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在我畢業後就改成只能用校園卡了……我想回去吃個飯都不行」。
對大學母校的懷念,許多畢業生會用回母校吃頓飯的方式來實現,許多人畢業多年後,仍然會約上本地的大學同學一起回學校看一看,看一看曾經熟悉的校園,吃一吃曾經抱怨的餐廳。民以食為天,大學餐廳的地位不亞於圖書館,然而,當大學的餐廳裡有六成的就餐著都是校外人員,畢業後,你還會懷念她丶回憶她,想要回去看看她媽?也許,不會,因為她已不再和城市裡的快餐廳有什麼區別。
可是,有一些高校,這件事不再是假如,而是實實在在已經發生的事。近日,在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則南京一所大學的餐廳視頻,視頻中學校餐廳成蹭飯族的首選,學校對校內外人士一視同仁的說法,使得許多校外人員湧入大學食堂,他們說:「好吃便宜還有座位。」有網友前往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的食堂,發現的確有很多校外人士在吃飯,而後學校不得不加收40%的管理費,並嚴格控制校外人員就餐時間,有的高校則表示要在保證師生正常就餐的情況下有限對外開放。
圖書館丶體育場在許多大學都已經對外開放,而大學的食堂是否應該開放呢?大學生@偏南等風: 「這樣學生吃飯不就會更擁擠,更麻煩了嗎?」而這,是大多數大學生的心聲,不開!怕是多數大學生投向的一票。現如今大學裡的餐廳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學校自營餐廳,學校會給予適當的補助;一種是外包餐廳。對於前者而言,因為有學校的補助,運營成本相對會降低,而對於後者則是能多賺一點是一點。許多高校為了給在校大學生創造更好的校園環境,許多學校的食堂採取只能用校園卡的方式來杜絕校外人員就餐,並建議學生學會拒絕,不要幫閒雜人等刷卡。那麼,大學餐廳開放,有哪些因素是學生不能接受的呢?
校園安全難把握
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較高是不容置疑的,而進入校園的校園外人員的素質則是層次不齊,不但影響學生平靜的學習環境,而且其他小問題也會增多,比如丟東西。網友@你這人怎麼央裡央氣的:「見過拖家帶口來蹭食堂,座位緊張大家都趕緊吃完離開的時候,他們還在慢條斯理給孩子餵飯!高峰期東挑西選拖慢打飯效率,吃完永遠學不會主動收拾餐具,偷學生校園卡然後拿去窗口刷,還有搭訕騷擾女大學生的。和大學校園格格不入的人,憑什麼跑過來強行佔用校園的公共資源」。類似的事情不止一例,網友@柒小魚兒:「和同學坐在操場上玩狼人殺,手機就放在腿邊上,想著都是同學沒啥事,結果一群大叔穿過來一回神手機沒了。對面師範就是飯菜便宜好吃,校外人士總去,然後他們筆記本啊,手機啊放在餐桌上打個飯的功夫就丟了」。除此之外,健康安全也是一個另在校大學生比較擔憂的問題,不同於學生的每年體檢,社會務工人員的健康則是少了不少保證。
就餐環境難接受
腦力活動久了,是不是想好好的吃頓飯,可是,到了餐廳才發現:下課去連個座位都找不到,排隊打菜也算了,桌子也得排著。網友@斯雪兔:「我們中學有一段時間一大堆大爺大媽去吃,等我們放學了去買飯,都快沒有了,中午時間很緊張,為了省錢只能買個乾脆麵湊合,麵包都捨不得吃,當時我們都快哭了,大爺大媽還經常強行讓我們給他們讓座,說我們不尊老。」除此之外,就餐環境的變化,同樣讓一部分大學生難以適應,大學生@我是孤客:「農民工可能是沒問題,但是我真的不想吃個飯都聞很重的煙味汗味」。
可以對部分人開放
並不是不能開放,而是有選擇性的開放,而這,是大多數大學生都能接受的結果。網友@雞翅吃麼:「對,每年大四畢業賣舊物的時候,周圍的人都進來了,哪些大媽就直接拿水房外面的壺,外人進來吃飯基本都是老頭老太為了圖便宜。」而網友@GEbluemini:「山大基本上每天中午都能遇見蹭飯的大爺大媽,買飯像買菜一樣挑挑揀揀,最擁擠的時候楞是能選上五六分鐘,問完每一樣菜的價格以後晃著三塊錢讓後邊的學生幫著刷卡。而偏偏山大食堂的菜還便宜,一塊錢可以打兩個素菜,就有的人買好幾份打包,剛端上來的菜盤瞬間少了三分之一」。
而又這樣的一批人,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接受,網友@歐陽聰-:「分人我覺得 環衛工人這樣子的可以進 ,但是如果想天天去的社會年輕人和老人我覺得不該。」不難看出,不同於大學體育館,大學食堂的完全開放需要慎重,曾經的你,在大學食堂有過這樣的困擾嗎?對開放大學食堂又有什麼想說的呢?留言來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