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是貓都愛吃魚—— 國產貓糧品牌有魚有望成為千億貓寵經濟贏?
貓比狗更晚進入人類家庭,卻一直是中外文人藝術家的心頭好。現在,更已經成為現代都市年輕人的「新寵」。
截至2018年9月,中國的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1700億元,同比增長27%。中國城鎮養寵(犬貓)人數達5648萬,全國城鎮犬貓數量達到9149萬隻——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三大養寵國。雖然白皮書顯示養貓數量和貓消費市場目前並未超過狗,但「貓經濟」正在快速追趕「狗經濟」。究其原因,貓比狗更強的獨立、自處能力,更適合快節奏的現代年輕人的養寵需求。另外,貓溫文爾雅,從容不驚,甚至帶著優雅和高貴氣質,擁有難以抗拒的治癒力量。
除了市場規模的提升,養貓人的觀念也在不停的迭代更新:貓咪對於城市的年輕人來說不僅僅是附屬品,也越來越多的成為了家庭成員、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於是給自己的愛寵吃什麼用什麼,變得越來越重要。
很長時間以來,國產的貓主糧都很不受中國貓主人的待見,而更多去選擇購買國外的品牌,這和國產貓糧的亂象叢生有關。貓糧的配方要求普遍比狗糧的更高,因為狗是雜食動物,擁有消化澱粉類食物的能力,雖然離不開肉,但仍可以以其他食物作為主餐,所以鄉村中的看門狗經常吃主人的殘羹剩飯。而貓則不同,它們消化澱粉的能力很差,屬於純肉食動物,給貓吃穀物,消化能力大概類似給食草動物吃肉。不僅如此,貓糧還需要添加必要的牛磺酸(改善貓的夜視能力,但貓不能自主合成牛磺酸)、粗纖維(清理腸道毛球)等等成分,以平衡貓所需的各項營養。由此看出,貓糧普遍造價更高、營養要求更全面。那麼,中國的貓糧產業發展如何?搜索國產貓糧,可以看到大部分是愛貓養貓人的抱怨:國產貓糧品質差、肉少而穀物多、以次充好、太油太鹹等等,國產貓糧中似乎沒有被消費者完全信賴的品牌。
那麼國外的貓糧是否全部值得信任呢?目前進口貓糧的正規渠道其實並不多:1、一般貿易進口嚴格:我國對於進口貓糧、狗糧等動物性飼料有著嚴格的監管程序。根據《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境外企業不得直接在中國境內銷售進口飼料、飼料添加劑。2、海淘通道難走通:寵物食品一般有添加動物源性材料,而動物源性飼料是農業部文件寫明禁止攜帶和郵寄入境的。所以一般消費者通過國外海淘購買的進口貓糧、狗糧,有被沒收和退回的風險。3、水貨、走私有風險:國內一部分的進口天然貓狗糧的產品屬於非法的集團性大宗走私(不等於假貨),近年來海關緝私力度加大,走私活動遭遇海關嚴查。這種渠道既不正規,又不穩定。進口糧的最大問題其實是路程:海運貨櫃裡,在太平洋上,太陽暴曬,貨櫃裡的溫度,而貓糧狗糧的包裝沒有100%的密封,這也造成了進口糧的壞包率很高。
廣大愛貓人士面對這樣複雜的市場環境,為自己的主子選擇安全營養的口糧,確實是個考驗分辨力的難題。其實,我國的國產貓糧市場雖然魚龍混雜,但絕不應該就此失去了信心。畢竟中國在手機、高鐵、很多消費品領域,已經擁有和國際品牌分庭抗禮的實力。
最近筆者關注到一款新晉的國產貓糧,品牌名字叫有魚。創始團隊背景包括全球知名的動物營養學、微生物發酵專家,首款推出的貓糧是根據貓作為肉食動物的天性需求來研發設計,主要的原料是來自太平洋無汙染區域的深海魚,24小時母船加工鎖住原料的新鮮和營養。這款產品在今年的亞寵展亮相時,便受到業內和消費者的關注。而從最關鍵的貓主子食用後的反饋來看,也是獲得了不輸於國外高端品牌如渴望、NOW之類的評價。
業內資深評測公號「虎爪寵物評測」應用戶的需求對產品進行了檢測,報告顯示,有魚貓糧配方優良、營養均衡,各項指標均達到了承諾值,且滿足了貓咪所需的各種營養素,迎合了它們的生存習性、適口性好,是一款值得信任的國產魚貓糧。
2018年上半年京東貓糧的銷售額增幅高達77%,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準備領養她的第一隻貓,而有了一隻貓,50%以上的還會養第二隻、甚至第三隻。貓寵市場的潛力毋庸置疑,有魚的未來,也會持續予以關注。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