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亞健康幹預效果測評中心(以下簡稱測評中心)是我國唯一專門從事亞健康狀態檢測、亞健康幹預技術及產品效果評價與風險評估的權威機構,是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北京市中和亞健康科學研究院惟一共建的亞健康狀態測評及幹預調理技術全國指導中心。目前,測評中心承擔著引領亞健康產業發展的重任,是亞健康測評領域的新「航母」。
針對亞健康行業發展的現狀,目前測評中心主要承擔了六個方面的主要工作:全國亞健康測評專家團隊的建設、特色專科及特色服務項目的開發、亞健康檢測與評估技術的權威認證與推廣、亞健康運營模式的探索、亞健康相關科研項目的合作和亞健康高級人才培訓平臺的搭建。測評中心的六方面的工作開展,為亞健康行業的發展起到強大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1.全力打造亞健康測評專家團隊,全面支撐亞健康行業
測評中心亞健康測評專家團隊由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亞健康幹預技術實驗室、美國哈佛大學BID醫學中心、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北京市中和亞健康科學研究院、中華中醫學會亞健康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等權威機構的相關專家共同成立。專家隊伍5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25人,博士2人,碩士生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
目前,測評中心的專家團隊還在不斷壯大,以適應快速發展的亞健康產業和不斷擴大的亞健康市場需求。地方區域的亞健康市場的發展更多需要當地相關專家團隊的技術支撐與專業指導,因此,需要全國各地的相關專家不斷加入到團隊中,覆蓋全國的各個地區。同時,完善亞健康測評專家團隊的服務機制,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通過專家線上諮詢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模式。此舉不僅使亞健康專家資源利用最大化,也有效降低了專家技術指導的運營成本。
2.以測評技術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特色專科及特色服務項目
《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2號)中指出,要充分發揮中醫預防保健特色優勢,將中醫藥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項目,在疾病預防與控制中積極運用中醫藥方法和技術。《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指出,要充分發揮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特色優勢,推動醫療機構開展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
國家政策的引導使醫療機構的服務主體由疾病的治療逐漸轉向疾病的預防。對於醫院的治未病中心來講,如何將中醫「治未病」的理論轉化為實踐,並且達到良好的效果是困擾其發展的難題,其中如何客觀準確地進行診斷和療效評估是限制其發展的主要瓶頸。
對於社會出資的門診部來說,緊緊把握國家醫療政策戰略前移的趨勢,將服務重點轉移到疾病預防是門診部發展的重要方向。但如何開展特色服務項目,輔助門診醫師的臨床診斷和療效評估,打造特色專科門診,提高其競爭實力,成為門診長足發展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除了醫療服務行業之外,社會上的非醫療養生保健機構在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下,也面臨著行業轉型發展的問題。目前,社會上存在大量與養生保健有關的非醫療機構,但總體服務水平低下,市場較為混亂。對於開展中醫調理服務的非醫療養生機構而言,如何在混亂的市場中突圍,樹立自己專業性和權威性的企業形象,成為制約廣大非醫療機構轉型的最大瓶頸。
( 2014年3月16日,河南省南陽市中醫藥管理局及相關醫療機構一行來測評中心進行參觀、交流。上圖為參觀測評中心兒童調理中心場景。)
測評中心致力於成為國家構建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的技術支撐平臺之一,在國家中醫藥行業重大專項課題的支持下,擁有國際一流的亞健康檢測評估技術與設備。現有亞健康紅外測評、CPC檢測、亞健康基因檢測、亞健康經絡調理、亞健康體質調理、兒童亞健康調理、音樂失眠調理等十幾個專業性技術部門。
(上圖為全國亞健康幹預效果測評中心部分科室掠影)
依託先進的亞健康測評技術,可有效地開展亞健康服務。對於醫院的治未病中心及中醫門診部而言,藉助不同的亞健康測評技術,可有效地開展特色專科建設。對於非醫療的養生保健機構而言,不僅對亞健康狀態能進行準確檢測,而且對目前開展的幹預調理項目進行有效評估,從而可以篩選高效的服務項目。
以紅外測評技術為例,醫用紅外熱成像技術也成為近年來應用於亞健康檢測與幹預評估的新技術。隨著「亞健康」的概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紅外熱成像技術與中醫學「治未病」理論相結合,其無創、無放射性、便捷、靈敏的優點使紅外熱成像技術成為近年來功能影像學技術的新寵,是亞健康檢測與評估的重要技術手段。
通過引入紅外熱成像技術,中醫院的治未病中心可有效地開展各項治未病的工作。紅外熱成像技術能夠通過紅外熱圖的特徵,客觀地判斷出不同體質類型,且對於複合體質的特徵也能一目了然。從而能夠實現體質測評可視化、客觀化。其次,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對於複合體質能夠清晰顯示其邏輯主次關係,輔助臨床醫生進行體質辨識。從而為偏頗體質的調理提供了準確的診斷。在亞健康人群的療效評估方面,紅外熱成像技術也提供了客觀化的依據。通過對比幹預前後的紅外熱圖數據,可直觀地觀察到調理的效果。結合亞健康人群的主觀感受,可有效地篩選優質高效的亞健康幹預技術。
3.依託測評中心高水平平臺,推行新技術權威第三方認證
2013年國務院40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在新型的健康服務領域,鼓勵龍頭企業、地方和行業協會參與制定服務標準。在暫不能實行標準化的健康服務行業,廣泛推行服務承諾、服務公約、服務規範等制度。作為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參與共建的亞健康狀態評估及幹預調理技術全國指導權威機構,測評中心承擔著亞健康測評技術第三方評估、認證的重要任務。
依託測評中心的專家團隊的專業評估及實踐,對納入的不同亞健康測評技術進行安全性、有效性評估,並出具相應的測評報告以及證明文件。此外,在中華中醫藥學會已作為行業發布的《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範》的基礎上,測評中心開展了制訂《亞健康調理手冊(試行)》的工作,並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本手冊對亞健康測評技術的相關要求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也是亞健康測評技術第三方認證的重要參考內容之一。
