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屬相、新年籤為何引共鳴,這是「巴納姆效應」在起作用

2020-12-15 央廣網

  每到新年來臨時,網絡上都會掀起關於佔星、生肖運程又或者「新年籤」的熱潮,我們往往會感覺這些「運程」都是為自己量身定做,這與有名的心理學現象「巴納姆效應」不謀而合。心理學家很負責地告訴你,恰當的「心理暗示」確實能令自己變得更加樂觀積極。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嵐

  【最新發現】

  為什麼

  每條心理測試結果都適合自己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新春將至,你是否覺得以上三條「新年籤」都很適合自己呢?

  這其實來自一個經典的實驗。曾有心理學家用一段籠統的、幾乎適用於任何人的話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緻入微、準確至極。不要以為只是因為大學生們涉世未深,才會輕易相信那些「佔卜」的話,其實我們身邊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地「對號入座」——所謂的「運程」,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如果你相信它,它或許就能夠實現。

  這種不由自主的「代入感」,心理學領域很專業地賜予了它一個名號,叫作「巴納姆效應」。這種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試驗證明的心理學現象,主要表現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自己。

  你發現了沒有?每次對於那些「星座大師」的話,我們「腦補」的力量都很強大,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最後覺得每個測試的結果,都好像在說自己。

  【專業聲音】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

  就是認識自己

  不要以為「巴納姆效應」從來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它在生活中十分普遍。舉個熟悉的例子,讓一個人水平伸出雙手、掌心朝上、閉上雙眼,然後告訴他現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個氫氣球,並且不斷向上飄,他的右手上綁了一塊大石頭,向下墜。三分鐘後再看看他雙手之間的距離,你會發現差距會越來越大。這就是暗示的力量。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作『自我知覺』,也就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醫師賈豔濱告訴記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時刻反省自己,而只能藉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所以每個人在認識自我時,都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上演出一出又一出的「巴納姆效應」。

  「自我暗示」是一種神奇的力量,「自我暗示之父」的愛米爾·庫埃曾總結過一句流傳至今的自我暗示名言——每一天,我們都以每種方式,讓自己過得越來越好。正是憑藉這句充滿魔力的自我暗示之語,他幫助了無數病人在身心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

  「心理暗示的力量就是一個人潛意識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暗示不斷地向自身輸入有效的積極信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從而獲得較理想的結果。」賈主任表示,其實「受暗示性」是人的一種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但受暗示性的高低不以好壞來判斷,因為它就是人的一種本能。

  「消極心理暗示」

  也存在「死循環」

  曾經有一種說法,我們之所以真的能夠「心想事成」,是因為內心受到自我暗示的力量鼓勵,朝著夢想一路狂奔,最終取得成功。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心理暗示真的就是得到「快樂」的靈丹妙藥嗎?

  賈主任告訴記者,在不同的情況下,暗示的力量和效果都會不同。「不管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上,如果總是在某件事上失敗,得到負面的反饋(考試失敗、工作失意、關係總是處不好等等),那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很糟糕,很失敗,然後就會在這方面放棄努力,將自己陷入『自卑暗示心理』的陷阱,最後驗證了自己真的不行,真的很差勁的消極暗示。」

  我們通常喜歡聽好聽話,「其實你是一個溫柔、又會替別人著想的人」會比「你很自私,常常堅持己見」更容易讓我們覺得「入耳」。然而那些負面的反饋,同樣會因為「巴納姆效應」,從而令自己的情緒越來越低落。

  賈主任表示,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了消極心理暗示的死循環之中,首先要讓自己的思緒停下來,告訴自己剛剛所想的一切壞事情都是自己的自動想法,不一定是真的;其次,就是要以全新,客觀的眼光看待事物,使用正確恰當的語言描述事實。如把這次的考試失敗描述為「這次我沒有考好,但下次我更努力的話一定會有所進步」,以此來代替原來的消極暗示「我很差勁,我怎麼也考不好」。 最後,可以在自己消極的時候做一些較簡單、輕鬆的事情,幫助增強信心,恢復更好的狀態。

  【專家教路】

  多做「正念練習」,善用「巴納姆效應」

  穿上紅襯衫、說一段特殊祈禱詞、帶上鍾愛的護身符,這些儀式真的能為我們帶來好運嗎?雖然人生充滿著各種偶然事件和不確定性,這些舉動帶給我們的只是某種程度上「掌控生命」的錯覺,但是積極的心理暗示對於我們而言,卻是能令內心變得更強大的「強心劑」。

