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截止2020年6月30日,我國高等學校共計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740所、成人高等學校265所。
在2740所普通高校中,校名中含「第二」大學共有7所(其中一所是獨立學院)。除去一所獨立學院,還剩6所,在這6所學校中,其中師範類院校佔4所,那麼,他們各自實力如何?
1.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該校成立於1964年,是在原新華社外文幹部學校基礎上成立的。
截止2020年5月,有本科專業45個(其中有26個語種專業)、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聯合培養博士點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
既然叫「第二」,那麼,在此之前肯定已經有類似學校已經存在。那就是現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該校是「211工程」、「985平臺」和「雙一流」建設高校。1954年更名北京外國語學院,1994年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立的時候,該校還是叫北京外語學院,所以,「二外」就只能叫「二外」了。
2.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該校成立於1960年,是從成人教育起步,逐步發展成為普通本科院校的。
現有46個本科專業、31個高職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2個。
其實,在與該校成立的同年,上海工業大學也成立了。只不過,在1994年的時候,原上海大學、原上海工業大學、原上海科學技術大學等學校合併,組建成立了新的上海大學,上海工業大學也就消失了。
現在,有很多網友建議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取消「第二」,改名上海工業大學,這個肯定會很難實現,畢竟,歷史上上海工業大學存在過30多年,容易造成誤解。
3.江蘇第二師範學院
該校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體、以培養小學和學前師資為重點的省屬普通本科學校。
其前身是成立於1952年的江蘇教育學院,2013年轉設為普通本科學校,並更名江蘇第二師範學院。
該校設有14個二級學院、32個本科專業,17個師範類專業覆蓋基礎教育全學段各學科,其中10個專業承擔江蘇省鄉村教師定向培養任務。
4.湖北第二師範學院
該校前身是成立於1931年的湖北省立教育學院,2007年改制為普通本科院校,並更名為湖北第二師範學院。
截止2020年10月,該校設有15個二級學院,55個普通本科專業。2008年起,先後與華中師範大學、長江大學、湖北師範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專業碩士。
5.廣東第二師範學院
該校前身為1955年創辦的廣東教育行政學院,1960年更名為廣東教育學院。2010年改制為普通本科學校,並更名為廣東第二師範學院。
2014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截止2019年10月,設有教育學院等19個教學院系和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等15個研究機構,開設39個本科專業。
6.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該校前身是1984年組建的重慶教育學院,2012年改建,並更名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截止2020年4月,共有34個本科專業。已獲批重慶市一級重點學科1個,重慶市重點培育學科2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項目點1個,重慶市一流專業建設項目4個;重慶市特色學科專業群1個,重慶市本科特色專業6個。
結語
這6所大學,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原有成人教育學校基礎上改制而來的。
可以說,這類大學,最終成也「第二」,敗也「第二」。
首先,改制之初,校名中「第二」給他們帶來了諸多「榮耀」。這些學校在改制前,大多都是專科類學校,升格為本科類院校之後,校名中「第二」給人的感覺除了第一就是他們,省、市內其他同類院校都在他們之後,其實,他們才剛剛升格。
其次,時間長了以後,等這些學校學科實力逐漸增強,尤其是具備條件升格為大學之後,校名中「第二」就會成為拖累,考生就會覺得有「第一」為什麼要選「第二」?所以,就會想法設法更名,擺脫「第二」的「魔咒」。就像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在2008年更名為北方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