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業革命以來,工業實力就成了衡量一個國家強與弱的唯一標準。進入新世紀,大國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航空與航天領域成了爭奪的制高點,它是最尖端的工業實力,也代表著一個國家最真實的工業實力。肩負著復興重責的我國當然也投入了海量資金在這些領域,並將戰機發動機列為重要項目來發展,經過多年的研發終於有了質的變化,如今我國有三款戰機發動機上了世界十大排名榜。
美俄兩國能在世界上排前列,除了擁有數量龐大的核彈,另外就是軍工科技方面的實力能力壓群雄。尤其俄羅斯,以其GDP只有中國廣東省的份量,居然能排在第二強的地位,更憑著性能強悍的戰機屢屢挑釁美軍,便是一個明證!眾所周知,航空發動機對戰機來說就是心臟的角色,它的優劣能影響到戰機的總體性能發揮。美俄兩國的發動機技術是頂尖的,我國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它們的差距還非常大。
我國的三款戰機發動機在排行榜上的名次分布得比較均勻,分別是第三、第五與第九名。其中排第三名的是渦扇-15發動機,這是未來殲-20的標準配套專用發動機。這種用於我國第五代重或中型戰機的矢量發動機,2006年就已試車成功了,預計2020年便能完成研製交付給空軍。渦扇-15的研發來源於俄國的R-79發動機,從1996年得到這款發動機的全套技術資料,至今我國科研人員已經突破了120多項關鍵技術,使得這種長達5米,重約1.6噸的發動機的加力推力達到了16至18噸。
排在第五名的是渦扇-10B發動機,這款又名「太行」的發動機是WS-10/10A的改進型,在性能上相當於美國的F100-PW-220發動機,後者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普惠、通用兩家公司在美軍要求下研發出來的產品,最後普惠公司取得了競爭的勝利。這是一款加力推力達14噸的四代發動機,主要裝備在殲-11B戰機上,由於採用了複式燃油泵與數字控制系統,不但提高了發動機的可靠性,還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歷時27年的研發終於成就了我國的首款國產渦扇發動機,自其服役至今從未有戰機因發動機問題而出意外。
最後一款是排在第九位的渦扇-13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是中俄兩國對俄制RD-33發動機進行局部改良後得到的合作型號,作為一款推比只有7.8的小涵道渦扇發動機,主要裝備在「梟龍」 FC-1 與「飛豹」 FBC-1上。由於發動機的加力推力只有8.6噸,因此很明顯只能用在輕型戰鬥機上。
據了解,在戰機發動機排行榜上佔據第一位的美國,近日宣布又成功研發出推力達到23噸的新型號,這款新發動機將會裝備到美軍F35戰機上面,作為五代戰機的F35的戰鬥力將會得到大大的提升,這對於中俄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美方甚至還揚言,只要美國保持著這樣的研發優勢,可以展望在未來不會有任何國家能趕上美國發動機的水平。話雖囂張但的確有其驕傲的資本。
俄羅斯也不甘示弱,緊接著展示了自己最新的戰機發動機「產品-30」,有資料顯示,其實俄國的蘇-57的原型機已經用「產品-30」進行了多次飛行試驗。在「產品-30」出現前,俄國最先進的戰機發動機是AL-41F發動機,加力推力達到18至20噸,「產品-30」明顯比AL-41F尺寸更大,俄官方數據顯示,「產品-30」的標準推力就達到了18噸,那麼加力推力將會達到一個恐怖的數字,這是一款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唯一能與美國並駕齊驅的戰機發動機。有專家按照美俄兩國的發展勢頭得出一個結論:我國至少落後美俄20年!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