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第三屆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以下簡稱交大安泰)舉行,來自商學院、企業、機構等與會嘉賓對中國產業經濟現狀開展研判,對中國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院長、上海交大行業研究院院長陳方若作了題為《行業研究,砥礪前行》的主旨演講。他談到,傳統的學術道路或者是知識創造的過程,稱之為橫向,是以學科為導向的研究。在這個基礎上,打造以行業為導向的縱向研究,形成縱橫交錯,能有多種渠道進行知識創造。2019年初,交大安泰開始了行業研究,研究板塊包括金融板塊、能源板塊、大健康板塊、零售板塊、流通板塊、文化創意板塊、製造業板塊等等,180位教師團隊中參與行業研究的就有110多位,在推動行業發展的同時也推動商學院的變革。
商湯科技副總裁徐寧儀作了題為《原創AI,驅動未來》的演講。他介紹,人工智慧發展有三大核心要素,分別是算法、算力和數據,現在需要將技術落地視作另一核心要素。商湯科技希望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創新釋放社會生產力,創造更多產品和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宏民在《峰迴路轉的網際網路醫療》的主題演講中說道,行業轉型升級有三個主導力量,分別是技術的推動、商業模式的拉動、政府政策的協調。網際網路企業進入傳統行業需經歷邊緣進入、貼近用戶、平臺思路、喧賓奪主的步驟,要抓緊頂層設計,有序地漸進式開放,促進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
實時俠智能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蔣耀作了題為《智慧機器人——未來產業的主場》的演講。他提出,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是在內腦領域發展、基於人工智慧和機器視覺的「類人」,需要進一步提升智能程度,尋找應用場景。實時俠希望在未來搭建通用性、開放性、低成本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平臺 。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上海交大行業研究院30支研究團隊共計對224家企業開展了283次調研,形成46篇行研報告及69篇調研報告,發表35篇學術論文,出版18本行研專著或教材,同時積極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企業、服務教學科研,形成多方面、多類型、多維度的研究成果,逐漸構建起產學研協同發展的商學生態圈。
據悉,南科大學商學院與上海交大行業研究院將聯合成立長三角—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研究中心。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