐小時候挺像的。
但姐姐現在喜歡聽別人的參考意見後再做決定,甚至有時候她覺得給意見的人更有經驗,她會直接讓其代勞——比如她有時會讓我幫她選書,讓理髮師幫她選擇適合她的髮型。
姐姐小時候,我們覺得她特別有主見,很是開心,還經常鼓勵她自己做決定,但後來姐姐自己發現了她做的決定常常並不能讓自己滿意,於是開始聽取別人的意見。
這樣對比下來,我就能在引導她們的時候區別對待,教會姐姐怎樣聽別人的意見才能做到不盲目,而對妹妹,則會引導她發現適當聽取別人意見的必要性。
凡事都有兩面性,二胎家庭兩個孩子之間的對比是不可避免的,巧妙利用,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好多好多「對不起」》是一本特別暖的繪本,妹妹小福天真善良,爸爸媽媽和姐姐沒有及時發現她眼睛的問題,讓她受了很多委屈,都十分愧疚地對她說「對不起」,她卻天真地說:「姐姐,我們有好多好多『對不起』啊!」一句話就把眼淚還沒幹的一家人全都逗笑了。
看著最後小福戴著眼鏡快樂地朝姐姐飛奔的樣子,絲毫看不出這件事給她留下了什麼不好的影響。
這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可能的嗎?父母傷害了孩子,真的不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嗎?
是的,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哪個單一的經歷能夠造成災難性的發展後果。
我現在經常看育兒書,但我挑育兒書有個標準:只要把父母當人看的。
比如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一書中有這樣的話:「在這本書裡,我們會反覆強調一點,就是做父母的應該對自己寬容一些。為人父母,孰能無過?上蒼仁慈,即使父母有時犯錯,也能獲得諒解,就好比教孩子學騎自行車一樣—摔倒了就爬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再來一次。」
這就是我說的把父母當人看,既然是人,在育兒過程中就難免做錯事,適度的愧疚能幫助我們少犯錯誤,但一旦過了度,就適得其反了。
所以我一看到那種小題大作,按神的標準來要求父母的育兒書,直接就扔了。
很喜歡《好多好多「對不起」》中作者的這個安排:讓所有人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誠心向小福道歉,但因為他們彼此相愛,所以這個錯誤並不會帶來持久的傷害。
雖說這本書中姐妹倆的相親相愛美好的讓我覺得不真實,但我家這對姐妹可是深信不疑。
看了《好多好多「對不起」》,妹妹開始學著小福的樣子說:「姐姐,給我讀故事書吧!」
姐姐也覺得平時對妹妹太兇了點,試著向書中的姐姐學習,接了一句:「嗯,好呀!」
雖然姐妹間的相愛相殺是常態,但還是希望她們相愛的時候越來越多,相殺的時候越來越少。
如果你家也有一對這樣的姐妹,別忘了給她們看這本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