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中國水利: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共享水利發展成果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科技日報-中國科技網訊(通訊員火傳魯 記者 唐婷)記者從水利部獲悉,近年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水利部門積極落實國家相關部署,堅持統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入推進政府間雙邊和多邊水利務實合作,擴大中國水利的國際影響,為全球水治理提供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加強跨界河流合作  惠及各國人民

  我國是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治水任務最為艱巨的國家。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水利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水利部積極推進與周邊國家在跨界河流水文報汛、防洪減災、工程建設、聯合考察和技術交流等方面的務實合作。

  截至目前,水利部已與周邊12個國家建立各種形式的跨界河流合作機制,每年開展各層級會議、專家會晤及聯合考察40餘輪次。相關合作惠及跨界河流兩岸各國人民,在幫助周邊國家提升水資源管理水平的同時,相互間的包容、理解和信任也在不斷增進。

  一是開展應急援助,體現大國擔當。以跨界河流為紐帶,紮實做好對周邊有關國家的水文報汛工作,務實推進防洪減災技術培訓,攜手應對洪水、乾旱、冰湖潰決等自然災害,全力提供水利救災應急援助,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善意。

  二是聯合建設水利工程,惠及沿岸百姓。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跨界河流聯合水利工程建設,其中,中哈跨界河流聯合水利工程成為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舉措。在雙方共同努力下,2019年4月17日,中哈蘇木拜河聯合引水工程改造竣工,工程投入使用後將進一步改善界河沿岸兩國人民用水條件。

  三是創建合作平臺,打造瀾湄命運共同體。積極推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水資源領域合作,不斷提升務實合作水平,努力打造區域水資源合作旗艦品牌。建立瀾湄水資源合作聯合工作組,推動制定《瀾湄水資源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成立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作為開展合作的技術支撐;舉辦首屆瀾湄水資源合作論壇,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深化政策溝通   擴大國際影響

  水利部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和國際組織合作。截至目前,已與60多個國家水資源主管部門籤署合作協議或備忘錄,與國外政府部門建立30多個固定合作交流機制,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水利國際合作格局。在防洪減災、水電開發、灌溉排水、水文監測、水資源保護與管理、河道整治、能力建設等領域,通過政策對話、技術交流、項目合作、人才培養等方式開展交流合作。

  2017年,水利部與歐盟建立水政策對話機制,並於2019年4月成功舉辦第一次會議。2012年建立的中國-歐洲水資源交流平臺迄今已舉辦了六次高層對話會,有效促進了中歐水行業的政策對話、科研合作和商務發展。近年來,中國水利在重大國際水事活動中表現日益活躍,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在水利部的支持和推動下,國際小水電聯合會、世界泥沙研究學會等一批國際組織已將總部(秘書處)設在中國。

  2012年以來,水利部流域機構和科研單位與境外合作夥伴開展了12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和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分別於2014年和2017年被評定為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示範型國際合作基地。水利部與瑞士、芬蘭、荷蘭、丹麥、瑞典等國家和全球環境基金、世行、亞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實施了一批國際合作項目。

  開展設施聯通  貢獻中國力量

  中國水利人攻克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在水資源規劃、大壩建設、防洪減災、節水灌溉、河流泥沙研究和管理、水文水資源監測與預報等領域都積累了一定的優勢。

  在「硬聯通」方面,中國水利水電企業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項目合作,包括工程建設、規劃設計、設備出口、人員培訓等,有效促進了所在國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肯定。中國水利水電企業為3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小水電技術諮詢與設備成套供貨服務,積極推動非洲「成片開發小水電項目」,參與了聯合國工發組織中-非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項目。

  在「軟聯通」方面,水利部已完成38項水利技術標準英文翻譯,內容涉及築壩技術、小水電建設、水文、泥沙、水土保持等多個我國水利技術優勢領域。壩工建設、小水電等27項技術標準英文版已出版發行。在合作過程中,中國的相關標準得到拉美、非洲、東南亞部分國家的認可,應用於流域綜合規劃、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

