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近年來大部分國產手機不再內置獨立音頻晶片,漸漸放棄手機音質賣點。就連靠手機音質起家的vivo,也開始邊緣化手機音質賣點。從X27系列開始,vivo只在Pro機型上搭配獨立音頻DAC,到X30時,則不管是標準版還是Pro版,都不再搭載獨立音頻DAC。
而在幾年前,音質還是手機廠商競相追逐的熱點,小米、努比亞、魅族等廠商都推出過搭載獨立音頻DAC晶片的手機,甚至格力也湊了一把熱鬧,雖然玩的是文字遊戲,至少說明手機音質還是有市場的。
但為何短短幾年,音質賣點就被大家拋棄了呢?
01錢花出去了,市場不一定埋單
玩過HiFi的都知道,音質就是個燒錢的貨,好音質就是多燒錢,喇叭、功放、線材,只要和發燒搭上邊,價格就沒有上限。在發燒音響界,幾萬元只算聽個響,十萬元剛起步,數十萬才是真燒。
雖然手機HiFi燒錢沒這麼瘋狂,但物料錢確實不便宜。ESS、AKM這樣的音頻晶片大廠出品的DAC晶片,在某寶零售價在140元/顆左右,即使手機廠商下單量大,至少也要每片近100元,如果加上運算放大器、電路設計,以及額外的電容電阻,每部手機僅音頻部分的成本差不多可以達到200元,用料高檔一點的話,成本妥妥的翻過300元。
看著錢不多,但你要知道,一片驍龍855大廠(小米級別)拿貨價是多少?600元。換句話說,手機以音質為賣點,大廠負點責,1/3到1/2顆的驍龍855價錢花出去了。
但廠商花了這麼多錢,消費者看不見,因為喜愛音質發燒的是小眾群體,大多數人對音質沒什麼感受,用著幾十元的耳機,下載體積僅有幾MB的低質音樂,聽著和普通手機沒什麼差別嘛!實際上,要保證好音質,既要硬體保障,耳機也要跟得上,還需要搭配無損格式的音樂文件。
結果就是,廠商以音質為賣點,卻不一定能賺不到錢,還把手機砸手裡。當初小米、努比亞、錘子等衝進手機音質的圈子裡,一年後又悄悄撤退,就是因為花錢燒DAC晶片,結果沒在市場賺到錢。
02手機拍照壓過手機音質
相對於手機音質的小眾,手機拍照的市場更為大眾化,這也是手機廠商力捧拍照放棄音質賣點的原因。
這種市場屬性的不同表現為,對很多人來說,不一定清楚手機音質好不好,但手機拍照牛不牛,一定會說出個一二三四五六。
為什麼呢?因為手機拍出照片的色彩、清晰度等指標,一般人一眼就能看出優劣來,而且還有DxOMARK這類吃評測飯的機構搞排行榜,給手機拍照能力打分排名,更方便普通用戶選擇。但幾時有給手機HiFi搞排行榜的?
而且手機拍照比音質更受人歡迎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可以將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發送到社交媒體帳號,獲取網友關注點讚,滿足內心小宇宙。而一般人不會創作音樂曲目,也很少有分享自己喜愛歌曲的興趣。
正因為如此,現在手機拍照已經壓過手機音質,成為各廠家爭相打造的賣點。
受眾小,不易量化品判,成本高,諸多因素決定了手機音質賣點很難像拍照一樣,成為主流,這就是大部分手機廠廠商放棄配置獨立音頻DAC晶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