  正念練習是一種正確恰當的自我暗示法,所謂「正念」,賈主任解釋,就是讓人一刻接一刻地活在當下,對任何流過腦海的觀念和想法不進行判斷。在正念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暗示自己接納的負面情緒,也接納對未來的焦慮,同時關注自己的當下。那麼,如何利用正念的暗示讓自己內心更強大呢?賈主任提出有「四個關鍵」——

  不斷重複的正念暗示會讓積極思維逐漸替代消極思維,形成正向的思維習慣;

  必須專注於你想要的,比如把「不要失敗」改為「我要成功」,如果想要夢想成真,就要專注地說你想要的;

  選擇積極肯定的語言,充滿自信地說 「我一定能做好」 「我一定能夠提高我的溝通能力」等,更能帶來積極暗示效應;

  目標要清晰明確,目標越是清晰和明確,潛意識收到的信號也會越清晰,自己才能做出實際的行動,發揮自己的潛能;

  除了要好好利用自我暗示,賈主任認為,也要重視自己對他人的暗示。「在生活中有一些家長會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你就是個廢物』,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些話都是嚴重消極的心理暗示,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她告訴記者,因為父母的言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如果父母常以責罵、批評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在父母的辱罵中會逐漸失去自信,認為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沒用的人,而變得自卑,甚至內向封閉。

