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可能都是因為這樣一個契機,才開始接觸吉他,進而接觸音樂,從此走上了這條「不歸路」的:
那時還在上學的你,看著別的同學帥氣地彈唱著吉他,其他的女同學一臉崇拜地在一旁圍觀,於是你也產生了學習吉他的想法。你軟磨硬泡地請求父母,或是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省下了幾百上千塊錢,激動地走進學校旁邊的琴行,聽著琴行老闆說的天花亂墜,最後一眼相中了眾琴中最靚的仔,開心的抱回了家,心想以後也可以抱著吉他去撩妹了。
自學了一個月的時間,磕磕絆絆的彈著53231323,連最基礎的幾個和弦都沒記全,手指已經疼的連弦都按不住了,學習吉他成為人生贏家的幻想,逐漸變成了痛苦練習的折磨……
突然有一天,你聽一起學琴的朋友說起,據說吉他圈裡流傳著神秘的都市傳說,只要使用傳說中的「吉他神器」,就能飛速掌握各種吉他技巧,瞬間小白變大神?!臥槽,我的吉他技術有救了?還等什麼,趕緊點開某寶下單唄!
傳說中的「小白救星」,你買過幾款?
一搜索「吉他神器」,最先發現的是叫做「和弦神器」的東西。這玩意看起來並不複雜,就像變調夾一樣,直接夾到吉他上就可以使用了,只要按下一個鍵,就能按出相應的完整和弦,而且練起來手還不會疼。還有這麼犀利的產品?
要說這「和弦神器」,來頭似乎還不小。最初由愛爾蘭發明愛好者Tim Rowe發明,叫做the Chordelia Guitar Machine,剛開始只是一個非常簡陋的設備。為了完成這個發明,Tim Rowe尋求了不少人的協助,當然也少不了音樂家和演奏者。他表示,這個發明可以幫助那些按不住和弦、甚至完全不會吉他的人,也能輕鬆實現彈唱的願望。設備上有六個和弦可供選擇,包括讓無數人心碎的F和弦大橫按。
經過多次改進,這個設備才基本成形,但是還不是所有吉他通用。這就是Tim的第五代的「和弦神器"。
在Tim之後,國內對這一款工具的功能和外觀做了不少優化,才讓今天的「和弦神器」得以問世。相比於最初木質、笨重的設計,改良版更加輕便,造價也更低,從木質版的2000多,到淘寶爆款120塊錢,價格變得親民了不少。
甚至有些人不滿於此,更是進一步推出了加強版——製作出了完整覆蓋常用彈奏區域的橡膠外殼,每一個觸點下面都有一個凸起,只要按下去就可以輕鬆彈響和弦,簡直是為怕痛人士專門準備的利器……
和弦神器的出現可以說是迅速走紅,不少人因此重燃信心,再次拿起了吉他。中國仿佛突然多出了1億民謠歌手。
有人覺得,和弦神器太顯眼了,人前不好意思拿出手,想踏實點練吉他,但是怕疼怎麼辦?為了「保護」初學者嬌嫩的小手,又有人開始絞盡腦汁:既然怕疼,擔心長繭,用指套按弦就完事了唄!這樣的指套成本低,體積小,可以隨琴附贈,大多數初學者是無法抵擋這樣的誘惑的。
當然,說到「吉他神器」還不得不介紹這兩位大家耳熟能詳的「常客」——擴指器和指力器。
對於許多初學吉他的朋友來說,手指能跨四品且能按的穩,是一件不小的成就,相信很多吉他手交流時都會有這麼一段:你居然可以跨五品!怎麼做到的!?大神往往回眸一笑:多練。然而小白哪裡等得了這麼久?於是擴指器就應運而生了。「擴指」一段時間,摘下擴指器之後,就能獲得超越著名吉他手「桶哥」的錯覺,何樂而不為呢?
克服重重難關之後,部分初學者終於可以正確的按對和弦位置了,然而卻總是按不響,某寶就會出現這樣的廣告:手指沒有勁?和弦按不響?快買這個指力器,新手必備練手神器,拯救你胡來的左手!買回來之後吃飯上課看視頻時不忘按按,仿佛獲得了24小時都在練琴的錯覺。
如果你記不住音名和對應的位置?沒關係!音階指板貼紙讓你告別學習樂理的枯燥,輕鬆粘貼,不留痕跡,即貼即彈,快速掌握!一看價格,19.9,買買買!然後一練兩個月,感覺進步如神,已經完全掌握了吉他真髓,結果一撕下貼紙就暈了,原來自己偷工減料背的音階,全都給記糊了。
為什麼會誕生這些「神器」?
