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作家方方,及其《武漢日記》,最近引發了不同的爭議,即便在文與武似乎有點「對立」的搏擊界,也是如此。
比如,曾在「英雄傳說」搏擊賽事上當過主持人的鄭環宇,他就成了一位怒罵作家方方的幹將。
鄭環宇聲稱:方方是「只寫黑暗,不寫不明」;她是漢奸、賣國賊,要求對其法辦云云——估計,要是時光倒退幾十年,方方在這樣的戴紅袖箍之小將面前,就會像作家老舍那樣,也得赴身投東湖了吧?
有意思的是,同在搏擊界,且就是「英雄傳說」賽事老總、前國家自由搏擊總教練的鄒國俊——這位向來有著獨立思考之人格的武術人,卻與搏擊主持人鄭環宇的觀點,要大不相同了。
最近,鄒國俊也多次表達了對作家方方的力挺——在4月3日,鄒國俊在讀了一篇點評作家方方的文章,即名為《知識分子的天職是批評》後,他也寫出了自己的感受:
鄒國俊稱:這位作者說「知識分子既不是批評者,也不是歌頌者。知識分子只是思考者」。可是,思考者的觀點可能跟你(指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不一樣的,角度跟你可能也是不一樣的——這本身就是價值!
鄒國俊接著稱:至於你怎麼理解這種「價值」,那是你自己的事。但你不能規定一個思考者,必須思考哪些事,必須從什麼角度思考某些事,那就都聽你一個人思考得了。
什麼叫「事物的兩面性」,什麼叫看「全面」?——難道是說:當一個人肚子痛的時候,不能光喊痛,還得先喊我大部分時間肚子不痛?醫生給你左屁股上的癤子開刀放膿,還必須同時誇:其實你的右屁股長得很有型?
——嗯,也對,這樣「才客觀才全面」!
最後,鄒國俊稱:思考者思考「蘋果為什麼掉下來」,思考黑洞為什麼很黑,思考一些規定為啥不合理,思考你這樣的迂腐酸臭,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那都是他的權利和自由,跟你無關!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思考者,就像你這麼的迂腐,也還在孜孜不倦地思考一樣,這是你的權利。
接著,鄒國俊還補充評論說:「一個一貫喜歡批評的人,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個人格不健全的精神病患者,要麼他真的是一個思考者。 一個只是歌頌的人,只有一種可能,是個馬屁精!」
……
原來,在這篇文章中,該學者貌似很客觀、理性、中立——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理中客」吧?
這位學者認為:雖然人人有批評的權力和自由;批評也可以分為「建設性批評和破壞性批評」——但我們現在的社會,只需要「建設性批評」,而不需要當年魯迅那樣要建立新社會的「破壞性批評」了。
所以,像作家方方,這位學者暗示:就不能有破壞性批評的任何表達了。
但是,方方揭示問題,要求追責,而沒有像更多媒體那樣去歌頌成績——這真的是「破壞性批評」嗎?顯然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其實,有一句名言叫:「批評,是一個人的另類讚美詩」——如果真正通覽過方方日記的人,且能有獨立思維者,應該能看出來,方方日記並不是「破壞性批評」,哪怕其日記中真的有引用失實的地方,其可以道歉,但不可以因此否定其作品,就定性稱其是「破壞性批評」了。
因為,所謂「言論自由」,既有可以依法守德說話的自由,也有因自由言說而會出錯的自由,還有不被因此打壓與追責的自由!——這或許就會讓人想到另一句名言了:
「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