相關焦點

  • 中國與羅馬尼亞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成果
    原標題:讓「一帶一路」惠及中羅兩國   中國與羅馬尼亞雖然相距遙遠,但兩國人民友誼醇厚,兩國關係經受住了各種風險的考驗。羅馬尼亞諺語「水逝石留」,正是兩國關係的真實寫照。兩國是名符其實的好朋友、好夥伴。  經貿合作是兩國關係的基石。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經過雙方共同努力,雙邊經貿關係總體保持穩定。
  • 中國電力新聞網:中國水利水電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
    「硬聯通」+「軟聯通」助推「一帶一路」中國水利水電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記者 趙冉 報導  記者4月25日從水利部獲悉,截至目前,水利部已與60多個國家水資源主管部門籤署合作協議或備忘錄,與國外政府部門建立
  • 中國水利博物館開展「水利科技三進」活動
    本站訊 5月19日-26日為全國科技活動周,為響應「科技強國科普惠民」主題,中國水利博物館在活動周期間積極開展「水利科技三進」活動,走進校園、機關和社區,弘揚水利科學精神,普及水利科學知識。   5月18-20日,中國水利博物館精心設計的「新中國治水成就」展走進杭州市濱江區西興街道水電社區,展覽生動展現了建國以來我國在江河治理、水利建設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使社區居民們感受到了水利科技在當代的發展、應用和成效。
  • 大力拓展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水利水電大學
    近年來,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順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圍繞「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水利水電大學」的辦學目標,緊盯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雙一流」建設發展機遇,積極拓展和充分利用國際空間和國際教育資源,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理念,以國際視角和教育現代化要求,帶動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對外合作交流呈現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和良好發展勢頭。
  • 「八五」全國水利科技重點成果彙編
    「八五」期間,水利系統積極組織科技人員,投入水利建設主戰場,針對實踐中的科學技術問題,開展了多學科、多層次的基礎性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研究和軟科學研究,取得了數以千計的科研成果。《「八五」全國水利科技重點成果彙編》精選了其中的500餘項科研成果,這些成果緊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主旋律,幾乎涵蓋了水利行業的所有領域,並容納相關專業,是「八五」期間我國水利行業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是科技人員智慧的結晶,也是水利科研單位的重大成績。
  •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推進人才培養高質量創新發展
    與河南龍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龍翔電氣學院,以「互利雙贏、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為原則,加強校企產教研深度融合,合作共建優質專業,培養一流「雙師」教學團隊,開發立體化教學資源,著力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在創新創業教育、教研科研、技術服務、技能培養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提升技能人才培養水平。
  • 《2021中國水利發展報告》編委會會議召開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建斌近日,《2021中國水利發展報告》(以下簡稱《2021報告》)編委會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充分肯定了《中國水利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年來發展的良好態勢,對《2021報告》編輯出版工作大綱進行審議,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編委會主任魏山忠主持會議並講話。
  • 湖北省水利學會召開高規格水利科技成果評價會
    中國水利網站4月18日訊 4月16日,湖北省水利學會在武漢召開「新水沙條件下荊江河床演變規律與崩岸模擬技術及其工程應用」水利科技成果評價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張勇傳、胡春宏以及中科院武漢分院副院長李海波、華中科技大學水電學院院長周建中教授、南昌大學校長周創兵教授、三峽大學黨委書記李建林教授、黃河水科院副總工張俊華教高、湖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省防辦專職副主任徐少軍教高等專家組成評價委員會對成果進行綜合評價。省水利學會副理事長、武漢大學副校長談廣鳴參加會議並致辭。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
    匡尚富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和科技創新也進入了新時代,水利科技創新迎來了新的歷史起點。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走過了60年的發展歷程,站在新的起點上,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水興水、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落實胡春華副總理就院組建60周年做出的批示和鄂竟平部長對院水利科技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緊緊圍繞新老水問題,緊緊圍繞我國治水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緊緊圍繞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為水利改革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 重在普及水利前沿發展、水科技、水文化、水利史等方面的知識——
    □本報記者 孫海悅  近日,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組織實施的國有資本金項目「行水雲課」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驗收。這一水利教育服務平臺在提供行業服務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它對傳統出版社轉型升級有著哪些啟發意義?中國水利水電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兼行水雲課項目組組長李中鋒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了相關情況。
  • 科技日報:中國香港學者當選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席
    科技日報記者?唐婷  記者從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IAHR)秘書處獲悉,巴拿馬當地時間9月5日下午,中國香港學者李行偉當選為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席,這也是該組織成立八十多年來中國學者首次當選主席,實現了中國在國際組織任職工作中的又一重要突破。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大事件——世界第一所以水利水電為特色的孔子...
    12月10日上午,馬來西亞砂拉越科技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儀式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馬來西亞砂拉越科技大學(詩巫)、中國駐古晉總領館(古晉)三地通過雲端連線順利舉行,儀式由河南省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客戶端面向全球視頻直播。
  • 中國水利報「盛世華誕·水利巨變」特稿之五(工程建設篇)
    到1949年,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水利工程設施不僅數量少,而且殘缺不全。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把水利建設放在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毛澤東主席號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一定要根治海河」。
  • 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成果展評活動方案
    為深入開展全國第18個「安全生產月」活動,推進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經研究決定,今年安全生產月期間在全國水利系統舉辦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成果展評活動。
  • 寧波水利 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水利模範生
    寧波水利系統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勇立潮頭的精氣神,雷厲風行抓攻堅、分秒必爭抓落實、只爭朝夕勇攀高,不斷助推寧波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新一輪機構改革後,我市基本實現了從「九龍治水」到「一龍治水」。
  • 【科技日報】開放科學數據,助推科技創新
    (一)讓中國科技照亮「一帶一路」  實施並建設好「一帶一路」,是融合中國發展優勢與全球合作願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重大舉措和抓手,為促進區域共同繁榮和世界和平發展提供了新契機。「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科技創新引領和驅動,依靠科技創新支撐「一帶一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戰略共識。
  • 水利水電建築工程|楊慄晶:為中國水利盡一份力
    高職院校服務於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升學通道暢通。在建設製造業強國、倡導工匠精神的趨勢下,這類院校已經越來越受到考生的歡迎。廣州日報重磅欄目《5分鐘名師教你報專業》繼續特邀來自「雙高計劃」的學校和特色院校的廣東名師,一同向大家推薦優勢專業。本期推薦的是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
  • 2020年中國水利信息化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
    《2020年中國水利信息化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針對當前水利信息化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水利信息化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2020年中國水利信息化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水利信息化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與海南省水務廳、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籤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
    陳銳表示,華水是水利高等教育界的翹楚,校友遍布水利行業,在水利學科建設、水利人才培養、水利科技創新以及服務行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具有重要的行業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是海南唯一一所涉海類本科高校,海洋旅遊、海洋管理、海洋食品、海洋信息、海洋生物生態與環境等是學校重點建設的六大學科領域,與華水涉水等相關學科互補性強、關聯度高。
  • 世界第一所水利水電特色的孔子學院揭牌!
    12月10日上午,馬來西亞砂拉越科技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儀式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馬來西亞砂拉越科技大學(詩巫)、中國駐古晉總領館(古晉)三地通過雲端連線順利舉行,儀式由河南省廣播電視臺大象新聞客戶端面向全球視頻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