需求,總是新商品誕生最根本的原因。
對於業餘學習吉他的人來說,最寶貴的就是時間。每天該上課的上課,該上班的上班,只能拿零碎的時間來練習吉他。投入低等於成效慢,最後經過幾個月的軟磨硬泡,也沒能學出什麼成果,最初的熱情也消磨乾淨,最後只能揮淚放棄……
面對困難的事物,人們總是有僥倖的想法,認為會有學習的捷徑,不然為什麼別人學得又快又好呢?如果有了這樣的「神器」,就可以輕鬆解決難題,不需要花多長的時間學習和弦怎麼按,也不需要擔心手疼或起繭了不好看,只要按一按這個小玩意,就能獲得成果,多好的事啊。
然而,大部分的樂器練習,是走不得捷徑的。
「吉他神器」就是抓住了初學者畏難的心理——想要結果,但不願付出努力。商品的價格不會太貴,19.9、99.8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有的人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買了回來,有的則是作為買吉他的贈品被強制消費。如果最後學有所成,每天「按一按」這些「神器」或許、可能、大概是有點效果的。如果堅持不下去,那就是自己努力不夠唄。總之,商家賺得盆滿缽滿,消費者也滿意而歸,真是一筆划算的買賣啊!
「神器」的真相:它們真的能讓你有所提高嗎?
總的來說,人們對這些「神器」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只是業餘學習,這些小工具還可以保持學習積極性,至少學起來總有個盼頭唄。但也有很多人認為,這些「神器」不僅不會對吉他學習有所幫助,只是製造了一種技術突飛猛進的假象。甚至會養成不好的彈奏習慣,嚴重影響水平的提升。
當然,一棒子都打死肯定是不對的。比如,指力器在這些「神器」裡面還算比較實用,畢竟練習手指肌肉確實可以實打實的提升手指的持久力,但用來解決入門按不響的問題就有點放錯位置了。有部分學習者也會用琴頸或礦泉水瓶練習擴指,所以擴指器的出現也是情有可原,但其用途頂多是練習前的幫助擴指,如果想完全靠外力實現擴指是不現實的,其實爬格子、練音階或挑戰一些相應的曲子,練著練著手指自然就擴開了。
至於指套這東西就有點捨本逐末了,按弦的練習本身就是為了讓手指產生肌肉記憶,提升手指的靈敏程度,以掌握更多複雜的技巧。指套看似保護了手指,實際上卻降低了學習的效率,無法實現和學習更高難度的技法。如果長時間用指套來練習,等哪一天摘下指套,可能連一個簡單的和弦都按不響,而且你總不能抱著一把吉他給女孩表白前還要大喊一聲:「等等,我戴個套」,這情況好像不太對啊!
吉他音階貼紙也是同一個道理,對照著貼紙練習,手指彈得飛快,自我感覺十分良好,結果撕下貼紙就蒙圈了,發現自己什麼都沒記住,反而對貼紙產生了嚴重的依賴。當你習慣了去看琴上的標記,就不會再去想自己彈的是什麼。而且這樣的練習還會讓你習慣在同一個調裡演奏,從而局限你的演奏思維。
最後是大名鼎鼎的和弦神器,雖然被稱為「神器」,但更像是在交「智商稅」。如果是為了記住手型,通過和弦神器上的一塊擋板或棉花,很容易產生錯誤的肌肉記憶,一撤下「神器「根本彈不出聲音。如果幹脆就是想借用它們來演奏,來來去去也變化不了幾種和弦,在聽眾面前又能有什麼演出效果呢?與其花大幾百買一個和弦神器,還不如在手機上下載一個吉他APP,好好把和弦學通學透。不然靠著工具演奏吉他,永遠都只是「假把式」。
寫在最後
說到自學吉他的經歷,無數的人會卡在這個令人生畏的F和弦上:「橫按和弦怎麼按」「死亡大橫按」。甚至有人吐槽「如果不是F和弦,世界上可能會多出1億名民謠歌手」。
吉他初學初期確實會有一段時間非常困難。本來左手就沒有右手那麼靈活,要完成複雜的和弦肯定需要一定時間來練習。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克服長期練習按弦帶來的痛苦,手指要反覆磨破、結痂,然後再磨破再結痂,直到繭的厚度能完全適應按弦的強度。但是能熬過這個初期的痛苦,之後還有很多精彩的樂曲和邂逅在等著你。按和弦雖然苦,但卻是一個願意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的過程,只要每天堅持花一點時間來練習,一兩個月總能有點成績。如果遇到一點困難就想找捷徑,在這些最基礎的內容上投機取巧,幻想著用和弦神器可能幾分鐘就可以完成好幾周的學習內容,那遇到更難的該怎麼辦?直接放棄嗎?
想要學好吉他,或者學好任何一件技術,最重要的是擺正心態。要時刻提醒自己,這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你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練習。如果你的初衷是撩妹或者裝逼,學習吉他其實是一個性價比極低的手段。但如果你能從獨立的演奏、與人合奏甚至創作彈唱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酣暢淋漓,發現演奏的快樂並不僅僅來自於歡呼和掌聲,而是偉大的聲音與節奏點燃了內心的激情。你會逐漸意識到,這是值得我們花費長達十年甚至一生去努力鑽研的藝術。吉他會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訴我感動,道我痛苦,伴我快樂,解我憂愁,直到走到生命的盡頭,成為我們人生意義的回應與答卷。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還對學習吉他抱有僥倖心理,其實我建議直接買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