  永遠不要輕視「巴納姆效應」。作為父母,要學會用欣賞和讚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多給他們鼓勵和積極的暗示,在他們失敗時教會他們要總結失敗的經驗,幫助他們形成正確良好的自我認知,成為一個充滿自信的人。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這才是你相信星座和測試的原因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巴納姆效應了,很多人都十分願意去相信一個籠統的描述符合自己,巴納姆效應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巴納姆效應是什麼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巴納姆效應,別以為自己沒有聽說過,其實你真的中過好幾次巴納姆效應呢。那麼這個巴納姆效應究竟是什麼呢?
  • 巴納姆效應 | 談談這條看不見的鎖鏈
    近年來各種不同類型的互動型心理測試大受追捧,以可以達到「猜透受試者心思」的魔術效果來抓住觀眾眼球,嘗試與觀眾產生共鳴。相信大家也和小編一樣曾經做過心理測試並神奇的覺得測試結果確實和本人十分吻合。但其實,這是一頂誰都戴得上的帽子。
  • 巴納姆效應|心理學告訴你,別再相信「星座說」
    《生活大爆炸》中角色謝爾頓巴納姆效應揭示「星座說」為什麼看上去「很準」在了解巴納姆效應之前,先來看一段對人格的描述: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巴納姆效應的定義也就呼之欲出了: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這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並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 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期待效應
    這便是巴納姆效應。實際上,這些用來判斷自己性格行為及命運的星座學說,或者是血型性格分析理論都屬於偽科學範疇,被說中純屬巧合而已,沒有什麼可信度。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人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合理地利用巴納姆效應,可以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
  • 巴納姆效應:說的不是你
    看見標題,點進來這篇文章的人兒,測試已經開始,看看你們性格是否是這樣:熱情、樂觀、熱愛自由,不喜歡被約束,做事風風火火,對於很多新鮮事物都是三分鐘熱度。以上性格是否都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其實不止是你,所有人都具有上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特徵或者說自我感覺,讓我們產生這種認同感的叫做巴納姆效應: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空洞,仍然會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不是這種人。
  • 巴納姆效應:星座、佔卜和算命為什麼感覺準?有可能是被騙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巴納姆效應。(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試驗證明後所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不過當時還不叫巴納姆效應。這個名字是1956年,心理學家保羅·梅爾在他的論文《通緝—好的食譜》中所提出的。為什麼會以這個名字來命名呢?
  • 扒下「算命」「星座」大師的底褲:原來是心理學「巴納姆效應」
    這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 科普 | 巴納姆效應——暗示的效果竟然這麼大
    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又稱弗拉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弗拉(BertramForer)通過以上實驗(弗拉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 社會心理學之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暗示效應)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開始問自己,然而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然而,即便如此,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從眾心理便是典型的證明。
  • 把女人追到手的最快方法:巴納姆效應
    其實巴納姆效應和冷讀術相似。巴納姆效應,官方上解釋,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即使內容空洞。你們覺得時間不夠,或者沒有那麼多耐心,那就可以利用這種「巴納姆效應」,分三步走,以一種最快的方法把女人追到手。1.「其實我沒那麼喜歡她」這一步是心態建設方法。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就全靠它了!
    實驗就先到這吧,再說就沒完沒了。屏幕前的您是否覺得我說得很準確呢?或許您在想只要是能點開我這個視頻的觀眾大概都是這一類人吧。其實這段話是我隨便找來的星座性格分析其實早在1984年,美國心理學家弗拉就做過同樣的實驗,就是隨便胡亂的給學生們做人格測試,最後給每個人發的都一模一樣的測試結果報告,但奇怪的是他們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份報告很準確,說的就是自己。
  • 教師招聘:社會心理學之巴納姆效應
    教師招聘:社會心理學之巴納姆效應 http://www.hteacher.net 2017-01-19 11:36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巴納姆效應:星座命理預測的高級馬屁
    不要給相信星座命理的人講科學,因為科學預測並沒有星座分析準確。來感受一下下面這段性格分析是不是說的你? 你嚴於律已亦嚴於律人,有時過分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優勢。你思想開放,竭盡全力衝破自己能量的極限,戰勝艱難險阻。你為人襟懷坦蕩,寬宏大量,熱情洋溢。
  • 巴納姆效應——輕信,被算計的開始
    巴納姆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 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是隱藏在佔卜算卦背後的重要事實
    「你是哪個星座的?」這是現在年輕群體日常交往中避不開的一個話題。隨著星象佔卜和塔羅的持續火爆,年輕群體往往會把星座作為擇偶的一個衡量標準。我在仔細看完12個星座的性格和行為分析後發現,在每一個星座描述中,都或多或少的有與自己吻合的部分。在對星象佔卜、性格分析等人格測試近乎痴迷的背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忽視的事實——巴納姆效應。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你是否會相信星座決定性格?你是不是也會認為星座預測很符合你?你算過命嗎?是否覺得算命先生說的很準,居然什麼都知道?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好了,當你讀完上面這段話後,你是否覺得和自己的情況符合?且慢,我不是算命的,但是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會發現它幾乎適用於任何人。這就是「巴納姆效應」在作怪。簡單概括就是:」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 渣男必學,獲取別人信任感的理論基礎-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是一種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它被很多血型佔卜師,星座預言家廣泛應用在各路的韭菜身上。它的簡單定義是,用模稜兩可的描述去匹配一個人的性格並且告訴那個人此描述是為他專門量身定做的。七哥在這給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做一次性格預測,從0分到滿分5分,你看看我描述得有多符合你的情況?「你希望得到他人喜愛的同時對自己吹毛求疵。
  • 《巴納姆效應》:算命準不準都給靠它!每晚學點必知的心理學
    於是巴納姆效應也通常被叫成《弗拉效應》與此同時還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又做了一個更加深入的實驗,就是他們真的給那些學生認真的做了一次人格測試,但最後交到他們手裡的報告有兩份,一份是真實測試報告,一份是統一版本的測試報告,結果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那份統一發的測試報告最貼近自己的人格。這是為什麼呢?那又是一份什麼報告呢?
  • 你深信不疑的星座叫「西方迷信」,這才是科學原理的星座分析!
    『 星座 』,一種來自西方的性格測試,按出生當天的西曆計算,類似於中國的「屬相」和「八字」,很多人深信不疑,很多人半信半疑,也有很多人認為是迷信,那麼星座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呢?今天就為你揭曉!不過在193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把天空分為88個正式的星座,並以古希臘神話人物或儀器為這些星座起了名字,而這88個星座,根據它們所在的方位不同,又分為北天星座29個,南天星座47個,黃道星座12個。
  • 普勒公關解析網易雲音樂的「巴納姆效應」
    今天,普勒公關為大家舉例網易雲音樂運用心理學知識「巴納姆效應」的日常公關形象塑造和危機公關處理。在這裡提一下,「巴納姆效應」的「巴納姆」是現代公共關係理論和實踐影響最深刻的公關之父之一。其實這是陷入了「巴納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