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夏天,經常是很矛盾的,不下雨的時候,總盼著能來點雨水送清涼;真下雨了,又希望它趕快停下,把陽光還給我們。
杭州前天(5月29日)剛宣布入梅,開篇就是一場大雨,一直到昨天下午,才漸漸雨止。從全省來看,這場雨影響也不小,暴雨主要在麗水北部、杭州北部、紹興西北部、金華南部,大暴雨出現在麗水西北部。
杭州市氣象臺說,今天是一個降水間歇期,氣溫不高不低,18-29℃,非常舒爽,不曬不熱,又是星期天,大家有出遊活動都可以放心安排起來。
明天又要下雨了
杭州今天不下雨,但中央氣象臺說,南方很多地方較強降雨仍將持續,江西、福建、浙江、廣東等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不過明天開始,杭州又要迎來雨水了。尤其是6月3日前後,杭州主城區還將有一次較強降雨過程。
看來,今年的梅雨季是有備而來!大家肯定很疑惑,為什麼今年入梅這麼早?氣象專家說,入梅,是有一套嚴格衡量標準的,需要從大氣環流特徵(副高脊線位置)、氣溫、雨日數三個方面綜合分析。
浙江省氣象臺首席專家婁小芬解釋,今年入梅早,主要因為今年的副高比常年要偏北偏強。另外,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夏季風於五月的第四候爆發,比常年略早,導致了雨帶比常年北抬也偏早。
入梅時間早,那是不是結束得也早?這可不一定!杭州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級工程師沈杭鋒說,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梅雨期的長短還是要跟天氣形勢相關。杭州平均出梅日期在7月8日,梅雨期26天,平均梅雨量260.8毫米。最早入梅日期為5月18日(1954年),最遲入梅日期為6月28日(1959年、1969年、1981年);最早出梅日期為6月15日(1961年),最遲出梅日期為8月2日(1954年);最長梅雨期達77天(1954年)。
這些漂亮阿姨最愛小河直街
趁著不下雨的周末,有沒有人去逛小河直街的?說不定就能遇到這群漂亮阿姨。前陣子我採訪了小河直街,沒過幾天就有熱心讀者來跟我說:「有一群很漂亮的老大姐,穿著旗袍來我們小河直街喝茶呢,你要不要一起來坐坐?」
我在小河直街16號遇到了桑麗惠和她的3個老姐妹,她們都是丁橋那邊美韻藝術團的成員,別看只是社區藝術團,卻是歌舞、小品、戲曲等全面發展。藝術團裡有幾位骨幹原本住在小河直街附近,對這一帶有著深厚的感情,她們喜歡這裡古色古香的意境,所以會在天氣好的時候過來喝喝茶,順便拍拍美照。
她們還說了,這幾天還不是太熱,穿著薄溜溜的裙子出來剛剛好,再就是小河直街有那麼多老房子,小風吹過,不要太舒服。她們已經可以說出哪裡的風景適合拍照,小河的哪一邊更有味道,細節取勝。
桑大姐、丁大姐、馬大姐、阮大姐同屬於舞蹈組,跳舞的姐姐氣質就是好,隨便一站就是優雅範兒,舉手投足間還自帶幾分舞蹈韻味,我一個平時只會擺剪刀手的,都想報名入團。
她們提升氣質有「秘訣」
我跟滿頭銀髮的桑大姐聊了一下,她最早是單位裡的財務,後來做管理工作,曾經是「管著」300多號工人的車間主任。她自稱對文藝是零基礎,退休後參加了社區的腰鼓隊,「不需要太多技術」。後來搬家去了丁橋,離老鄰居們遠了,就加入了社區的文藝團體,當時是合唱團,可她不會唱歌,一般在臺上「湊數」。
後來合唱團來了新團長,他提出可以成立更多的文藝小團體,桑大姐就這麼加入了舞蹈隊。舞蹈隊裡的其他幾位也大多沒什麼基礎,不過她們每星期花至少4個小時來學習、排練,還湊一起自己編舞。因為彼此都很熟悉,編的舞蹈動作和隊形也都是「量身定製」,既考慮美感,又照顧自身的條件限制。每年至少4個新舞蹈,除了參加社區的至少3場演出,還積極參賽。桑大姐自豪地告訴我:「我們在市裡的比賽都拿到過優勝獎,很好了!」
除了在社區排練室裡練習,桑大姐她們還有另外一個特別的拉練方式,就是到杭州的一些景點、街區去走秀、拍照,「就當給景區增添幾分色彩」。幾個人約好,各自帶著泡好的花茶,換上統一的衣服,天熱的時候還有小陽傘和小扇子當道具,非常亮眼,回頭率無限。
遇到天氣不好,出不了門怎麼辦?桑大姐說,那就在家自己練。背部與臀部貼著牆壁站直,挺胸收腹,腰與牆壁間要有一拳的距離。這樣保持著姿勢站一會兒也不輕鬆,不過會逐漸養成習慣,身姿挺拔,提升氣質。
另一位很漂亮的丁大姐,之前在杭州大廈工作,曾加入過單位文宣隊,有活動時上個臺什麼的;退休後有蠻長一段時間在忙其他事情,去年七月也加入舞蹈隊,重新撿起當年的愛好,跟著志同道合的「前輩」們多練、多玩,現在也非常出彩。她說:「主要就是自己喜歡,現在孩子們都忙自己的事情,第三代小朋友們也上學了,平時空餘時間多了,就要發展興趣愛好。」
要漂亮也要做人家
桑大姐給我看了她們在其他地方拍的美照,她們那統一的服裝很具視覺衝擊力,有旗袍、有漢服,各有特色。桑大姐說,剛開始穿著上街也會覺得不好意思,後來慢慢習慣了,連上臺都不再緊張了。
都是退休的大姐,家裡也不是特別富裕,但演出服、行頭「不能省」,大家有商有量的,只要有誰在網上看到特別好看的,就拿來討論一番,然後再一起買。色彩也是有講究的,很多是紅色,喜慶啊,而且確實紅色也很襯我們中國人的膚色。
大姐們有話說:「我們都很會做人家的(杭州話,意思是會精打細算過日子),平時買衣服都會考慮性價比,不求多少高級、多少豪華,突出舞臺效果就可以了。而且在不同的演出裡,我們也會進行搭配,比如這件上衣跟那條裙子,這樣省鈔票哎!」
我還仔細觀察了大姐們的化妝,都很自然啊,明顯是熟手了。跟愛生活的大姐姐們聊天,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