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返回家鄉開展革命活動(圖))
上/期/回/顧
那天,青霞與奮吾來到徐宗漢的家裡時,徐宗漢與何香凝早已等候多時。經奮吾熱情介紹,幾位革命女傑在熱烈的氣氛中握手相識了。
午飯之後,徐宗漢邀請青霞等人到孫中山在東京創辦的革命軍訓練基地參觀。
下午,陽光燦爛地照耀著訓練基地的刀、槍、劍等武器,照耀著一匹匹奔騰的軍馬,照耀著在此訓練的革命軍戰士。
徐宗漢、朱奮吾有感而發,告訴青霞:秋瑾曾多次在此訓練刀、槍、劍和馬術,是同盟會女會員中的佼佼者,也是同盟會浙江支部的負責人。為了領導浙江的革命反清鬥爭,去年從日本回國,名義是擔任紹興大通學堂的督辦,實際是在訓練革命骨幹,準備在浙江起事。
青霞由此對秋瑾更加欽敬,下決心有一天回國後一定要專程赴浙江拜訪秋瑾。
今日在革命軍訓練基地的負責人有陳其美、朱執信、張靜江等人。他們對幾位女傑的到來敬禮相迎。然後,請她們在看臺上觀看在訓練場上的革命黨人。
望著幾匹奔馳在訓練場上的威武的軍馬和手持軍刀和英姿颯爽的革命軍戰士,徐宗漢、何香凝、青霞、奮吾激動地鼓起掌來。
忽然,陳其美指著訓練場上的軍馬,對青霞說道:「青霞女士,可否上馬一試?」
青霞回過神來,笑道:「有心一試,只怕軍馬太烈。」
徐宗漢此時插言道:「青霞,沒事,來到訓練場,不縱馬一試,豈不憾哉,大姐陪你一起上馬。」
青霞此時熱血沸騰,立刻回答:「革命者殺頭尚無懼,豈能怕烈馬?」
說著,拉起徐宗漢的手,說道:「大姐,走,咱倆一起騎馬去。」
於是,二人從看臺上下來,直奔訓練場。陳其美、張靜江、朱執信三人緊隨其後,也走向訓練場。
…………
自此以後,青霞愛上了革命軍的訓練場,經常抽時間來這裡練習騎馬,練習刀槍。也正是通過在訓練場上訓練,青霞又認識了一批革命黨人,如張靜江、廖仲愷、胡漢民等人,還有日本友人宮崎、犬養毅、平山周。此時的青霞,已將全身心投入到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事業。
1907年7月,隨著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和國內發動起義的需要,各省同盟會支部都派革命黨人回國建立同盟會秘密宣傳機關。在此情況下,同盟會河南支部決定派人到河南省會開封建立秘密通訊、聯絡、發展組織的機關,並將《河南》、《中國新女界》以及各省同盟會所發行的進步刊物在河南發行,以發行刊物為掩護,建立一個書社形式的公開地點,作為同盟會河南支部在河南的總機關,開展革命活動。
劉青霞自告奮勇,要回河南擔當此任。
正當此時,從國內傳來了「鑑湖女俠」浙江同盟會負責人、女革命黨人起義未成身先死的不幸消息。
青霞得此噩耗,悲痛萬分,痛哭不止。後來,青霞親筆撰文寫了一篇情真意切、令人觀之淚下的祭文《祭秋瑾》:嗚呼哀哉;嗚呼壯哉!一代女傑,壯志未酬身先死,革命之損,國家之損。
餘與女傑乃同年所生,同為女子而不甘平庸世俗終其一生,雖未曾相識,然神交已久,心嚮往之,本欲回國前去面悟,聆聽高見,不料天不暇人,竟身造不幸,使餘不得見而哀痛。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女傑為救國而死,死得悲壯,死得其所,壯哉!壯哉!
為懷念秋瑾並以秋瑾為楷模,青霞還將秋瑾的遺詩「休言女子非莫物,夜夜龍泉壁土鳴」親筆用楷書錄下,貼於住處的牆壁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1907年8月上旬,回國的工作準備就緒。青霞辭別孫中山、黃興、陳其美、宋教仁、朱執信等革命者,將國內匯來的錢留足回國的路費後,將其餘兩萬餘元,全部捐給了中國同盟會,用做此後孫中山於九月發動的欽州、廉州、防城起義經費。
而後,青霞攜幼子劉鼎元與李錦公、劉醒吾等人乘船從日本回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