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讀過的著作裡,著名的戲曲《西廂記》裡有「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三國演義》裡呂布被圍,貂蟬倒是不離不棄,說了句「生則同居,死則同穴,至死不分離」,讓得呂布感動不已;又有元代雜劇《風雨像生貨郎旦》中說「生則同衾,死則同穴,在黃泉底下,做一對永遠夫妻」。這些都反映了當事人說這句話時的決心:不管生死,都要和愛的人在一起。
這些話裡面都有一句「死則同穴」,其實出自《詩經》。這首詩的傳唱度就和這句堅定的愛情宣言有關。我們就來讀一讀這首《詩經·國風·王風》之《大車》:
大車檻檻,毳衣如菼。豈不爾思?畏子不敢!
大車哼哼,毳衣如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詩的大概意思就是:我想念的那個人啊,你知道我都在偷偷的關注你坐車的樣子嗎?你說我不想你,其實是怕你不敢跟我走。你根本就不知道我有多想你,可是我想提我們一起去私奔又怕你不同意。我雖生不能和你在一個屋子裡,但我願意死後在同一個墓穴裡。你不要不信我的話,我在這裡立下誓言,青天作證,白日可鑑!
《大車》是一首經典的四言詩,全詩總共三章十二句,但這首詩並非完全使用我們常常讀到的迴環往復式的重章疊唱,作者顯然意不在此。這首詩在東周時期應該算是非常大膽了,故此被數位解經者定為淫奔之詩。然而孔夫子既然都說「思無邪」,那麼我們就用一種純真而美好的心態來讀這首詩。
這首詩出自《王風》,也就是說在周王朝東遷洛邑之後,王畿周邊的詩歌。本來在西周末年時社會矛盾就已經逐漸激化,自西周最後一個君王周幽王被殺之後再到周平王即位東遷洛邑,不光實際勢力範圍縮小了,各地諸侯也已經不太把周王室當回事,這樣跟周邊的戰事摩擦不斷,老百姓的日子更是不好過。
也因為這樣,《王風》裡的詩歌沒有像《鄭風》、《衛風》裡有較多的歌頌講述愛情的作品,而是反映當時老百姓日子苦,與長久徵戰帶來的兵役之苦,很是悽涼,也真實地反應了東周時期百姓的生活狀況。而日子過得苦,自然也沒有那麼些閒情逸緻去說那些風花雪月的事了。
這首《大車》卻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首勇敢表達愛情並發出愛的誓言的作品。自古至今,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男是女都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議,甚至有前人認為這是借詩諷喻周朝大夫不去履行承諾的,跟愛情就一點關係都沒有了。
在我的思想裡,這些爭議就統統都不存在了。我想,詩人一定是一位熱情大膽的奇女子。她在某次的出遊中遇見了坐著馬車過來遊玩的一位男子,兩人暗生情愫,最後更是互留定情信物。可惜身為貴族豪門子弟的男子常常因為某些事情耽誤不能前來與詩人相會,更或者男子的父母根本就不同意兩人的相戀。
我們的詩人知道兩人之間出現了問題,但是苦於無法相見,不能把心裡的話說給男子聽,並且男子對於兩個人的未來比較猶豫不定。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於是寫下了這封像是書信的詩。
詩裡的最終目的是告訴男子,詩人的立場是多麼的堅定,就是想要和男子相伴終老,而並非引誘男子跟她一起私奔,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那些抨擊此詩的前人也恰恰忽視了這一點吧。
現在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場景:女詩人在與男子的一次秘密相見之後,看出了男子的為難之處,或許是對兩人感情的不確定,或許是父母的阻撓而心生遲疑,這讓我們的女詩人很是傷心,但是作為一個勇敢追求愛情的人,詩人沒有放棄,回來之後就寫下了這首詩。就為了給她心愛的男子看看她的決心。
她說:你不知道我多麼想見到你,其實你一直沒有發現,我經常躲在街角看到你的馬車經過這裡,我連你最近每天穿的衣裳都記得清清楚楚。你想知道我有多麼想念你,你想看到我的真心,我都明白,所以我想和你一起去私奔,可是我又怕你不敢跟我走。
雖然我們活著的時候不能住在一個屋子裡,但是我願意死後和你在一個墓穴裡。這是我的誓言,天地可鑑,日月為證!
這樣的一首詩或者說一封信,我們按照女詩人的性格來分析,最終它必然會被送到她愛的男子手中而決不會被束之高閣。而對於我這樣的愛情完美主義的旁觀者來說,最後看到的當然是我們偉大的女詩人的戀人收到這首詩,看了之後大為感動,最終打破所有的遲疑,衝破所有的障礙,和我們的女詩人雙宿雙棲,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