4.探索不同運營模式,推廣成熟產業模式
目前,醫院的治未病中心、中醫門診部等醫療機構和非醫療養生保健機構是從事亞健康產業的主要有生力量,但實踐中仍存在諸多限制其發展和推廣的困難,其中首要的問題是沒有成功的產業模式可供參考。
目前,測評中心主要開展了五大運營模式:(1)與醫療機構的互補模式;(2)與亞健康專業調理機構的合作模式;(3)公益活動推廣模式;(4)居家DIY養生調理模式;(5)共建高端人才培訓基地模式。
(1)與醫療機構的互補模式
對於醫療機構而言,其優勢在於擁有龐大的專家團隊及專業性和權威性。通過與醫療機構的合作,在醫療與測評中心合作的養生機構之間建立快速合作通道,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聯動效應。藉助醫療機構的優勢,可迅速擴大測評中心的專家團隊,有效提高專業服務能力,讓更多的民眾得到專業的養生調理建議,同時也可與醫療機構進行科研項目的合作,確保科研質量高水平地完成。藉助測評中心,醫療機構可有效豐富、推廣亞健康測評技術與項目,有助於其治未病中心特色專科的發展。
( 2014年7月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孫士彬同志、河北省衛生計生委於素偉巡視員等一行領導來到測評中心參觀、考察。上圖為參觀測評中心掠影)
(2)與亞健康專業調理機構的合作模式
目前,亞健康專業調理機構是亞健康服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份額巨大。通過與測評中心的合作,可以推行權威認證的測評技術,提高其亞健康診斷率;按照測評中心制定的《亞健康調理手冊》中規定的標準化調理方案,可有效地保證其調理效果;此外,藉助測評中心的專家團隊周期性指導,提高了亞健康專業調理機構的專業性與權威性。通過全方位的提升,提高其服務水平,會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迅速擴大市場。
藉助亞健康專業調理機構所佔有的廣大市場,測評中心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可得到廣泛推廣。雙方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從而推動了亞健康產業的良性發展。
(3)公益活動推廣模式
為響應《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文件精神,測評中心已開展了「2014年北京市社區老年居民亞健康測評服務公益活動」。通過為居民建立測評與調理檔案、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血壓、體重等)、亞健康專項測評、制定亞健康幹預調理方案等一系列服務,將測評中心所開展的一系列服務進行宣傳與推廣。同時也是對測評中心工作的有效驗證,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並不斷修正與改進,使測評中心的一系列工作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2014年10月1日-7日,測評中心分別在燕郊潮白星光公館小區、北京三裡屯社區、世貿廣場開展了「2014北京市社區老年居民亞健康測評服務公益活動」的健康公益活動,深受社區群眾歡迎。上圖為開展公益活動現場)
(4)居家DIY養生調理模式
藉助亞健康專業調理機構個性化服務的理念,以人為本,根據不同群體,使養生保健服務既具有一定的固定化服務模式,又具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性,將測評中心打造成「測評體系健康超市」。在亞健康諮詢師的指導下,根據不同季節,學會一套實用的自我調理方法,通過運用高新技術的檢測、調理的方法,做到安全、實用、有效、科學、易操作的居家養生調理。通過DIY的服務模式,讓養生保健理念走進家庭,達到家喻戶曉,人人享用。使亞健康居家調理模式更加人性化、多元化、實用化。
(5)共建高端人才培訓基地模式
北京市中和亞健康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業務主管,北京市民政局正式註冊的科研單位,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獨立的專門從事亞健康領域研究的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測評中心作為北京市中和亞健康科學研究院的實訓中心與科研基地,藉助研究院的科研平臺,與各大科研單位合作,在科研實踐中不斷自我要求,提高其專業能力。同時,測評中心可有效轉化亞健康相關研究成果,促進科研-產業一體化發展,從而有效的推動亞健康產業的向前發展。
測評中心自成立以來,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在亞健康服務業領域為國家行業主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撐,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目前已累計完成十幾項亞健康中醫調理技術以及亞健康幹預產品和數萬人次的亞健康檢測評估,長期為全國範圍內的亞健康專業調理機構提供技術指導。測評中心在亞健康幹預效果評估、技術創新、社會服務方面的工作,先後得到了有關部委和社會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隨著工作的不斷推進,測評中心將更好地為亞健康事業服務,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優勢,共同推進亞健康事業的快速發展。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第15期第6版)
全國亞健康幹預效果測評中心簡介
全國亞健康幹預效果測評中心(以下簡稱測評中心)是我國唯一專門從事亞健康狀態檢測、亞健康幹預技術及產品效果評價與風險評估的權威機構。是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唯一指定的亞健康狀態評估及幹預調理技術全國指導中心。
測評中心由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北京市中和亞健康科學研究院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亞健康幹預技術實驗室、美國哈佛大學BID醫學中心、國內相關中醫藥大學等權威機構共同成立。建有亞健康紅外熱成像測評、中醫體質測評、BBS檢測、CPC檢測、亞健康智能體感檢測、虹膜檢測、亞健康經絡調理、兒童亞健康調理、音波振動失眠調理、特色灸法調理、扶陽調理、砭經調理等17個專業性技術部門。主要職能包括:推廣適用於亞健康人群的測評技術;開展常用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有效性評估;開展亞健康幹預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評估與認證;開展亞健康專業調理機構從業人員能力提升與評估;開展亞健康檢測及幹預調理技術效果評價測試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標準研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